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妮
“戈爾德的每一張海報都在暗暗推動著故事發(fā)展,理論上,靜態(tài)圖像不可能像90分鐘的電影一樣,但他可以把你在90分鐘內(nèi)經(jīng)歷的一切都囊括在一張海報里?!奔~約平面設計評論家邁克爾·布雷特(Michael Bierut)說。
從1942年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到2003年的《神秘河》(Mystic River),最后一幅作品是2011年的《胡佛》(J.Edgar),在近70年時間里,他設計了好萊塢最經(jīng)典的海報。5月20日,這位97歲的老人因為阿爾茨海默病并發(fā)癥去世,留下了2000多張海報和一本《比爾·戈爾德的海報世界》(Bill Gold: Posterworks)。
他擅長用“少即是多”的哲學方式來設定電影海報的氣氛。1994年,就獲得了“關(guān)鍵藝術(shù)獎”(Key Art Awards,設計界的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即便是在本世紀,他的作品仍被用來膜拜和研究:“我對這些數(shù)量龐大的作品有如此辨識度非常驚訝,即便是那些商業(yè)作品,這才是真正有效和強大的設計?!痹O計評論和歷史學家史蒂夫·海勒(Steven Heller)認為戈爾德的海報每張都極具識別性。
比爾·戈爾登
電影評論家、作家和海報收藏家萊昂納多·馬爾?。↙eonard Maltin)也認為“戈爾德的每張海報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從中看不出他的風格?!?/p>
他的第一張海報是為1942年《勝利之 歌》(Yankee Doodle Dandy)而作——這部電影讓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次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第二張是一部小片,《卡薩布蘭卡》。
拍這兩部片不僅是為了娛樂觀眾,更是為了激勵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41年珍珠港事件把美國人真正帶入了戰(zhàn)場)驚嚇了的美國觀眾,海報也必須這么做。戈爾德被指派為這兩部電影做海報。
《勝利之歌》的海報呈現(xiàn)的是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鮮艷的顏色,紅色、白色和藍色調(diào)色板,向卡格尼致敬——美國國旗上的星星像煙花一樣爆開。觀眾看到海報,就很清楚地知道該期待什么:一部明亮,發(fā)光又活潑的電影。
《卡薩布蘭卡》就稍顯復雜,海報要完美捕捉的是整個國家的情緒。亨弗萊·鮑嘉占據(jù)了整張海報的中心,他戴著淺頂軟呢禮帽,身穿風衣,連配角羅伯特·米切姆都穿得比他好。鮑嘉的臉有一半被陰影遮蓋,手里拿著一把槍,面對的是美國的敵人。但當時其實有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除了鮑嘉,片子里還有兩個大明星,英格麗·褒曼和保羅·亨雷德。同時還有很多配角演員,并不有名,但都是構(gòu)成整個電影故事的關(guān)鍵人物,他們該如何處理?
《卡薩布蘭卡》
《布魯斯歌后》
放在今天,很多人會用戈爾德發(fā)明的“拉什莫爾山效應”(Mount Rushmore Effect),就是突出主要角色,把他的照片放在海報上的C位。但是在1942年,如果一個插畫師這樣做了,會被指控為帶有個人感情因素的搏眼球。
但戈爾德這樣做了,他讓鮑嘉在所有人的前面,其他人都沉浸在血色的陰影中,一眼就告訴你,這是一部融合了陰謀、浪漫和戲劇感于一身的電影。
除了二戰(zhàn)時期參軍的三年,戈爾德一生都在跟海報打交道。履歷也簡單直接:8歲拿起畫筆就再也沒有放下過,從小學到中學,都是積極的藝術(shù)分子,經(jīng)常臨摹雜志的封面,當然,也愛畫“裸女”。
高中畢業(yè)后入讀著名的私立學院紐約普拉特學院,他研究了藝術(shù)的各種類型,因為他堅定地知道,自己想做一個藝術(shù)家。21歲畢業(yè)后,他沒有像同學們那樣從事廣告,而是去了一家電影公司,在華納兄弟藝術(shù)部工作。
從此以后,海報設計就成了戈爾德的生活,就像普拉特學院的校訓一樣:你忠于工作,工作也會忠于你。
他曾說成功的電影和成功的電影海報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電影大賣,那是因為電影拍得好,反之,那就是營銷做得不好?!笔遣皇歉裉烊绯鲆晦H?所以,對制片廠來說,如果能擁有戈爾德那簡直是稱得上幸運。為電影拍得好,反之,那就是營銷做得不好?!笔遣皇歉裉烊绯鲆晦H?所以,對制片廠來說,如果能擁有戈爾德那簡直是稱得上幸運。
《勝利之歌》
《雌雄大盜》
《奪魂索》
《日落狂沙》
《火車怪客》
《巨人傳》
《骯臟的哈里》
《激流四勇士》美國版海報
《失魂記》
《往日情懷》制片廠版
《欲望號街車》
拍《火 車 怪 客》(Strangers On A Train)的時候,希區(qū)柯克正處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低潮,幸好在1951年,他拍了《火車怪客》。
