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樹
我的老家在湖南桂陽縣泗洲寨,湘軍將領(lǐng)陳士杰是我的先祖。
陳士杰,字雋丞,湖南桂陽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生,應庚戌科朝考,欽取一等第一名。咸豐三年(1853),曾國藩治軍衡州,陳士杰以知兵之名,被其手書召入湘軍幕府,隨后在湘軍與太平軍之戰(zhàn),及后來的抗法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先后任江蘇、山東、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浙江、山東巡撫等職。
因為對文史研究的興趣,前幾年,我曾寫過一本《畫說湘軍》,書中略略提及陳士杰的事跡。近來,應出版社相約,在整理陳士杰詩文集的過程中,我有機會對這位先人有了更多的認識。
陳士杰在軍事上長于謀劃。咸豐四年(1854)春,湘軍初出茅廬,從衡州沿湘江順流而下,與太平軍在長沙到岳州一線進行了一系列水戰(zhàn),數(shù)遇挫折,太平軍又分兵占領(lǐng)了長沙上游的湘潭。陳士杰分析形勢,力主盡快出兵襲取湘潭,以保證長沙與衡州大本營之間不被隔斷,終被采納。其時,曾國藩又遭遇靖港之敗,內(nèi)心煩悶,幾欲自殺,作為幕僚兼好友的陳士杰時時寬慰,恰好傳來了塔齊布等攻克湘潭的消息,從而挽救了初立之湘軍。后來,在湖口之役以及咸豐九年(1859)桂陽花園寨截擊石達開部之役中,陳士杰也往往料敵機先,屢屢表現(xiàn)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陳士杰在對待同事和朋友上施恩不圖報。咸豐四年三月,湘軍前鋒王錱在羊樓司遭遇戰(zhàn)中大敗后,在岳州被困孤城,命懸一線,當時“文正(曾國藩)憤懣,將佐莫敢為言。侍郎(陳士杰)獨進曰:‘岳州薪米俱絕,明日必潰,宜遣救璞山(王錱)?!标愂拷苡肢I策以炮船從水上奇襲,沖破包圍,營救出王錱等一干將士。后來,王錱因為驍勇善戰(zhàn),號稱無敵將,敵人畏而稱其為“王老虎”,他認為陳士杰帶的桂勇也要依靠自己才能打勝戰(zhàn),常常表露出得意之色,而陳士杰卻從未提起過他當年狼狽地從城墻上順繩索爬下來獲救的前事。再如勇將鮑超早先曾因觸犯軍規(guī)被綁在帳前即將問斬,陳士杰有感于他的血性勇敢,入見曾國藩力請刀下留人。但是鮑超得救后,陳士杰默默告退,不居功以求人報,這讓素來才高氣傲的左宗棠也不禁深為嘆服。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陳士杰的清廉與正直。山東和浙江本為財賦重地,兼有魚鹽之利,而一省巡撫帶兵部侍郎銜后,為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在現(xiàn)在看來,也可以說是地方上的軍政一把手,是肥缺。但陳士杰卻無改湖南農(nóng)家子弟本色,這官當?shù)眉刃量嘤止?jié)儉,他對朋友王闿運笑稱這是自己固執(zhí)笨拙的天性使然。光緒八年(1882)八月, 陳士杰從福建布政使升任浙江巡撫。他一到任上,就以海塘每年的維修工程為民眾所詬病,親自趕往工地現(xiàn)場勘察,并且更換了工程人員。以往每年維修海塘要支銀六萬兩,但主管官員只是讓人把堤壩外面弄得整齊,里面卻只用些細木、小石條,偷工減料??上攵?,這樣的豆腐渣工程在潮水的沖刷浸泡下很快就破敗了,于是又需要投入巨資修繕。陳士杰要求工程都改用巨木長石,又把堤壩的關(guān)鍵位置改筑為圓形,以在力學原理上分散潮水的沖擊力。這樣的工程量比往年大,但在他的監(jiān)督下,用費卻減少到過去的五分之一,靠海塘工程中飽私囊的官員由此怨聲載道。海塘后來十年都沒有損壞,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
陳士杰畫像
陳士杰還曾作《感事》詩一首,以體制內(nèi)官員的身份,毫不留情地痛斥當時的腐敗工程和官場潛規(guī)則現(xiàn)象。這樣的詩今天讀來,也頗具廉政教育意義:
河水屢變遷,河患靡歲月。去歲告堤成,今年報堤決。沿堤十萬家,頃刻為魚鱉。圣主軫阽危,不計度支絀。累累百萬金,朝奏夕頒發(fā)。頒發(fā)亦何心,用以救倉卒。豈期吏舞文,凡事只補綴。大官似鯨吞,小吏如鼠竊。煌煌星使來,策馬巡河閱。堆柴高十丈,中空如狐穴。議價十報千,發(fā)時復扣折。萬夫晝搶堤,奸民夜暗掘。嗟哉內(nèi)帑金,孰非民脂血。血枯堤未成,終古長嗚咽。
湘江北去,往事如煙。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生活環(huán)境已今非昔比。但是,作為湘軍之后,最應該引以為傲的,最應該學習和繼承的,就是先人謀事為公、情系于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要正直誠懇、勤儉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