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惠
1
李榮浩形容自己是個“叛逆者”,但是,他又不會將自己和“躁動青年”這個詞畫上等號。他說:“我其實沒有什么鬧騰的叛逆,還算是比較隨大流。只不過,在音樂方面,我很有自己的主見。假設你認為我寫歌的風格比較單一,那我就必須要做十張風格完全不同的專輯?!彼辉概浜洗蠹业南胂?,一輩子只唱一種類型的歌,再靠其中某首歌紅一輩子。他認為,既然要玩音樂,就一定要做個行家。
遠大的志向,在李榮浩9歲那年,便已經(jīng)在他心里萌發(fā)。那時候,李榮浩的父母送他去學習古典音樂,讓他接觸到了低音提琴。這種西洋樂器是交響樂隊的支柱,要求演奏者具有極高的演奏技巧。換句話說,若是有人想要成為古典音樂大師,除了需要天賦異稟,那還得不厭其煩地與低音提琴相伴。
不存在什么愿不愿意,有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期許,就得照做,至少李榮浩如此。他一遍又一遍地演奏著相同的曲目,閉眼傾聽的老師頻頻滿意地點頭;李榮浩自己呢,不過是又一次地面露無奈。他是真的很想逃,遠離枯燥地帶,可往往轉念一想, “如果一直練習低音提琴就能從父母手里換一把吉他,也算得上是一樁不錯的買賣”,于是便又堅持了下來。
畢竟,那把價值100塊的木吉他,已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在他的夢里。李榮浩渴望擁有它,然后,再通過它成為全世界吉他彈得最好的人,像他的偶像Joe Satriani一樣。直到現(xiàn)在,李榮浩仍舊深愛著這把琴。只要看見它,他就會想到那些逝去的時光——青石板鋪設的小巷里有老爺爺在賣熱湯面;爸媽會和一只叫“小黃”的小狗逗樂;女孩看著在秋千旁熟睡的小貓,畫一張明信片,送給家里有著雕刻門窗的男生;至于他本人,窗外的世界再熱鬧也抵不過擺弄吉他的時光。
學習指法、認識和弦、摸索尋找單音,在沒有吉他教科書參考的情況下,李榮浩只能靠自學的方式來摸索這把終于到手的吉他。后來,他還想了一個辦法,用家里僅有的錄音機反復聽Beyond、劉德華的磁帶,再根據(jù)歌曲來“扒”樂譜。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彈什么,就是聽到什么音,再去吉他上找,到后來彈琴時間越來越久,從每天一兩個小時到八九個小時,進入了一種‘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人家找我我也不出去玩了,就天天悶在家里,悶了好多年?!睂τ谧约合矚g的事情,李榮浩從不知道什么叫作“厭倦”。無師自通之后,他又去開了吉他班,寫了吉他教程,一直在玩音樂的路上走著。
對,是玩音樂。用李榮浩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 “音樂就是玩,不能太嚴肅?!彼貏e討厭形式化和統(tǒng)一化的東西,以前是,現(xiàn)在也是。他喜歡每段旋律玩出不同花樣,音樂之于他,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眷戀到極致的放肆。他愛音樂,而且愛的是音樂本身,而不是音樂帶來的附加值。
2
所有心里裝著宏大理想的男生,即便不渴望名揚天下,也會希望有人認可自己的才華,李榮浩也不例外。19歲那年,他前往北京,開始做音樂制作人。整整10年時間,他給趙薇、李泉、古巨基寫過歌,也給歌紅人不紅的蔡昱佑譜過曲,甚至連薛之謙那首紅到爆炸的《丑八怪》都是他寫的。他在華語樂壇成為新的傳奇,拿獎拿到手軟。
可到了他自己身上,李榮浩似乎有點“怠工”。至少當一家唱片公司老板主動找到李榮浩,提出要為他發(fā)專輯時,他并不積極。相反,他還對負責人說: “發(fā)可以,但得等等。我手里還有一些藝人的專輯要做,很忙?!彼恢睆哪缓笞咧燎芭_,于是,直到30歲這年,李榮浩才火了起來。
從旁觀者來看,這無疑又是一個煽情的勵志故事。少年用了10年時間,砥礪前行,終于一唱成名。這個故事呢,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只要讓經(jīng)紀公司的公關部門多加利用,一定會彌補李榮浩晚出道10年的損失。畢竟,當下的娛樂圈,大多數(shù)明星都是靠炒作來成為“流量”型偶像的。然而,李榮浩并不是標準意義的“現(xiàn)代偶像”。他很固執(zhí),很老式,很忠于自我感受。關于這一點,不僅可以從他的歌《不說》《不搭》《不將就》中窺見一二,還可以通過他的選擇得以印證。