設計《火車怪客》前他的另一個工作是《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戈爾德非常明智地把海報的重點放在了馬龍·白蘭度和片名上——畢竟這個名字已經(jīng)風靡了百老匯。
而《火車怪客》就不一樣了,這部電影的標簽是希區(qū)柯克,而不是電影明星。戈爾德設計的海報解答了一個問題,觀眾為什么要看這部電影。
整張海報活力四射,左側(cè),火車呼嘯,鐵軌從右后掠過一個焦急的、吸煙的法利·格蘭杰。這是一個奇怪的效果——火車和軌道彼此相交。戈爾德還把片名放在路標上,增加了戲劇性。海報的顏色也是一半金,一半白。
用幾何形構(gòu)圖,同時透露給觀眾一個信息:這將是一場瘋狂的旅行。這與調(diào)子是懶洋洋的《欲望號街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希區(qū)柯克之前的《奪魂索》(Rope)也出自他手,他在畫面中強調(diào)了那根繩索,既充滿懸疑又與片名相合。1951年,戈爾德已經(jīng)在華納藝術(shù)部主管這個職位上坐了4年,而他產(chǎn)量之高讓他與像約翰·福特、約翰·休斯頓、勞倫斯·奧利佛、伊利亞·卡贊等這些大導演多次合作。也讓戈爾德有機會設計被認為是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的約翰·福特的《日落狂沙》(The Searchers)的海報。
《巨人傳》(Giant)的海報設計得相當杰出。戈爾德在其中突出了一個巨大的主題,在德州艷陽下,影片的片名用巨大的字體豎著排列。這個故事是一部講述孤星之州時代的終結(jié)史詩,以南方的太陽做底色相當尖銳,它沒有壓倒主演明星們,反而增加了海報所需要的辛辣感。
這種對圖像的處理手法和如今只靠PS圖像處理軟件制作的海報有巨大差別。難怪戈爾德曾在采訪中對當今的海報設計感到悲哀:“他們只是在展示演員,每部電影的海報看起來都差不多,如果一個男人和女人在一起,那一定是部愛情片?!?/p>
《奪魂索》
1959年,戈爾德離開了華納,和兄弟查理一起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他專注于海報,查理則專注于預告片。
像所有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一樣,戈爾德在年輕時期并沒有達到自己的職業(yè)巔峰。雖然他的工作令人矚目,但是到了70年代,才是他真正多產(chǎn)和爆發(fā)時期。而這一時期,也恰好是他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成為合作伙伴的十年。
1972年,《布魯斯歌后》(Lady Sings the Blues)這部介紹黑人女歌手比莉·哈樂黛的電影對毒品之害描寫甚為深刻。最開始的海報上并沒有出現(xiàn)女主角戴安娜·羅斯本人,一條纖細的手臂伸長著握住麥克風,手腕上是一對手銬,暗示了哈樂黛人生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音樂和毒品。據(jù)說羅斯并不喜歡這張海報,但有一個人喜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筆者在搜索這張海報的時候,發(fā)現(xiàn)目前價格是105美元。
1971年,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骯臟的哈里》 (Dirty Harry)和庫布里克的《發(fā)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在當時堪稱驚世,戈爾德的海報也貢獻了一份力。
《發(fā)條橙》很暴力很炫目,戈爾德的海報也一點不手軟。構(gòu)圖中心是一個鋸齒狀的金字塔,一把尖利的刀向外推出來。刀子握在主角亞歷克斯的手上,他那張透著邪惡的頑皮臉在三角形上方,一個眼珠縫在襯衫的袖口上。更為著名的是使用的字體,被稱為“時鐘”(Timepiece),幫助人們進入“發(fā)條橙”的殘酷世界。
在這張海報之前,戈爾德花了半年時間設計了一張黑白海報,伊萬·彭查茲(Ivan Punchatz)將主角亞歷克斯畫成科學的犧牲品,一個象征性的概念設計?!拔覀儼阉唤o庫布里克,他不喜歡。他很強硬,非??量獭K_切知道他想要什么。他很聰明,有非凡的鑒賞力,但這對他沒有吸引力。我想看起來太科學了,他想要更多的血肉暴力?!备隊柕潞髞淼牟稍L中說。
《發(fā)條橙》另一版不太常見的海報也是戈爾德設計的
而伊斯特伍德的哈里(《骯臟的哈里》男主角)是個與亞歷克斯( 《發(fā)條橙》男主角)完全不同的英雄。他的暴力感可以看做是對當時瘋狂世界的一種反應。廣告語“哈里·卡拉漢是個偵探,他不解決謀殺案,他打碎了他們”寫在槍洞破碎的玻璃里,后面是伊斯特伍德那張怒目而視的臉,一把4.4口徑的槍對著觀眾指指點點。
《不法之徒喬西·威爾士》
《不可饒恕》
《菜鳥帕克》
《廊橋遺夢》
1988年,當戈爾德為伊斯特伍德的新片《菜鳥帕克》(Bird)設計海報時,他陷入了一種困境。
只有華納兄弟才真正想為這部講述吸毒成癮的爵士音樂家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的電影做一張海報,但這根本沒法落實到具體圖像。怎么辦?
