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性別視角下花腰彝族“歸家”風俗初探

      2018-06-22 09:28婁丹丹
      青年文學家 2018年11期
      關鍵詞:歸家

      摘 要:婚姻自原始狀態(tài)起就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jù)?!盎椤保瑥呐?,從昏,昏亦聲,為形聲字。寓意古時女子出嫁要在黃昏之時,由明月灑滿出嫁之路,滿載著光明與幸福的祈愿奔赴夫家。“姻”,從女,從因,因亦聲,會意形聲字。本意指結親的男家,也指夫或夫之父。自古以來,不論婚姻的形態(tài)與內(nèi)容如何演化,其背后關于愛的主題總是經(jīng)久不衰,維系愛的男女兩性關系總是故事唯一的主旋律。本文將用近年來運用頗廣的社會性別視角,來解讀云南石屏花腰彝族新人成婚時“三年不落夫家”即“歸家”的獨特婚姻風俗。

      關鍵詞:歸家;性別分離;性別和諧

      作者簡介:婁丹丹(1987-),女,納西族,云南古城人,文學碩士,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先秦時期古代文學、民族文學。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1--02

      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男女相識、相愛的方式多種多樣,或以歌舞相識,或以物定情,或舉行隆重的婚禮儀式……婚俗相互交融而又獨一無二。居住在云南石屏縣北部的花腰彝人,在婚姻制度上奉行古老的族規(guī),除了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制”外,最獨特的就是“三年不落夫家”制,這也是花腰彝人區(qū)別于其他彝族支系婚俗的最大特點。“三年不落夫家”制的風俗也稱為“歸家”,寓意新郎新娘成婚后,新娘不能與新郎同房,至少三年才能落居夫家。此風俗可以上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于形成的緣由因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但可以明確的是,這樣奇特又充滿神秘魅力的婚俗,定然與長期歷史演變過程中,男女兩性的角色構建相關。近年來,社會性別視角在重新審視中國文化方面被廣泛運用。它旨在重新探尋人類之間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男女兩性關系,將歷史中被長期忽略的女性主體重新納入歷史敘事之中。本文試從社會性別的視角,重新審視云南花腰彝族“歸家”婚俗,具體從性別分離、性別和諧兩個方面,由女性角色的構建為切入點,對花腰彝人“歸家”風俗形成的緣由,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花腰彝族的“歸家”婚俗

      “云南各民族的婚戀形態(tài)和禮俗,不僅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讓人們感到詫異、興奮和眼花繚亂,也為社會學科研究提供了翔實、珍貴的資料。在人類婚姻史中提到的各種婚姻形態(tài),在云南都能找到例證??梢哉f,云南是人類婚姻史和婚姻演化過程的博物館,是一部活的人類婚姻發(fā)展史和演化史?!盵1]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居住著全世界僅有的3萬多花腰彝人。他們屬于云南彝族尼蘇支系的一部分,因女性服飾色彩明麗,刺繡精巧細致,并裝點以精致的銀器,行走間銀鈴伴著衣裙搖曳,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同時,因男女間有贈送女方親手刺繡的花腰帶為定情信物的風俗,又俗稱花腰彝。花腰彝人有一個美麗而古老的風俗:男女舉行盛大的成婚儀式后,至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進新郎的家,此風俗在當?shù)乇环Q為“歸家”。“歸家”的過程非常獨特:熱鬧的婚禮儀式過后,男女雙方必須分房居住,次日早晨,新郎就要啟程送新娘回家,開始“三年不落夫家”的生活,自此以后,男女雙方都需經(jīng)歷三年等待的考驗,方可在一起生活。而在這三年內(nèi),女方除了喪失戀愛的權利外,仍可以像未婚女子一般自由參加村社中的社交活動,雖然身份上已然成為別人的妻子,但是真正等到三年后才可以“歸家”,正式地詮釋人妻、人母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成婚后要經(jīng)歷漫長的孤獨與相思之苦,花腰彝婚姻告吹、變卦的情況卻非常罕見??梢娫诨ㄑ妥骞爬隙稚衩氐幕樗字?,飽含著先祖對子孫無盡的愛護與勸誡:學會等待,學會尊重,才能尋找到愛的真諦。

      二、“歸家”風俗中的性別分離

      在20世紀60~7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轟轟烈烈的運動中,社會性別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它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即區(qū)分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差異,強調了社會、文化等因素對男女兩性的影響,顯示出社會對男女兩性的性別角色和行為有不同的期待和規(guī)范,表達了男女兩性的性別角色和行為都是由社會文化所構建,且社會文化因素是性別不平等產(chǎn)生的根源的觀點?!?[2]在中國文化中,社會性別概念之下兩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傳統(tǒng)思想觀念之中。如《詩經(jīng)·小雅·斯干》就有:“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錫,載弄之瓦。”[3]兩性之間的不平衡,自降生伊始。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的兩性關系,隨著父權制的形成,加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族文化、信仰、風俗的演化,女性往往成為部族中男權的附庸?;ㄑ妥濉皻w家”的婚俗,相較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婚姻制度,更加大膽,更加自由。花腰彝族除了嚴格奉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制”以外,古老的族規(guī)“三年不落夫家”制,使女性出現(xiàn)在歷史的敘事中,在這里男女兩性的性別分離得到清晰的表現(xiàn)?!皻w家”婚俗,成婚后三年的相思等待,沒有偏頗,考驗的是男女雙方的忠誠;三年時間里,女性可以繼續(xù)享受村寨社交活動的自由,可以為即將長期扮演的“妻子”、“母親”的角色做好準備,這些都足見女性主體地位在這里得到的重構。女性不再是男權的附庸與工具,他們的婚姻理念較前代更為獨特,更為大膽,在婚姻上擁有了較大自主性,婚姻的開放程度也更高。

