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吉,王向林,謝菊蘭,符自葵,劉 超,左劍波,鄧 緣,張 星,羅 璇,彭英林
(1.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31;2.湘西州畜牧水產局,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000;3.瀘溪縣畜牧水產局,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100)
浦市鐵骨豬,因其“骨質緊密、堅硬如鐵”而得名,又稱浦市黑豬,是湘西黑豬的一個重要類群,原產于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zhèn),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屬肉脂兼用型,體型較大,繁殖力強,抗逆性強,骨強度高達3.26 kN,為湖南省地方豬種之最,是最適于山區(qū)飼養(yǎng)的優(yōu)良地方豬種,是湖南省沅水中、下游和湘西地區(qū)較好的親本品種。
近年來,養(yǎng)豬業(yè)迅速普及高度培育的國外瘦肉型豬種,品種結構發(fā)生極大的變化,地方豬種資源備受冷落,數(shù)量迅速減退,部分還瀕臨滅絕,浦市鐵骨豬也不例外,曾一度被忽視了其獨特的資源性和生態(tài)意義。2006年品種資源調查,被農業(yè)部定為瀕臨滅絕品種,僅存欄母豬153頭,種公豬3頭,幾乎沒有純種仔豬[1-2]!針對這一嚴峻現(xiàn)象,湖南湘西州各級政府和畜牧部門加強了對純種豬的宣傳,并列保種專項經(jīng)費,廣大養(yǎng)殖戶對鐵骨豬的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逐步有了提高。目前,瀘溪全縣浦市鐵骨豬存欄1 200多頭,其中成年母豬368頭,成年公豬約8頭,數(shù)量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其保種以及開發(fā)利用仍相對滯后。為此,本文選用巴克夏和杜洛克為雜交父本,探索鐵骨豬在新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下的開發(fā)利用前景,為實現(xiàn)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試驗采用單因子設計,以瀘溪縣鐵骨豬保種場為試驗點,選擇鐵骨豬、巴克夏豬和杜洛克豬為親本,設置鐵骨豬×鐵骨豬(鐵骨)、巴克夏豬×鐵骨豬(巴鐵)、杜洛克豬×鐵骨豬(杜鐵)等品種及組合。各組試豬均于12日齡閹割或去勢。參試豬根據(jù)窩別、日齡、體重均勻搭配和隨機分組等原則進行分組合群,飼養(yǎng)條件一致,日常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達上市體重進行屠宰測定。
隨機抽取體重70 kg左右的鐵骨豬4頭,體重95 kg左右的杜鐵4頭,巴鐵4頭共計12頭進行屠宰。所有豬只空腹24 h,宰前稱重,進行屠宰測定及肉品質分析,主要測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積等胴體性狀指標以及肉色、pH、失水率、貯存損失、剪切力等肉質指標。胴體性狀測定方法依據(jù)《瘦肉型豬胴體性狀測定技術規(guī)范》(NY/T 825—2004)進行,肉質性狀測定方法根據(jù)《豬肌肉品質測定技術規(guī)范》(NY/T 821—2004)和《嫩度測定方法》(NY/T 1180—2006)進行。同時,取左側胴體背最長肌1~3腰椎間肉樣送中科院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重點實驗室測定常規(guī)化學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礦物元素含量等。
屠宰測定于2016年1月20日在瀘溪縣鐵骨豬保種場進行,肉質成分分析于2016年1月21—31日在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和中科院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重點實驗室進行。
對測定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7.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
