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北京什么樣,流行什么?蛤蟆鏡、錄音機、大哥大、自行車、鄧麗君、牛仔褲……對于一些人,這些是他們青春特有的記憶。
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記憶》欄目,制作了系列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jié)目,英達(導演58歲)、李玲玉(歌手55歲)、鄭海霞(女籃運動員51歲)、許文廣(《人民的名義》丁義珍扮演者58歲)、大力(《驢得水》校長扮演者64歲)、劉金山(演員55歲),來到節(jié)目現(xiàn)場,共同回憶他們的青春歲月。
那些年的流行元素
四位男嘉賓戴著蛤蟆鏡,劉金山扛著錄音機、英達戴手表、許文廣拿大哥大、大力呼扇著西服站一排上場。穿西裝就穿西裝吧,干嗎還呼扇?。看罅忉專骸拔覀兡悄甏瓦@樣,為什么這么呼扇啊,為的就是讓你看清楚了我這襯衫是什么牌的,還有看看我這姿勢,知道為什么嗎,以前這個西服袖口上都縫著商標,就是告訴你我這西服是什么牌的?!?/p>
許文廣手里的大哥大當年有它也得顯擺:“我們那時候有這么一個大哥大,都得擱車筐里,絕對不放包里,騎著的時候這路過的人都看見,我可是有大哥大的人?!?/p>
劉金山拿著的錄音機也不是擱家里的,他說:“我們那會兒流行啊,搖滾少年,我們出去,蛤蟆鏡少不了,這錄音機不是提著,是扛著?!庇⑦_看似低調(diào)沒拎著東西,但手腕里頭不空?。骸敖o你們看看啊,有手表?!?/p>
說話間,李玲玉也唱著歌上場,鄭海霞帶著籃球也來了,他們這是要一起致青春。
那些年我也是偶像
主持人高潮東說:“現(xiàn)場的嘉賓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也從豆蔻年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最近有一部電影,叫《芳華》,特別火,讓很多人在朋友圈曬照片,追憶自己的青春,青春是熱血的、張狂的、無悔的,那時候的中國就像一個大小伙子一樣濃烈、迸發(fā)和充滿挑戰(zhàn)!”許文廣拿吉他照片、李玲玉演唱《天竺少女》照片、鄭海霞投籃照片、英達《我愛我家》工作照,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記憶。
鄭海霞回憶:“當時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觀眾席里有一個德國小伙,舉著牌子‘鄭海霞,我愛你,哈哈,那是個愉快的記憶!那是一個身高超過1.90米的德國小伙子,很年輕,也很帥。我們比賽完之后,他一個人在巴塞羅那奧運廣場上舉著那塊牌子等我們。通過翻譯,我們聊了幾句,他說他從來沒有想到中國會有如此優(yōu)秀的女子籃球運動員。”鄭海霞和那個德國小伙子還真有緣分,“后來我去洛杉磯打WNBA,他恰巧去那邊旅游,看到我們比賽,他認出了我。最后一次見他是1998年,我們?nèi)サ聡鴧⒓邮澜珏\標賽,他趕過去看我。可惜語言不通,和他沒有交往下去。挺可惜的,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p>
作為偶像,鄭海霞也有自己的偶像邁克爾·喬丹。許文廣喜歡鄧麗君,他說:“錄音機在那個年代比自行車難買多了,我買第一臺錄音機其實是被鄧麗君歌聲吸引的,第一次聽《甜蜜蜜》,歌還能那么唱,迷得不行,但是那時候聽鄧麗君也不能那么光明正大的,我們每次出去演出不是錄音師要試音嗎,都會放一段音樂,鄧麗君的歌好聽,但是不讓放出來,只能私底下找他聽,后來我也騙我爸媽,說是錄音機能幫助我業(yè)務進步,能幫助我糾正自己的臺詞,爸媽花了大價錢,再加上我自己的錢,加起來才買了一個錄音機?!贝罅Φ呐枷褚彩青圎惥骸拔疫@一輩子唯一一次‘犯罪,就是為了她,那會到深圳沙頭角,坐船到了對岸,買了兩盤鄧麗君的磁帶,那會兒回來也得安檢,我就揣皮衣里,是緊裹著,結(jié)果沒查,到我這兒直接放我過來了,嚇得我一身冷汗,我要知道他不查,我多買幾盤啊?!?/p>
鄭海霞說,訓練以后都要洗澡,在公共澡堂,洗著洗著洗美了,就在澡堂里唱歌,別人誤以為是男的:“唱鄧麗君的,標準男低音,但是女澡堂啊,還有洗完了的女的走出去,都把人整蒙了,弄得別人不敢進?!?/p>
節(jié)目現(xiàn)場,除了鄧麗君的磁帶,還有兩盒李玲玉的磁帶,一盤叫淚灑歌壇,一盤是89新奉獻、大制作,里面有李玲玉演唱的《溜溜的她》。
那些年腳大都沒有鞋穿
李玲玉是當年的第一代甜歌皇后,1987年,她的個人專輯《甜甜甜》銷量超過800萬張,但是她本人并不喜歡“甜歌皇后”這個稱號,李玲玉說:“那時候的我并不喜歡這樣的定位,有人喊我甜歌皇后,我還會回嘴:‘我叫李玲玉!”李玲玉作為當年的大眾情人,長發(fā)飄飄的形象被很多人模仿,后來她突然把頭發(fā)給剪了。李玲玉說她第一個短發(fā),是李東田給剪的:“當時他還問我要剪嗎,我說剪吧!”后來有很多人都跟著她學,也剪了一個齊耳短發(fā)。
改革開放之前,衣服的顏色都是以灰、藍為主,1979年,皮爾·卡丹來到北京,把北京變成了彩色,大家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
鄭海霞回憶當年,因為腳大,沒有那么大的鞋,那時她還在湖北隊的時候,因為天太熱就索性光腳上場:“后來給我用木板做了一雙木屐。再后來姚明也找不到那么大的鞋,那會兒我已經(jīng)在國家隊了,到國家隊鞋就有特制的鞋了,所以,姚明還托人向我借鞋?!?/p>
李玲玉回憶,她來北京,媽媽送了她一臺縫紉機:“因為我媽就覺得女孩子這些女紅都得會,所以我織毛衣、做衣服,都可以?!彼∠笾袆偟奖本r,還是大紅大綠顏色正當?shù)馈?/p>
劉金山講述他趕上了穿“板藍、板綠”時代的尾巴:“就是一看大街上都是藍色、綠色的衣服,衣服還都肥肥大大的,但那會兒我瘦啊,為顯身材,自己改,但是改完后,學校、家里都不讓穿,自己在書包里備一條,路上換?!?/p>
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有的孩子穿了牛仔褲回去被父母給剪了,因為那時候覺得只有嬉皮士才穿牛仔褲,而嬉皮士在老一輩兒人眼里是行為不端正的人,但是后來因為國門的打開,大家解除了這些誤解,牛仔褲也越來越流行。大力說1983年他買了條牛仔褲也不容易,那時牛仔褲都是進口的,要有特殊的關系才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