“那時候我租了一個大概30平方米的小房子,除去床、廁所、廚房就沒了,基本上在床上工作,根本沒有下腳的地方。但我不會在演唱會上哭得不行,說以前有多么苦?!崩顦s浩能把游走在現(xiàn)實的孤獨譜成曲.能把生活的暗涌寫成詞。他唯獨做不到的就是在鏡頭前夸大自己的苦楚,以此博眼球,讓大眾關注他本身比在意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還要多。因為,他是“音樂家”啊,他應該走的就是那個圈子里最傳統(tǒng)、最難走的那條路——靠作品說話。
他深諳這點且付諸行動。你可以認為他清高,而他可以統(tǒng)統(tǒng)不在乎。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寫一首叫作《李白》的歌,回敬所有不理解他的人這樣一句歌詞: “大部分人要我學習去看世俗的眼光,我認真學習了世俗眼光,世俗到天亮。”當然,他也確實不懂——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明明是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離不開所謂的“夢想”,怎么還會覺得累?
他分明有過往的故事,可并未有與之相稱的苦情。在李榮浩看來,對于“理想”的認知應該是這樣:即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就算一路坎坷、幾經(jīng)波折,它都是能量源,是光。
3
一個在音樂的世界里近乎偏執(zhí)的人,退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本應該很難相處,李榮浩卻打破了這個“規(guī)律”。他是個“暖男”,無論是對女友,還是朋友,甚至是公司小職員,李榮浩都照顧有加。他時常下廚為大家烹制拿手的糖酥魚和紅燒雞,并未有“音樂才子”的架子。當然,比起去當不食煙火的“男神”,李榮浩也更希望自己的心里多一些俗樂人情。
因為,他想對聽眾負責,想把每一種情緒都感同身受地體驗過之后,再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寫進歌里調(diào)劑成解藥。沒錯,是解藥。李榮浩所制作的音樂,雖然總是欲言又止,盡管帶些自嘲,但往往里面會蘊藏著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物的所思所想。有些時候,他甚至會把自己的一些觀點也一同糅進歌里。
比如說《小黃》這首歌,就是由李榮浩所經(jīng)歷的、真實的故事所改編。那時李榮浩剛開始“北漂”一年,住在夕照寺的出租房里,有一天走在路上遇見一條垂危的小黃狗,一群人圍著小狗笑。
“小狗就一個月那么大,它一直在狂叫,好多人就在那圍著看卻一直笑。他們在笑什么呢?我那時候沒懂,到現(xiàn)在我明白,他們是在等它死,他們覺得那很好笑?!敝两裣氲健靶↑S”,李榮浩的語氣里都充滿不舍,但更多的是他對“冷漠”的痛恨。當時李榮浩抱著小黃狗去尋找寵物醫(yī)院,找到的第一家寵物醫(yī)院明明還有人,醫(yī)生卻以自己已經(jīng)下班為由不予治療。一氣之下,他還拿起磚頭砸了人家的門。緊接著,他又去找第二家,但小黃還是在當晚就病逝了。
為此,李榮浩哭了。為小狗的離世而難過,也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悲哀。他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那種心情,那就干脆寫首歌吧,名字就叫《小黃》。就像后來,他一樣不知道該怎么形容自己,索性又寫了一首歌叫作《模特》。李榮浩善于以音樂講人性,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人從不看好他到漸漸地為他著迷的原因。
甚至在演唱會上,一名歌迷曾拉著李榮浩的手哭: “聽著這種懶洋洋的調(diào)調(diào),仿佛行走在刺眼的陽光下。歌詞中,無奈、失落、自作苦笑,好像我的生活?!彼v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有時候,我們喜歡聽某些歌,不在于它有多高雅,而是走心。
毋庸置疑,李榮浩肯定是在制作音樂時走了心。他依然還像當年一樣,唱著熱血,唱著情懷,唱著感性,也唱著那首他最想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