豬的胴體性能測定結果見表1。宰前體重分別為 67.50 kg、89.15 kg、94.15 kg 的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進行屠宰,胴體重分別為 48.15 kg、63.25 kg、67.55 kg,巴鐵豬、杜鐵豬顯著高于鐵骨豬,但究其原因,是因為品種及組合的上市體重本身存在差異,屬人為因素導致的,比較意義不大;屠宰率分別為71.36%、70.96%、71.73%,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瘦肉率分別為 46.30%、53.66%、53.97%,杜鐵豬、巴鐵豬極顯著高于鐵骨豬(p<0.01),皮率杜鐵豬和巴鐵豬顯著低于鐵骨豬(p<0.05),肥膘率杜鐵豬顯著低于鐵骨豬(p<0.05);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 3 點平均背膘厚、6~7肋間皮厚、眼肌面積分別為3.95 cm、3.02 cm、3.12 cm,0.55 cm、0.36 cm、0.50 cm,22.23 cm2、27.37 cm2、31.11 cm2,組間存在顯著(p<0.05)或極顯著差異(p<0.01)。
表1 各組試驗豬胴體性能
肉質性狀及肌肉常規(guī)成分見表2。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的水分、粗蛋白質和肌內脂肪分別為73.10%、72.95%、72.65%,19.95%、19.60%、19.65%和2.95%、2.35%、2.18%,失水率、貯存損失和剪切力分別為 14.00%、16.43%、14.45%,1.29%、1.21%、1.30%和 4.77 kgf、4.92 kgf、2.63 kgf。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除剪切力指標巴鐵豬顯著低于鐵骨豬和杜鐵豬(p<0.05),其他指標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且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較高。
表2 各組試驗豬肉質性狀及肌肉常規(guī)化學成分
肌肉氨基酸含量見表3。所測的17種單一氨基酸以及統(tǒng)計所得的必需氨基酸、風味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的必需氨基酸、風味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分別為 10.77%、10.30%、10.51%,16.78%、16.23%、16.50%,23.18%、22.27%、22.75%。
表3 各組試驗豬氨基酸成分
肌肉脂肪酸含量見表4。所測的12種脂肪酸,油酸、亞油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組間差異顯著,該4個指標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的含量依次為 39.83%、45.68%、43.13%,10.12%、7.09%、7.33%,0.27%、0.16%、0.15%,1.91%、1.04%、1.00%。其中,鐵骨豬的油酸顯著低于杜鐵5.85個百分點,亞油酸分別顯著高出杜鐵豬和巴鐵豬3.03個百分點和2.79個百分點,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顯著高于杜鐵豬(p<0.05)和巴鐵豬(p<0.05)。經(jīng)分類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的飽和脂肪酸、總不飽和脂肪酸分別為 42.01%、40.59%、42.28%,57.99%、59.41%、57.72%,組間無顯著差異。而更進一步細化分類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鐵骨豬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分別顯著低于杜鐵豬(p<0.05)和巴鐵豬(p<0.05),多不飽和脂肪酸分別顯著高于杜鐵豬(p<0.05)和巴鐵豬(p<0.05)。
表4 各組試驗豬脂肪酸含量
肌肉礦物質元素含量見表5。各指標組合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鐵骨豬相比,杜鐵豬和巴鐵豬的肌肉鈣含量分別降低9.33%和7.59%,鎂含量分別提高了 9.02%和 8.79%。
近年來,以地方豬為母本,引進外來血緣生產的有一定的生長速度又耐粗抗逆、既帶有地方風味又有適度瘦肉率的黑豬組合受到了養(yǎng)殖者和消費者的共同青睞。在進行雜交父本的選擇時,往往會優(yōu)先考慮毛色、肉質等性狀。巴克夏作為肉質較好的黑毛豬種,近幾年成了雜交父本的“新寵”,張偉力先生也曾說道“巴克夏豬即將在中國養(yǎng)豬現(xiàn)代版中寫下新的一頁,形成絢麗多彩的黑豬精品肉市場,其是不可多得的父本”[3];杜洛克,紅毛豬,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中國乃至國際豬壇蜚聲四海,一度用作近代大宗商品豬的主要雜交親本,尤其是終端父本,來源廣泛,規(guī)模龐大,可以說,中國也稱得上杜洛克超級大國了[4]。
