張 杰,王炯耿,周陽洋,胡潔梓,周宇通
(1.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杭州 310014;2.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分公司,杭州 310000)
戶外交流高壓隔離開關(以下簡稱隔離開關)是三相交流50 Hz戶外高壓電器,供高壓線路在無載流情況下進行切換,對被檢修的高壓母線、斷路器等實現(xiàn)安全的電氣隔離,是電網中使用范圍最廣、使用量最大的高壓開關設備[1]。據(jù)統(tǒng)計,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占到隔離開關觸頭缺陷問題的30%[2-3]。因此,為保障特高壓工程的運行安全,對特高壓變電站中戶外交流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原因進行分析,為運維檢修人員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2013年投運的2座1 000 kV特高壓變電站(以下稱甲變電站和乙變電站)在運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為某公司生產的4臺某型號低壓電抗器(以下簡稱低抗)隔離開關出現(xiàn)過熱現(xiàn)象。隔離開關額定電壓145 kV,額定電流2 500 A(對應低抗型號BKK-80000/110,單相補償容量為80 Mvar,額定電流1 320 A)。
甲變電站隔離開關缺陷有以下2種情況:
(1)2號主變壓器(以下簡稱主變)1133低抗11331隔離開關觸頭溫度異常。
設備因發(fā)熱更換A相、B相觸頭,同時對C相進行了清潔處理,運行不久后測溫發(fā)現(xiàn)該隔離開關C相溫度異常升高,采用紅外測溫儀測得接觸點最高達102℃,根據(jù)DL/T 664-2008[4],隔離開關刀口熱點溫度超過90℃,為嚴重缺陷。重新更換C相觸頭,檢查發(fā)現(xiàn)該閘刀觸頭接觸電阻較其余兩相大。再次更換C相觸頭,測得A相23℃,B相59℃,C相13℃(環(huán)境溫度為10℃),以溫度相差最大的B相和C相計算相對溫差:τ=(59-13)/(59-10)×100%=93.8%>80%, 仍然屬嚴重缺陷。
(2)1號主變11131和11231隔離開關咬合點處過熱。
巡檢中測得11131隔離開關B相、11231隔離開關B相咬合點最高溫度分別為98℃和96℃,其余兩相溫度約為25℃(環(huán)境溫度9℃)。B相和其他相的相對溫差 τ=(98-25)/(98-10)×100%=82.9%>80%,屬嚴重缺陷。
過熱隔離開關的對應觸頭(B相)更換后,11131隔離開關A,B,C相溫度為21℃,21℃,43℃(環(huán)境溫度8℃下測得),C相和其他相的相對溫差 τ=(43-21)/(43-10)×100%=66.7%<80%,但絕對溫差值22℃>15℃,屬于一般缺陷。
乙變電站的缺陷情況為:2號主變1133低抗11331隔離開關觸頭及母線側線夾溫度分別達到115℃和100℃,均大于90℃,屬嚴重缺陷。
從以上可以看出,兩座變電站內同廠家同型號的觸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觸頭發(fā)熱問題。在第一次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后,制造廠家給出的故障原因為:前次更換觸頭系統(tǒng)時,對安裝面沒有按要求清潔處理,導致其發(fā)熱。在觸頭再次更換的過程中,制造廠家對A,B,C三相觸頭表面進行了仔細的清潔處理,但再次更換后觸頭仍然發(fā)熱。為分析該型號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原因,取乙變電站更換下來的1號主變1123低抗11231隔離開關三相觸頭進行相關試驗分析。
采用X射線熒光法對11231隔離開關A,B,C三相觸頭接觸面鍍銀層厚度進行測量,檢查觸頭是否滿足DL/T 486-2010要求[5]。試驗采用FISHERSCOPE X-RAY型X射線熒光鍍層測厚儀測量,測量部位為圖1中的黑點標記部位,實際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X射線熒光法檢測鍍銀層厚度結果 μm