這里就不得不佩服戈爾德的才情和品味。他用陰影籠罩在福里斯特·惠克特扮演的查理·帕克的剪影外,帕克還在吹著他的薩克斯,他著名綽號用閃爍的藝術(shù)體被拼寫出來。這就是帕克生活的方式:一個音樂明星也在陰影中生活,一個很難看到和知道的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美麗鴿子在角落里飛走。簡單,優(yōu)雅,沒有雜亂的文字,純粹的顏色,具備了戈爾德電影海報的所有特征。
1995年戈爾德為伊斯特伍德的《廊橋 遺 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設計海報。有一天,攝影師拍攝了一張伊斯特伍德抱著6個月大的女兒照片。當戈爾德看到這張照片時,第一反應是“如此美麗,如此溫柔?!倍了固匚榈卤救艘蚕矚g那個鏡頭的柔情。
這兩個形容詞——美麗、溫柔——傳達了伊斯特伍德和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的愛情本質(zhì)。戈爾德想出了一個主意,讓梅麗爾·斯特里普在同一個位置用同樣的姿勢拍了一張照片,最終做出了這張伊斯特伍德抱著斯特里普的海報,跟電影想要表達的本質(zhì)相當一致。
這是電影與海報有機結(jié)合的最佳例子,它是伴隨著電影制作過程一起誕生的,但這也是伊斯特伍德和戈爾德兩個人藝術(shù)才情彼此助長的結(jié)果。它還抓住了兩個人關(guān)于藝術(shù)的哲學:“少即是多”,戈爾德說。“這也是克林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p>
而最能彰顯兩人這種風格的海報可能要算1992年的《不可饒恕》(Unforgiven)。海報上的伊斯特伍德背對著觀眾,頭略微鞠躬,向左轉(zhuǎn),觀眾只能看到輪廓。他的雙手緊握在背后,手里拿著一把手槍。
創(chuàng)造這個形象,戈爾德從不同的照片里剪切出槍,手,伊斯特伍德的頭也是從另一張照片上拿下來的。最終拼貼的結(jié)果天衣無縫。
《不法之徒喬西·威爾士》(The Outlaw Josey Wales)海報上的伊斯特伍德,是人們幾乎從沒見過的形象,海報上的他大喊大叫地咆哮著。這是戈爾德的主意,他和弟弟查理想讓伊斯特伍德面對觀眾,拿著兩把槍,好像很害怕。伊斯特伍德回答是他不愿意,但從海報上看,他做到了,伊斯特伍德臉上的情感喚起了他和觀眾的憤怒。
30多年的合作,戈爾德在完成《神秘河》的海報后退休,三個人的背影在水中的倒影,有些神秘,也有威脅感。開始于卡格尼,結(jié)束于西恩·潘,戈爾德在后來的采訪中說,“這感覺不錯?!?/p>
不過這不是他最后一幅作品。出于對伊斯特伍德忠誠的友情,2011年,戈爾德再次出山為伊斯特伍德導演的《胡佛》設計海報。星條旗背景下,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那張憤怒的臉,一如他其他設計一樣,簡單,高效。
2010年,一本介紹比爾·戈爾德的畫冊出版,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序。他寫道:“他尊重電影,他尊重故事,他總是尊重我們所要完成的。……你最喜歡的電影中肯定有一張是戈爾登設計的。”
《游龍戲鳳》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
這是夢露自己的制片公司出品的第一部電影。戈爾德請攝影師理查德·阿維登拍攝了夢露和男主角勞倫斯·奧利弗的合影。為了緊貼劇情,他在夢露的胸前加了一枚在電影里從沒出現(xiàn)過的勛章,戈爾德認為,“這里很適合掛這么一塊東西?!?/p>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戈爾德非常喜歡同名舞臺音樂劇,因此對電影版的海報要求格外高,僅僅是字體就試了二十多種才滿意,還找來經(jīng)常合作的鮑勃·匹克共同設計。最終海報呈現(xiàn)匹克擅長的炭筆畫效果,戈爾登負責上色,還經(jīng)常要求匹克加入自己喜歡的元素,比如雨傘。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Barbarella
