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臺村曾經(jīng)富過,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事。當時,一大批于家臺人通過做服裝、養(yǎng)魚發(fā)家致富,交通便利的于家臺村成為遼中地區(qū)“精品養(yǎng)魚”的發(fā)源地??刹簧偃速嵉健叭松谝煌敖稹焙螅娂婋x開家鄉(xiāng)到城里創(chuàng)業(yè)安家了。留在故土的,多是致富能力不強或年老體衰的村民,大批旱田、水田不但沒成為“聚寶盆”,反而成了累贅、負擔。慢慢地,于家臺村開始衰敗了,村集體負債累累,村財務十分混亂,留守村民過上好日子的念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暗淡模糊。
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就在兩年前,潘家堡鎮(zhèn)黨委“慧眼識珠”,將80后黨員佟亮派到家鄉(xiāng)脫貧攻堅的“前線”——擔任沈陽市遼中區(qū)潘家堡鎮(zhèn)于家臺村黨支部書記,著實令大家眼前一亮。
放著自己家企業(yè)的賺錢生意不認真做,卻對家鄉(xiāng)的脫貧致富認真起來,家人一開始是極力反對的,可佟亮卻“一意孤行”,偏要當“領頭雁”。憑著對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的一腔熱血,在全村黨員群眾的支持下,與佟亮一樣有理想、有抱負、年輕有為的張作新、舒昭宏等新人被選進村“兩委”,成功搭建起自1998年以來最年輕、最整齊、最具活力和沖天干勁的村“兩委”班子。新官們上任沒多久,就讓長期唉聲嘆氣的于家臺人看到了“光亮”。
“這屆村‘兩委’班子成員年紀都不大,卻個個不簡單,腦瓜活、有膽識,能吃苦、敢擔當,吃虧在前、享受在后,村里男女老少都信服他們。尤其是小佟亮,年齡雖小,本事不小!”村民們眾口一詞地評價道。而這個評價的得出,正是基于佟亮兩年間的“三把火”。
“佟總”變身為“佟書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村里數(shù)目驚人的外債、唉聲嘆氣的貧困戶,佟亮咬著牙“摸著石頭過河”,開啟了“村干部模式”。
“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村部是為民服務的地方,不是村干部享受的地方?!辟×裂猿霰匦校瑢⒋逦瘯k公室“盤活”起來,村“兩委”班子成員全部集中在一間辦公室里辦公;村部里空調停用、辦公座機停機,佟亮為村干部們辦理了手機大客戶,用“親情號”聯(lián)系,村干部的話費由佟亮個人出資補助;群眾意見較大的村聘崗位逐一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村干部義務奉獻的身影……
“‘小錢’要省,‘大錢’更得省?!辟×翣款^,在區(qū)相關部門配合下,對于家臺村債務進行重新審核認定,核銷無效債務50余萬元,佟亮親自與債權人談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集體減免50余萬元的債務。2018年1月,通過競價發(fā)包的方式,將村里的魚塘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成功發(fā)包。自此,村集體一舉結清了債務,甩掉了“包袱”,還有了結余。一套“防守組合拳”打下來,村集體在不聲不響中“枯木逢春”。“有人說我管‘閑事’,但絕大多數(shù)群眾說我管的都是正事。凡是對全村人有利的事,我就干,理直氣壯地干!”佟亮坦言自己也曾在親情友情面前犯過難,但“為了全村人的共同利益,即使得罪自己的親朋好友也在所不惜”。
基層群眾脫貧意愿的喚醒不是簡單的事,需要黨員干部用“實干+巧干+干出樣子”來引領。而大力推廣產業(yè)扶貧,就是不斷激發(fā)群眾脫貧意愿的一把“金鑰匙”?!澳贻p,腦瓜活絡,有膽有識,佟書記僅在兩年的時間里就讓我們見識到什么叫‘后生可畏’?!币晃簧狭四昙o的村民這樣介紹。
“自己過去不熟悉的工作都開始步入正軌,下一步帶領全村人富起來,我還是充滿信心的!”有著豐富經(jīng)商管理經(jīng)驗的佟亮開始向經(jīng)營“發(fā)力”了。