在胴體指標中,屠宰率組間無顯著差異,瘦肉率組間差異極顯著,巴鐵豬、杜鐵豬分別高出鐵骨豬7.67 個百分點(p<0.01)和 7.36 個百分點(p<0.01);與鐵骨豬相比,杜鐵豬的3點平均背膘厚、皮率、肥膘率顯著低于鐵骨豬(p<0.05),巴鐵豬的皮率顯著低于鐵骨豬(p<0.05),眼肌面積極顯著高于鐵骨豬(p<0.01)。總的來說,所有試驗豬均表現(xiàn)了較好的胴體品質,巴鐵、杜鐵兩個雜交組合在瘦肉率等重要胴體指標上呈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的雜交優(yōu)勢,這與預期相符,與他人研究一致[5-6]。
研究表明,豬肉最佳食用品質之肌內脂肪含量是2%~3%[7]。從本結果來看,鐵骨豬、杜鐵豬、巴鐵豬的肌內脂肪含量均處于理想?yún)^(qū)間,分別為2.95%、2.35%、2.18%。據(jù)相關文獻報道,巴克夏肌內脂肪含量一般為 2.77%~3.16%,計算可知,巴鐵豬的肌內脂肪含量沒有達到其親本的平均水平,這與李龍云的《巴克夏和里岔黑豬不同雜交組合生產性能的比較研究》中的“巴克夏豬與地方品種雜交,雜交一代的肌內脂肪含量均比親本的平均數(shù)低”的結果相一致[6]。嫩度是評價肉品質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剪切力的高低則是嫩度的直接體現(xiàn)[8],也是本次試驗所測肉質性狀中唯一有顯著差異的一個指標,表現(xiàn)為巴鐵的剪切力值顯著低于鐵骨豬(p<0.05)和杜鐵豬(p<0.05),說明巴鐵豬肉質地和口感為3組之最佳;失水率指標差異雖然不顯著,但從結果也可以看出,杜鐵豬在該指標上,分別高出鐵骨豬和巴鐵豬2.43和1.98個百分點,保水力為3組之最弱。
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有增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預防心血管病、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人體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就會影響機體代謝,表現(xiàn)出上皮細胞功能異常等癥狀[9],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時能夠降低人們對肉質的感官評價[10]。提高飽和脂肪酸和一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能夠改善豬肉風味[11]。本次試驗結果顯示,鐵骨豬的亞油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等4個指標顯著高于其他兩個雜交組合(p<0.05),對人體健康更為有益,而兩個雜交組合則可能在肉品風味上略有優(yōu)勢。
綜上所述,鐵骨豬以及巴鐵、杜鐵組合均表現(xiàn)出了優(yōu)良的胴體性能和肉質特性,兩個雜交組合部分重要胴體性狀例如瘦肉率指標等雜交優(yōu)勢明顯,巴鐵豬在肉質以及肉品風味上可能更勝一籌,后期需要擴大樣本量加以驗證,篩選出最適合市場需求導向的雜交組合促開發(fā)利保種,進入良性循環(huán)模式。
[1]胡雄貴,朱吉,任慧波,等.湖南地方豬—湘西黑豬種質資源特性調查與研究[J].養(yǎng)豬,2011(5):45-48.
[2]李飆.浦市鐵骨豬群體特性研究與開發(fā)前景[J].豬業(yè)科學,2015,32(10):132-133.
[3]張偉力,殷宗俊.論巴克夏豬在中國養(yǎng)豬生產中的戰(zhàn)略地位[J].豬業(yè)科學,2008(9):70-73.
[4]張偉力,殷宗俊.杜洛克豬的起源發(fā)展和利用[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1996,23(2):165-170.
[5]朱吉,謝菊蘭,楊全英,等.黔邵花豬及巴黔豬胴體性能、肉質性狀分析[J].養(yǎng)豬,2016(3):57-59.
[6]李龍云,肖石軍,黃黎斌,等.巴克夏和里岔黑豬不同雜交組合生產性能的比較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8,49(1):26-35.
[7]譚林,姜海龍.肌內脂肪含量與豬肉品質的相關性分析[J].飼料博覽,2010(12):11-13.
[8]王曉宇,周光宏,徐幸蓮,等.豬肉剪切力的測定方法[J].食品科學,2012,33(21):64-67.
[9]郭添福,蘇州,郭禮榮,等.豬肌內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進展[J].江西飼料,2010(1):23-26.
[10]Benet I,Guardia M D,Ibaez C,et al.Low intramuscular fat(but high in PUFA)content in cooked curedpork ham decreased Maillard reaction volatiles and pleasing aroma attributes[J].Food Chemistry,2016,196:76-82.
[11]孫翔宇,高貴田,段愛莉,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33(7):41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