1968
為了讓這部六十年代晚期的電影看起來更有科幻感,戈爾德使用了圖形和劇照相結(jié)合的方式,他說,“碎片是一種設計技巧,它能讓一些東西看起來不再普通?!边@些碎片在海報上方,而海報下半部分的性感簡·方達被設計得很小,還帶著一行小字,“看芭芭麗娜在做什么”,引發(fā)觀眾的好奇心。
《日落黃沙》
The Wild Bunch
1969
這張海報是戈爾德拍到的主演們迎著太陽走向華納停車場,就得到了這張完美的剪影。而這種夸張的剪影效果是戈爾德首創(chuàng),又一次被后來者廣泛復制。
《激流四勇士》
Deliverance
1972
這是這部B級片的歐洲版本,戈爾德被要求不能涉及片中強奸戲份而在海報上營造一種恐怖視覺效果。獨木舟從瞳孔中沖出來的超現(xiàn)實情制造了緊張感,獨木舟上只有三個主角(影片實際上是四個主人公),說明他們經(jīng)歷了可怕的事情。
《騙中騙》
The Sting
1973
喬治·羅伊·希爾的這部電影使用了30年代的手法,在影片上映的70年代早已過時。為此,戈爾德想到了他最初臨摹《星期六晚報》著名的插畫家倫德樂(J.C.LeundDek),用他那種華麗的風格,包括一個大大的頗具藝術(shù)感的裝飾盤為背景。對于兩位主演保羅·紐曼和羅伯特·雷德福的高度程式化的形象設計幾乎和電影一樣有名。
往日情懷
The Way We Were
1973
《往日情懷》未被采用版
這部由羅伯特·雷德福和芭芭拉·史翠珊兩位大明星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段美好的愛情。但是官方發(fā)行版的海報,不是戈爾德喜歡的。在那本《比爾·戈爾德的海報世界》的書里,他解釋說,“這是一部典型的講述如何看待過去的懷舊電影?!彼裕涯信鹘堑恼掌铣蔀榇箢^照,就像你在商場里花上十幾塊出來的拍立得一樣,甚至背景還標注了價格(25美分)。他很喜歡這張海報,但哥倫比亞公司并沒有用。為什么?“因為他們蠢!”戈爾德直言不諱。
《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
1975
為了這張海報,戈爾德飛到倫敦和導演激烈討論了三周,回來后還每天通電話,華納則負責傳遞草圖。庫布里克堅持用手繪風格,連用什么字體都要堅持,以表現(xiàn)這部18世紀的風情片,海報的花式外框則是戈爾德的主意。他當時的助理說,這兩個人在細節(jié)上的較真程度不相上下。
《異形》
Alien
1979
戈爾德為《異形》設計的系列海報
這部電影的主海報是其他設計師設計的。在與希區(qū)柯克合作后,戈爾德知道如何創(chuàng)造懸念和氛圍,同時不透露劇情,這也正是雷德利·斯科特的這部科幻恐怖片海報所表現(xiàn)的。戈爾德的設計是一種嘗試,“我們做了一系列設計,用神秘的外星事物代替穿著太空服的宇航員?!备隊柕略谘劬^(qū)域撕開,嘴呈尖叫狀態(tài)。
《毛發(fā)》
Hair
1979
被認為是最“走偏”的主海報設計,為此,戈爾德和同樣是藝術(shù)家、著名海報設計師的鮑勃·匹克做了很多實驗。
《007之最高機密》
For Your Eyes Only
1981
這張海報構(gòu)圖,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后來者在模仿。戈爾德先畫了一張草圖給制片人看,他們雇傭了一個腿模,讓她穿上比基尼拍攝了一張照片。他最初的意圖并不是大家認為的“挑釁”,所以他并沒有露出比基尼的正面,而僅僅是以下半身臀部對著觀眾,既性感又危險。其實其早期雛形在戈爾德為1958年的《失魂記》(Damn Yankees!)設計的海報就可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