在佟亮的指導下,“沈陽市于家臺印象服務有限公司”很快成立了,村干部率先入股做示范,吸引82名青年村民入股。公司宗旨是帶領青年創(chuàng)業(yè)、服務民生、壯大村級集體經(jīng)濟,承諾將30%的純利潤無償捐給村集體。公司經(jīng)營范圍小到代收水電費、電話費,大到農產品深加工、蔬菜產品交易、介紹外出務工,村民只要打個電話或發(fā)個微信,平價銷售的生活必需品很快就會送上門。將閑置的村部辦公室進行改造,公司新建的便民浴池現(xiàn)已投入使用,成為十里八村群眾的“最愛”。公司還建成農產品深加工車間,為村民提供50多個就業(yè)崗位。
“全村人都有‘雙重身份’——既是股東,又是社員。人人都是于家臺村的脫貧參與者?!边€是在佟亮的指導下,“沈陽市遼中區(qū)印象于臺種植合作社”成立了,佟亮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大力發(fā)展設施農業(yè),種植綠色生態(tài)農產品,使昔日無人理睬的“荒郊野地”再次變成寸土寸金的“聚寶盆”。2017年,合作社爭取到700余噸有機肥,向種植戶免費發(fā)放,極大地帶動了村民投身設施農業(yè)的積極性,新增棚菜種植面積600畝、暖棚103棟,占全鎮(zhèn)新增面積的1/3。
佟亮的“金點子”確實多。在他的倡導下,村黨支部帶領大家已建成和正在建的項目真不少:“于家臺黨建服務中心”現(xiàn)已成為黨群共建的“大舞臺”、黨員群眾的“連心橋”,便民服務大廳里設置“共產黨員示范崗”,為老黨員提供“幫扶式服務”,為自管黨員提供“港灣式服務”,為流動黨員提供“風箏式服務”,為在職黨員提供“家庭式服務”,為新轉入黨員提供“愉悅式服務”;成立“黨性增值銀行”,為全村每名黨員建立個人黨性“銀行賬戶”,個人賬戶的“分值”成為黨員星級考核的標尺;打造“黨員首問接待站”,實行“一口辦理”,建立智慧黨建服務平臺,365天不空崗,為黨員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優(yōu)質的服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命名村里的大街小巷,在方便快遞業(yè)務的同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為進一步提升黨員的存在感、榮譽感、自豪感,引導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于家臺紅色教育基地”最近已正式落成……
佟亮(右)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紅柿長勢
于家臺村過去有110戶低保戶,誰家啥情況,致貧“癥結”在哪兒,該如何幫,佟亮都了然于胸。村黨支部通過賦予低保戶“雙重身份”和幫其就業(yè),不到兩年時間,110戶低保戶驟減至10戶。
2016年2月,在走訪兩戶極度困難戶時,佟亮的眼睛濕潤了,不僅自掏腰包資助,還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出捐款號召,很快便收到愛心人士的3萬多元捐款。于是,“佟基金”誕生了。為了使“佟基金”管理更規(guī)范、支出更精準,村黨支部成立了“佟基金管理委員會”。兩年多來,“佟基金”逢年過節(jié)為貧困戶送去慰問品;為一戶貧困戶的房前屋后安裝了保暖大棚,為一戶貧困戶家去世的老人料理后事;為鼓勵村里的孩子發(fā)奮學習,向每個升入高中和大學的孩子發(fā)放獎學金……
如今,于家臺村又富起來了,人均年收入達1.7萬元。村集體有錢了,村“兩委”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底氣”更足了。佟亮對記者表示,下一步,不僅要為全村人辦理農村養(yǎng)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還要加大對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讓老百姓越來越富,日子越過越好。于家臺村兩年間的變化,是翻天覆地、有目共睹的,而佟亮的變化卻似乎不太“明顯”,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臉皮‘厚’了,也曬黑了,身體免疫力也下降了,確實感到累。平時衣著灰突突的,不像以前那么光鮮亮麗,這是經(jīng)常到田間地頭、走街串巷,一有空還得掄起掃帚鐵鍬清理垃圾的結果。但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富起來了,鄉(xiāng)親們都樂和起來了,我的心里面也就亮堂了,這種幸福感金山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