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芳
毛細支氣管炎是小年齡組兒童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癥毛細支氣管炎可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患兒生命。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1],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存在淋巴細胞亞群失衡,針對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研究較少。該文旨在探討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淋巴細胞亞群臨床特點,以便為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病情評估及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的2歲以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101例,其中重癥組50例,輕癥組51例。兩組患兒均為第1次喘息,診斷標準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2]。并排除有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兒。正常對照組選同期本院門診體檢的2歲以下健康兒童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分組:按疾病分為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 (重癥組)、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輕癥組)、正常對照組(對照組);按年齡分為:<6個月組、>6個月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標本采集 來院后當天采集外周靜脈血2 ml,EDTA抗凝,送檢淋巴細胞亞群。
1.2.2 淋巴細胞亞群測定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每個血標本對應(yīng)標記兩支流式專用管,分別加入20μl BD Multitest CD3 FITC/CD8PE/CD45 Per CP/CD4 APC和 20μl BD Multitest CD3 FITC/CD16+CD56 PE/CD45Per CP試劑于試管底部;將50μl充分混勻的抗凝全血移取到各管的底部,震蕩混勻于室溫(20~25℃)環(huán)境下避光孵育15 min;向每個管中添加450μl 1×Multitest溶血素,震蕩混勻于室溫(20~25℃)環(huán)境下避光孵育15 min。淋巴細胞亞群結(jié)果由BD Multi SET軟件自動獲取,測定CD3+、CD3+/CD4+、CD3+/CD8+、CD19+、CD16+/CD56+細 胞相 對計 數(shù)及CD4+/CD8+。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兒淋巴細胞亞群比值比較 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CD3+、CD3+/CD8+、CD16+/CD56+比值均低于正常對照組 (P<0.05),且以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最低,與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CD4+/CD8+、CD19+比值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且以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最高,與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重癥毛細支氣管炎不同年齡組患兒淋巴細胞亞群比值比較 兩年齡組中,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患兒淋巴細胞各亞群比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6個月的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患兒 CD3+、CD3+/CD4+、CD4+/CD8+比值均較>6 個月組高,CD3+/CD8+、CD19+、CD16+/CD56+比值均較>6 個月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與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淋巴細胞亞群比值比較
表2 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不同年齡組淋巴細胞亞群比值比較
重癥毛細支氣管炎以6個月內(nèi)嬰兒多見,其發(fā)病機制除與病原體直接侵害有關(guān)外,可能還與此年齡段患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免疫功能不完善有關(guān)。機體免疫功能的維持有賴于各淋巴細胞亞群間的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制約,形成穩(wěn)定的免疫應(yīng)答。淋巴細胞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后進入外周血,分為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和NK細胞,參與并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外周血成熟T淋巴細胞均為CD3+細胞,其為免疫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細胞亞群,主要由CD4+和CD8+組成,兩者之間處于動態(tài)平衡及相互反饋調(diào)節(jié)狀態(tài)。當機體受到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時,免疫平衡破壞,引起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病理變化。
重癥患者T淋巴細胞大量凋亡使總數(shù)降低,其亞群的變化造成免疫功能紊亂,且病毒等感染又對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在該研究中,毛細支氣管炎組(重癥組、輕癥組)患兒CD3+、CD3+/CD8+均低于正常對照組,且以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最低,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組CD4+/CD8+比值高于輕癥毛細支氣管炎組及對照組,以對照組最低,提示毛細支氣管炎存在淋巴細胞亞群失衡,且病情越重失衡越顯著。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重癥毛細支氣管炎中,年齡<6個月組CD3+/CD4+、CD4+/CD8+比值較年齡>6個月組高,提示在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小年齡組患兒淋巴細胞亞群失衡更重,即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易發(fā)生在免疫功能失衡的小年齡組人群中。與董賀婷等[1]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毛細支氣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該研究中毛細支氣管炎患兒CD3+/CD4+、CD3+/CD8+比值下降,CD4+/CD8+比例失調(diào),CD19+比值增高。此與賈莉婷等[3]研究結(jié)果一致。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小年齡組患兒CD3+/CD4+比值增高,CD3+/CD8+比值下降,CD4+/CD8+比例失調(diào),與李建木等[4]研究哮喘患兒淋巴細胞亞群特點一致。而CD19+代表B淋巴細胞水平,在病原體作用下,B細胞表達水平增加,活化、分化增強,促進IgE合成,而CD3+/CD4+可輔助B細胞合成、分泌IgE,引發(fā)喘息。CD16+/CD56+為NK細胞的表面標記,可參與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清除病原和殺傷受感染細胞。該研究中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CD16+/CD56+比值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能因NK細胞比例低下而致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和/或疾病免疫應(yīng)答過程中消耗過多,不利于機體清除致病原,致使感染持續(xù)及加重[5]。
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尤其是重癥毛細支氣管炎后,由于以上免疫狀態(tài)持續(xù)存在,易發(fā)生反復(fù)喘息。約有34%~50%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日后會繼發(fā)氣道高反應(yīng)性疾病[6]。因此,在臨床早期對淋巴細胞亞群失衡,尤其是CD4+/CD8+比例失調(diào)及B淋巴細胞失衡的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免疫干預(yù)治療,可能有利于減少以后反復(fù)喘息及哮喘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存在淋巴細胞亞群失衡,以小年齡組患兒為著,可指導臨床對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治療中結(jié)合免疫治療,以利于縮短病程,改善預(yù)后。
[1]董賀婷,季偉,顧文婧,等.2歲以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特征與淋巴細胞亞群比值關(guān)系[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6,31(12):920-924.
[2]胡亞美,江載芳,申昆玲,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199-1201.
[3]賈莉婷,李靜,岳小欣,等.嬰幼兒常見下呼吸道感染型疾病與淋巴細胞亞群變化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6,18(3):229-232.
[4]李建木,李瓊林.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E及淋巴細胞亞群動態(tài)變化[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3):313-315.
[5]朱曉華,陳強,柯江維,等.支氣管肺炎患兒免疫功能變化的臨床分析[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3):175-178.
[6]《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治療與預(yù)防專家共識(2014)[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3):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