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蕓
“麥芽糖!麥芽糖!新鮮的麥芽糖賣嘍……”有多久沒有聽到這熟悉的吆喝聲了。
小時候,爸媽因為工作忙,把我托給奶奶照料。那時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生病咳嗽。每當這時,奶奶便會買麥芽糖給我吃。
那糖啊,僅是賣相就討人喜歡!琥珀般清澈透明,如蜂蜜般粘稠,隱隱泛著光澤,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仔細一聞,還透著一股淡淡的麥香。用筷子輕挑起一縷,感受它順著筷子流下時的絲滑,再猛地一下送入口中,入口即化的美妙之感會讓你起一身“雞皮疙瘩”。靜靜地讓糖在嘴里融化,順著喉嚨仿佛一路流進心中,軟軟的,滑滑的,嗓子似乎一下子便痊愈了。再仔細一回味,口腔里似乎仍充斥著一股子麥芽的清香,唇齒留香,韻味悠長。記憶中的麥芽糖,是美味甘甜的。
奶奶說,麥芽糖原來是小年時才會吃到的食物。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都會祭灶王。隨著炮聲將灶王紙像焚化,便能送他上天。傳說用糖黏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中的壞事。不僅如此,麥芽糖還能潤肺止咳,滋養(yǎng)強壯,對于我這種脾胃不太好的人來說,是極佳的“藥方子”。記憶中的麥芽糖,是有趣健康的。
從那以后,我便愛上了麥芽糖,常常去街口的老婆婆那兒買糖。雖是流動攤販,但每次見到她時,總是人滿為患。大概是她每次為客人裝罐時,都會滿滿的裝好,再仔細密封,雙手捧著遞給客人,大家都很愛光顧她的“店”。她的手可巧了!那雙干枯瘦弱,毫無美感的手,一碰見麥芽糖,似乎就附上了魔力。翻轉,攪拌,手腕劃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像是位亭亭少女,在花叢間漫步起舞,美得讓人移不開眼。直到現(xiàn)在,她嫻熟的手法仍留在我腦海中。
不過后來我卻再未見到她,不知道她是富裕了回到家中安享晚年,還是年老了再干不動了,抑或是已不在人世……不知道她的后代們,是否有人繼承她的技藝?
麥芽糖,記憶中是淳樸厚重的,如今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有次去古鎮(zhèn),見到了麥芽糖。那糖與記憶中的模樣大相徑庭,它裹上了一層美麗的“外衣”——一層白白的糖粉,里面是淡黃色的固體。一口咬下去,有些脆,可大量的糖精已掩蓋了醇厚的麥芽香氣。兒時品嘗時那一涌而上的愉悅美妙之感也消失了。
麥芽糖的逐漸改變、消失,并不只是童年回憶的消失,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失傳。多想留住麥芽糖,留住兒時的記憶,留住那即將逝去的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