從表1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取樣觸頭的鍍銀層厚度在X射線熒光檢測法下,僅2個點鍍銀層厚度小于 20 μm, 分別為 18.9 μm 和 19.5 μm。 從 X 射線熒光法鍍銀層測厚的數(shù)據(jù)來看,觸頭接觸面的鍍銀層在抽查點上的厚度基本能夠滿足要求。
取1123低抗11231隔離開關三相觸頭(見圖1),通過樣品宏觀檢測,接觸面較光滑,未見觸頭接觸面上存在積灰積垢和氧化物的情況,可排除由于觸頭接觸面自清潔不足的氧化、積垢導致發(fā)熱。在ZEISS Stemi 2000-C型立體顯微鏡下對隔離開關觸頭接觸面,即發(fā)熱位置(如圖1所示黑點標注的為接觸面上的檢測部位)做宏觀檢查,發(fā)現(xiàn)接觸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損現(xiàn)象,磨損長度超過接觸面長度一半。在顯微鏡下可以觀測到鍍層表面的宏觀圖像(如圖2所示),從圖像可以看出,鍍層表面局部不平整,溝痕起伏明顯,表面有孔洞,缺陷直徑約0.1 mm,但無法觀測到孔洞是否露出基底,因此需進一步用金相法察看。
圖1 鍍銀層厚度測量部位
圖2 觸頭表面鍍層宏觀照片
分別在乙變電站1號主變1123低抗11231隔離開關A,B,C三相觸頭上,選取圖1中黑點標注的凸起位置做鑲嵌樣觀測切面情況,在型號為ZEISS Axiovert 200 MAT金相顯微鏡下進行金相分析。觀測結果見表2,其中C相觸頭基層及鍍層金相圖片見圖3、圖4。
表2 金相分析結果
圖3 C相觸頭基底金相組織(×100)
圖4 C相觸頭鍍層金相照片(×1 000)
根據(jù)金相分析可以看出,隔離開關觸頭試樣的基底照片均為清晰的α相+β相,組織清晰正常。但A,B,C三相觸頭接觸面的鍍銀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痕跡,由金相照片可知最薄處鍍銀層厚度為0 μm,已露出銅基底。
為排查是否由于觸頭的基體材質不合格而導致過熱,對觸頭試樣的底材進行了化學成分分析。采用材料分析移動工作站SPECTROTEST對該觸頭進行材質測定,檢測結果見表3,據(jù)此判斷是底材為純銅,滿足要求。
表3 隔離開關觸頭試樣底材材質成分
取A,B,C相觸頭進行鍍層硬度檢測,采用DUH-211型超動態(tài)顯微硬度計檢測。試驗采用80 mN試驗壓力,20 s保壓時間,并在5 s內釋放壓力。檢測結果為:A相、B相和C相鍍層的硬度分別是73.5 HV,71.5 HV和71.5 HV。按照DL/T 486-2010[5]中要求的鍍層硬度不小于120 HV來看,故障觸頭的鍍層硬度遠未達到產品要求。由于硬度越高的鍍層耐磨性越好,因此故障觸頭鍍銀層耐磨性明顯不足。
關于戶外高壓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機理,相關文獻進行了報道[6-11],綜合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類:
(1)觸頭自清潔能力不足導致接觸面污垢堆積、接觸面產生氧化物。
(2)觸頭尺寸不合理或合閘位置不當。
(3)觸頭插入深度不到位或螺絲松動或彈簧老化彈性系數(shù)下降造成接觸壓力不足。
(4)觸頭選用的銅基材料不良、鍍銀層厚度不夠,運行時經過磨損產生露銅現(xiàn)象。
從故障部件接觸面的情況來看,未見接觸面有氧化物的現(xiàn)象,可以排除由于接觸面氧化導致觸頭發(fā)熱。在第一次觸頭發(fā)熱時的故障原因分析中,廠家認為是在安裝過程中清潔不足致使接觸面產生污垢而導致發(fā)熱,但之后廠家對發(fā)熱觸頭進行了更換并對表面清潔處理,再次更換的觸頭仍然發(fā)熱,因此可斷定,觸頭發(fā)熱并非由于安裝時接觸面清潔不足導致。
制造廠家在故障原因分析中稱,已對故障觸頭的尺寸進行了復測,結果符合圖紙要求,可以排除由于觸頭尺寸不合理導致的發(fā)熱。而甲、乙變電站同型隔離開關觸頭均出現(xiàn)發(fā)熱情況,也可以排除由于合閘時操作不當導致合閘位置不當而引起發(fā)熱。
從觸指表面的磨損痕跡超過接觸面長度一半的情況來看,觸頭的插入深度已超過觸指長度的一半,可以排除觸頭插入深度不到位導致的發(fā)熱,但未能排除螺栓松動或彈簧老化引起的壓力不足而導致的壓力。
從故障觸頭的基底金相可知,基底組織清晰正常,因為可以排除由于銅基材料不良導致發(fā)熱。
觸頭接觸面通過X射線熒光法選取的點所測得的鍍銀層厚度合格,說明接觸面大部分面積上鍍銀層厚度是合格的。但由于X射線熒光法掃查點面積很小,僅Φ0.3 mm,X射線熒光法對接觸面上一些局部厚度檢測存在盲區(qū)。金相檢測時發(fā)現(xiàn)一些部位鍍銀層厚度為0 μm,說明該部位已經露銅。根據(jù)文獻[12]給出的計算接觸電阻的公式:
式中:Rj為接觸電阻;F為接觸壓力;m為接觸形式、壓力范圍和實際接觸點的數(shù)目等因素有關的指數(shù);kj為與接觸材料、表面狀況等有關的系數(shù),其值由實驗測得。Ag-Ag接觸時該值為0.06,Ag-Cu接觸時,該值為0.98,由此可見,露銅對接觸電阻的影響巨大,直接導致觸頭發(fā)熱。
顯微硬度檢測時發(fā)現(xiàn)接觸面部位的硬度遠小于正常值,說明鍍層耐磨性差[13],結合接觸面的磨損痕跡可以推斷,由于鍍層耐磨性差導致磨損而使得觸頭部位露銅。
通過本次觸頭發(fā)熱故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可以排除觸頭發(fā)熱的原因有:接觸面污垢、氧化造成的發(fā)熱;觸頭尺寸不合理或合閘位置不當熱;觸頭插入深度不到位;觸頭(或觸頭)選用的銅基材料不良等原因。
(2)觸頭接觸面局部露銅是導致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的原因之一。
(3)觸頭接觸面硬度遠小于標準要求值,將造成鍍層的耐磨性差,可能導致觸頭在開合的過程中鍍層磨損而露銅。
針對以上情況,為減少由于觸頭鍍銀層質量不合格而導致的發(fā)熱,建議督促產品制造商提高隔離開關觸頭的鍍銀工藝,提高鍍銀層表面均勻度、硬度,出廠前對觸頭鍍層厚度、均勻性、硬度全部進行檢測,必要時進行金相抽檢。使用單位應提高鍍銀層檢查力度,在設備投運之前針對隔離開關鍍銀層觸頭鍍銀層質量做相應抽查,檢測項目包括鍍層厚度、均勻性、硬度、附著力等。用戶應加強采購階段的質量監(jiān)督,選擇質量良好的產品,加強對已運行的隔離開關監(jiān)督檢查,對發(fā)熱開關結合檢修進行檢測,找出發(fā)熱原因。
[1]王磊,嚴浩軍,林鈞,等.戶外高壓隔離開關電觸頭溫升機理研究[J].廣東電力,2014,27(12)∶92-96.
[2]梁方建,張道乾.GW5-110型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缺陷分析及檢修處理[J].高壓電器,2008,44(1)∶89.
[3]韋紅軍.GW5系列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J].設備管理與維護,2004(2)∶19.
[4]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技術應用導則:DL/T 664-2008[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5]高壓交流隔離開關和接地開關:DL/T 486-2010[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6]王富勇,方瑞明,陳華貴.戶外高壓隔離開關電觸頭發(fā)熱及其在線監(jiān)測[J].寧夏工程技術,2011(6)∶135.
[7]趙慶,茅大鈞.戶外高壓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機理分析及預防過熱故障措施探討[J].電氣應用,2016,35(3)∶72.
[8]張霽月,孫正來,衛(wèi)功存,等.GW4型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原因分析及措施[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9(1)∶16-19.
[9]詹鵬.解析隔離刀閘發(fā)熱的原因及措施[J].能源電力,2016(2)∶67.
[10]張麗英,董永杰,張濤.運行中的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原因分析與異常處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1)∶98.
[11]王富勇,陳華桂.基于電熱場影響的戶外隔離開關觸頭發(fā)熱分析高壓電器[J].2011,47(11)∶81.
[12]許軍,李坤.電接觸的接觸電阻研究[J].電工材料,2011(1)∶13.
[13]王曉雷.承壓類特種設備無損檢測相關知識[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