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燦
試飛是大型客機研發(f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試驗設施和試驗手段對于保證試飛安全、提高試飛效率、提升試驗驗證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主制造商核心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現代民機主制造商都十分重視對試飛能力的建設和培養(yǎng)。
通過ARJ21新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的試驗試飛,中國商飛公司在試飛體系建設和試飛能力培養(yǎng)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波音、空客等老牌主制造商相比,無論是在試飛設施、試飛資源,還是在試飛手段、試飛能力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試飛所需的資源
大型客機的試飛是一項高度復雜的試驗活動,雖然說每一次開展試驗一般也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但試驗的準備是復雜而細致的,在人員、設備、試驗方案、試驗場地、試驗保障等方面要做很多工作,每一個試驗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比如,保障飛機運行的設施、進行數據采集的測試設備、數據處理和監(jiān)控設備等。當然,一個滿足試驗要求的機場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情況下,用于開展飛行試驗的資源都比較稀缺,這些資源一般會匯聚在試飛基地中,試飛基地能夠為日常組織飛行試驗提供必要的支撐。這些支撐要素主要包括:
首先,試飛基地應具備保障飛行的基本條件,如能夠滿足飛機起降的跑道、必要的通信導航設施及應急支援設備等。
其次,試飛基地應有良好的空域條件和氣象條件,周邊自然環(huán)境適宜開展飛行,也不會對其他飛機產生過多干擾,能夠為試驗機在空中開展試驗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試飛基地應具備充分的飛機保障條件,以供試驗機停放,并可開展維護維修工作。同時,試飛基地還需要具有支持各專業(yè)人員在現場辦公以及在當地生活的后勤保障能力。
第四,試飛基地還應具備開展飛行試驗所必須的遙測設備、數據處理設備和其他試驗設施,有些時候還需要在附近建設一些地面設施,如空客公司在試飛空域范圍內建設了多個遙測地面站。
在具備了上述資源后,試飛基地可以保障飛機開展大部分試飛工作,但還有部分特殊條件下的試飛科目不能滿足,如高寒、高溫、高原、大側風、自然結冰等科目,需要再去尋找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專項試驗。
試飛基地的選擇
既然大型客機的試飛試驗需要如此之多的支撐要素,那么試飛基地的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飛機的試飛基地和總裝基地緊鄰,但是,一般情況下,總裝基地周圍的條件不一定適合開展飛行試驗。飛機總裝廠一般建設在產業(yè)基礎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或者考慮了其他的因素。
總裝廠房旁一定會有跑道滿足飛機起降,但是,如果考慮空域、氣象、機場空間、試驗設施、機場繁忙程度等因素,總裝廠附近的機場或跑道并不一定能夠完全滿足開展試飛的條件,這也是一些主制造商需要建設多個試飛基地的原因。
至于試飛基地的選擇,因為客觀條件不同,也存在不同的選擇模式。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試飛基地,如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俄羅斯格莫洛夫試飛院、中國閻良試飛院等,具有良好的條件和較大的規(guī)模,可以完整地開展各類試飛科目。事實上,它們承擔了各自國家絕大部分軍用飛機的試飛任務,這些飛機完成總裝后會轉到上述試飛基地開展試飛。
在商用飛機制造領域,航空巨頭波音和空客都有自己的試飛基地,分別位于西雅圖和圖盧茲,波音和空客的飛機都會在本場開展較多的研發(fā)和取證科目試飛。
但不是每一家主制造商都有這么好的條件。比較極端的是日本三菱重工,由于在日本沒有合適開展試飛的機場,其研發(fā)的MRJ支線飛機不得不在完成首飛后轉場到美國去開展后續(xù)試飛。
對于飛機的生產交付試飛,由于對試驗設施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因此一般在總裝廠附近的機場完成,或者到交付中心完成最后的交付試飛。比如,空客飛機在天津完成總裝后,就在總裝廠附近開展生產交付試飛,而波音在舟山的交付中心也具備相應的能力。
與軍用飛機試飛需要探索和驗證飛機的各種極限性能不同,商用飛機試飛以滿足適航條款為主要任務,兩者對試飛設施的要求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商用飛機試飛對效率和時間的要求更高??梢韵胂?,兩款同時研發(fā)的新機型,誰能更快地完成試飛,就意味著能搶先一步進入市場,從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在國內,新飛機研制常見的模式是在總裝廠附近的機場完成首飛階段任務,然后轉場到專門的試飛基地開展研發(fā)試飛,完成大部分試驗科目。對于部分特殊科目,還要到專門的機場開展特殊科目試飛。
比如,ARJ21-700飛機在2014年4月遠赴加拿大進行結冰試驗,2018年4月又到冰島進行大側風試飛。這兩項試驗,在國內很難找到合適的機場,因此要到國外開展試飛。
對于商用飛機來說,最后的功能可靠性試飛還需要在不同城市的機場來回穿梭,以驗證飛機的運行能力,并且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理想的試飛基地
試飛基地的建設需要投入不少資金,也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因此民機主制造商往往會選定幾個較為固定的試飛基地長期使用。固定的試飛基地能夠保證資源集中,有利于節(jié)省成本,提高效率。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理想的試飛基地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試飛基地應該有良好的機場條件,不能過于簡陋,跑道要足夠滿足試驗機的起降,并還有一定的余量。對于商用飛機的試飛,還需要有較好的通信導航條件,以滿足相關設備試驗的要求,也是保障試飛安全的重要手段。此外,機場的應急救援措施也應該是非常健全的。
這個機場不應該過于繁忙,空域不應該太擁擠,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應適宜飛行,不應有復雜的地形地貌,空域也較容易申請。
基地所處地區(qū)需要有良好的氣象條件。飛行試驗具有相當的風險性,除了特殊科目以外,大都要求在天氣晴好、能見度高的條件下飛行。對于一個基地來說,要保證每年有足夠的時間開展飛行試驗,多風、多雨、多霧都不太適合。
試飛基地應具備遙測、光測、數據處理與分析等測試能力。此外,還應具有較大的空間,能夠方便地搭設試飛所需的各類試驗設施。多架飛機開展試驗,飛機的停放和維護本身也需要較大的空間。
試飛基地的配套設施還要能夠較好地滿足試驗人員的辦公和生活需求。最好附近的航空產業(yè)配套條件也不錯,交通便利,能夠方便地進行零部件運輸。
開展大型試驗,需要當地不少資源的支持,對于高風險科目的試飛,還需要當地應急救援力量的配合,建立起聯(lián)合應急指揮聯(lián)動機制。所以,良好的政府關系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商飛公司在規(guī)劃試飛地點時,提出了“1+M+N”的思路。1即指位于上海浦東的主試飛基地,但是浦東機場過于繁忙,不能夠完全滿足所有科研和取證試飛需求。M則是幾個主要的試飛基地,當前包括陜西西安閻良機場、山東東營勝利機場和江西南昌瑤湖機場等。N是指若干適合特殊氣象條件驗證試驗的機場。未來一段時間,C919大型客機將在這些試飛基地里開展密集的飛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