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娜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需求已經(jīng)變得愈發(fā)強烈, “叫外賣”雖然已經(jīng)成為都市忙碌人士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很大程度上還只是滿足了低級的果腹需求,更好的體驗仍需要出門去餐廳吃飯,顧客即使是一個人也能被照顧好,這正在成為對市場敏感度很高的商家在做的事。
一個人如何 “好好吃飯”漸漸成了被廣泛討論的問題,但只要有問題、有需求,就有市場。
喜歡獨自外出就餐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市場動向,一些眼光獨到的餐廳經(jīng)營者已經(jīng)開始行動。
比如有一家小面館,就把桌子做成五米的長方形餐桌,左右兩塊隔板劃分出8個小吧臺,讓在一張飯桌上吃飯的顧客,也看不到在左右及對面就餐的其他人。
這樣,單身前來的客人就不需要跟旁邊的人照面,不必寒暄也不必無視,還不用擔心自己的食物擺得太多,更不用因為不小心碰到了別人的胳膊而跟別人道歉,是真正的 “一人食”。
不錯,空間上的改變是滿足 “一人食”需求首先的一個方面,針對單人食客調(diào)整餐廳布局,就能有效吸引他們前來消費。
這種設計的靈感應該來自于日本。日本的知名拉面連鎖品牌 “一蘭拉面”,就專門設有帶格擋的的餐桌,讓客人自在用餐。
日本餐館的座位有很多都是一張長桌搭配一長排的單人座椅,排與排之間有一個過道供服務人員走動——這種有點像 “吧臺”的單人座位在日本被稱作“柜臺”。還有的餐館在座位之間用霧面玻璃等隔板隔開來創(chuàng)造單人空間,好處是如果是多人來吃飯,可將擋板打開。
再比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間只接待獨自一人前來的顧客的餐廳Eenmaal,這家餐廳的餐桌面積很小,每張桌旁只放一把椅子,只能夠一個人用餐使用,讓顧客在不受干擾的環(huán)境下 “專心品味”美食。
在商家看來,方便單人顧客就餐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還能為商家?guī)砜诒畠?yōu)勢,吸引更多客人,一舉多得。
除了用餐環(huán)境之外,餐品的設計也需考慮:讓一個人吃飯也可以點到豐富合口的餐品,是核心要義。
烤肉往往是聚會首選,一個人想吃烤肉,往往很難實現(xiàn),但北京的一家老北京炙子烤肉店,就對這些 “孤獨的美食家”十分友好,每種肉品、菜品都是小小一盤,從素菜到雞肉、牛肉,每份價格從8元到20元不等;一個人來吃也能吃到好幾種,也不用擔心點了多種吃不完;三份肉,加一個涼菜和主食饅頭片,人均消費60到90元,可謂高性價比的一頓美餐。
連烤肉這種社交化極強的品類都可以為單人用餐者提供便利,其他餐廳自然也能想出好辦法,有針對性地開發(fā)“一人食”產(chǎn)品。有些餐廳就專門設置一人套餐,這樣單人就餐時既能嘗到好吃的菜品,也不會造成浪費;或者采用部分自助餐的形式,有傳統(tǒng)火鍋店就設置了半開放式的自助餐區(qū),每人一口小鍋,食材直接從轉(zhuǎn)動的餐帶上自取。一頓吃下來,只需要80元。
在國外,單人就餐甚至會被看做有特殊的意義——有單身食客愿意來就餐是 “一家餐館能收到的最佳好評”。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老板史蒂芬?貝克塔的餐館就為單身客人提供特殊菜單,一共包含8道菜肴,分量偏小但內(nèi)容豐富,一人食用很合適;同時餐廳吧臺區(qū)有很多單人座位,且寬敞舒適,服務生還要接受培訓,掌握與有需求的單身食客聊天的技能。
而對于減少食客心理上的孤單感,除了服務員參與,也可以是廚師。一些西餐廳,單身食客落座的吧臺就餐區(qū)可以設置在開放式廚房旁邊,廚師們可以一邊做菜,一邊與食客們互動、聊天,教授他們心儀菜肴的制作 “秘籍”。
不愿意 “對付”一日三餐的人很多,但一個人吃飯,不但寂寞,餐也不好點,樣數(shù)點多了,吃不完浪費;點少了,食物單一又影響身體對營養(yǎng)的攝取。專門提供一人食餐點的餐廳不僅有豐盛的食物,還能提供體面的就餐環(huán)境,就成為他們出門吃飯的首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