      花腰彝族崇拜龍,認為龍可以為村寨驅邪避害,為村民帶來瓜果豐收。所以歷來有祭龍的儀式和舞龍的傳統(tǒng),祭龍儀式神秘而滿懷敬意;舞龍活動激情而別具特色。花腰彝族觀念中的龍有雌雄之分,舞龍活動有自己的規(guī)矩,女子舞青龍即雌龍,男子舞黃龍即雄龍;雙龍共舞之時,寓意雌雄相戲鳳先飛。不得不說,花腰彝族在對圖騰的崇拜之上,也未遺忘女性的主體性。在祭龍、舞龍的傳統(tǒng)之中,男女兩性的性別分離又一次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相較于女性對男性的依附與失衡關系,花腰彝族自覺不自覺的一次次將女性推進歷史敘事之中,達到性別制度中兩性和諧共進的發(fā)展。

      三、“歸家”風俗中的性別和諧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陰陽觀念,“陰”“陽”是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日月、晝夜、男女等存在和現(xiàn)象的總結與思考,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tǒng),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的儒家思想,貫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在“男尊女卑”“內(nèi)外有別”的中國文化大背景之下,陰陽觀念與儒家思想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判斷與心理習慣,并潛移默化的作用到兩性關系的發(fā)展與演化中。使男女兩性的關系在明顯向男性傾斜的性別制度之下,達到相對應的平衡與和諧。在父權制社會環(huán)境之下形成的中國女性道德, 受“三從四德”原則的約束,孝女、賢妻、良母成為女性獲得肯定與尊重的標準。自古以來,女性也在自覺不自覺地以此審視自己的言談舉止,以尋求兩性在性別制度上的平衡。正如孫紹先在《女性主義文學》中指出的:“女性既不能做父系文化的附庸,也不可能推翻父系文化重建母系文化,出路只有一條:建立‘雙性文化?!盵4]“歸家”婚俗從側面展現(xiàn)了一個包容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花腰彝族男性在面對兩性關系時,對于女性從客體的位置走進歷史的發(fā)展,是喜聞樂見的,是鼓勵的,這些都促進了性別和諧的發(fā)展。在“歸家”風俗之下,男性幾乎沒有特權,婚禮既成,考驗的就是新人雙方的忠誠,不失公允。對于妻子與母親,這兩個家庭中重要女性角色的詮釋,女性擁有了更多自由?!皻w家”之前,女性除了喪失戀愛的權利外,參加社交活動不受限制,享有和村寨未婚女子同等的權利?!皻w家”之后,女性正式落居夫家,認真闡釋妻子、母親的角色,罕有婚后變卦、離異的情況。在促進兩性和諧共融的性別制度上,花腰彝族以自己神秘獨特的方式與智慧,生動演繹了尊重與愛是兩性和諧的關鍵要素。

      “婚姻從原始狀態(tài)起就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故事之一。因為愛即生活,愛又是一個謎,是美,是憧憬,是希望和創(chuàng)造力……婚姻形態(tài)不管怎樣過渡和演變,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動人心魄的故事,愛永遠是變化中的基調和主題?!盵5]花腰彝族成婚后“三年不落夫家”制被稱為“歸家”,“歸”帶有認同感和儀式感,有了三年時間的緩沖,一個少女不必手忙腳亂的切入婚姻生活,一個少年也有時間思索責任的厚重。在時間的累積中兩性更加成熟,在時間的考驗中兩性更臻于完美,在愛的永恒母題下,兩性達到和解。

      參考文獻:

      [1]楊利先編著,《云南民族文化知識叢書相約彩云下——云南民族婚戀》,2000年版,第2頁。

      [2]祝平燕、周天樞、宋巖編,《女性學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頁。

      [3]高亨注,《詩經(jīng)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4頁。

      [4]孫紹先著,《女性主義文學》,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頁。

      [5]楊利先編著,《云南民族文化知識叢書相約彩云下——云南民族婚戀》,2000年版,第2頁。

      猜你喜歡
      歸家
      四十余載的“歸家”記憶
      黑科技護佑 萬尾中華鱘放流“歸家”
      歸兮,去兮:語言的戰(zhàn)場,歸不去的家園
      淡墨詩散文的自然審美價值探析
      出發(fā),回家
      徹夜未眠
      國寶級藝術品的傳奇“歸家”路
      國寶級藝術品的傳奇“歸家”路
      歸家的小土狗
      旅人與火
      彰化县| 青海省| 西藏| 会理县| 黑河市| 德令哈市| 揭西县| 弥渡县| 龙游县| 东光县| 康定县| 胶州市| 涿州市| 黄石市| 烟台市| 白沙| 平阳县| 邳州市| 罗定市| 沂水县| 白玉县| 罗江县| 镇雄县| 南乐县| 工布江达县| 攀枝花市| 车致| 开封市| 麻江县| 大田县| 将乐县| 固镇县| 阿城市| 合水县| 茂名市| 沁源县| 建宁县| 贵南县| 贵德县| 云安县|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