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簡論劉禹錫的論說文

      2018-06-29 08:26高瓊燕
      文教資料 2018年5期
      關鍵詞:劉禹錫

      高瓊燕

      摘 要: 劉禹錫的論說文在思想上具有鮮明的政治主張和獨到的哲學見解,在藝術上具有吐辭多諷托幽遠、善于引用典故、風格簡潔洗練等特點,在中唐及其以后都具有較大的影響。

      關鍵詞: 劉禹錫 論說文 唐代文學

      在名家輩出的唐代文壇,劉禹錫以其雄健豪壯的詩風聳動于當時,作為中唐時期著名的古文運動家,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散文作品同樣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劉禹錫在《祭韓吏部文》中曾說:“子長在筆,予長在論。”[1]認為韓愈擅長有情采的記敘文,而自己擅長議論文。在他237篇散文作品中(根據(jù)陶敏和陶紅雨的收集整理,不包括《陋室銘》在內的13篇尚待進一步考證的作品),論說文共有18篇,即《辯跡論》、《明贄論》、《華佗論》、《天論》三篇、《因論》七篇、《辯易九六論》、《觀博》、《觀市》、《論書》、《名子說》,這些論說文既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華,又是他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研究劉禹錫的議論文有助于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劉禹錫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本文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兩個方面對劉禹錫的議論文進行分析。

      一、劉禹錫的論說文的主要思想內容

      “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窮于有數(shù),追于無形,跡堅求通,鉤深取極;乃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衡也”[2]??疾臁罢摗边@種文體,主要是把是非辨別清楚,不僅對具體問題進行透徹的研討,而且深入追究抽象的道理,更把論述的難點攻破鉆通,深入挖出理論的終極。劉禹錫針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各種社會積弊尤深的社會現(xiàn)狀,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用人主張,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

      (一)劉禹錫的政治主張

      1.政治聲譽和管理實效并重

      針對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亂頻頻,方鎮(zhèn)首領各自為政,選用親信爪牙充任地方長官,“子視卒而芥視民”、“鷙其理而蛑其賦”,殘暴對待百姓、逼得百姓走投無路只能背井離鄉(xiāng)流亡在外的社會現(xiàn)狀。劉禹錫在《訊甿》中,通過徐州流亡百姓在聽說新任節(jié)度使曾經(jīng)是一位能夠打擊豪強、仁政保民的好官的消息后便紛紛攜幼扶老奔赴家鄉(xiāng)一事,提出了關于正確處理政治上的“聲實”關系的看法。他認為處理政治上“聲”與“實”的關系時應從具體的客觀實際出發(fā),當政治局勢還比較安定時,如果政令松弛,百姓違法,就應該采取“實先聲后”的辦法,嚴格執(zhí)行法律,大力加強治理,努力建立起良好的政治實績,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政治聲譽;當政治局勢處于混亂狀態(tài)、老百姓流離失所時,就應該采用“聲先實后”的方法,需要先用政治聲譽感召百姓,使他們的心先安定下來,再對他們進行教化管理。然而要想通過做出政績獲得政治聲譽,關鍵在于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要把政治上獲得的聲譽做到名副其實,就要一以貫之,堅持到底。

      2.繼承和變革同行

      針對中唐社會積弊深重、“永貞革新”以失敗而告終的社會現(xiàn)實,在《鑒藥》一文中,他通過醫(yī)生“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的醫(yī)治措施喻為政之道,告誡執(zhí)政者切不可“循往以御變”,因循守舊,不思改革。認為執(zhí)政者治理國家跟醫(yī)生用藥治病一樣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對癥下藥,采取適宜的措施。當社會呈現(xiàn)出積弊深重的狀況時,應該“用毒以攻疹”大膽地采取一些改革措施,革除其弊政。在社會積弊有所改善的時候,應該“用和以安神”采用一些比較緩和的措施維持其穩(wěn)定,強調“變”和“革”在為政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當然,他所強調的這種“變革”并非是對過去的一概否定,事實上劉禹錫在強調“變革”的重要作用時,也在強調合理地繼承。這從他的《辯跡論》可以看出,在文中他提出了“非必變”和“審所當救”的觀點,所謂“非必變”即指合理地繼承,就是強調在對代舊的政治措施的態(tài)度上,不能不加分辨地全盤推翻,而是應該“審所當救”,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淖兏铩?/p>

      (二)劉禹錫對選人用人的主張

      1.擇賢用能的選才觀

      針對中唐在選賢任能上存在的問題,劉禹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在《原力》一文中他針對中唐“文教失宜,武臣用奇”的社會弊端,通過對宦官的力士僅僅因為力氣很大就能名聲顯赫而那些懷才不遇的賢才卻只能默默無聞,沉淪下僚的對比描寫,指刺時弊,抒發(fā)怨憤。在《說驥》中通過一匹良馬在不識貨的主人那里以“常馬蓄之”和在識貨的主人那里以“寶馬蓄之”后的巨大反差,發(fā)出“寶與常,在所遇耳”的感嘆,以此說明能否擇賢用能的關鍵在于執(zhí)政者能否識別人才,而不在于有無人才。

      2.惜才養(yǎng)才的愛才觀

      在《華佗論》中劉禹錫以華佗和孔融那樣難得的人才最終卻遭曹操冤殺的歷史慘劇對那些“執(zhí)生死文柄,用一恚而殺才能”的執(zhí)政者予以指責和規(guī)勸,希望執(zhí)政者能以史為鑒,“寬能者之刑”,愛惜人才;在《嘆牛》一文中,劉禹錫則借牛喻人,通過牛的不幸遭遇指責“所求盡,所利移”的用人之道,表達自己對功臣、賢才“用盡身賤,功成禍歸”的悲慘結局的無盡感慨。在《辯跡論》中,劉禹錫更是借流俗對唐太宗時宰相房玄齡、杜如晦的評價進一步闡明了評價一個人,不能僅憑人人都看得見的功績進行衡量,而應該從本質入手,深入考察其處處為國家打算的心跡,這樣才能做到選賢任能。

      (三)劉禹錫的哲學思想

      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歷來倍受人們的關注?!短煺摗啡莿⒂礤a哲學思想的系統(tǒng)體現(xiàn)之作;《辯易九六論》系統(tǒng)闡述了劉禹錫對周易古蓍筮的研究和認識;《儆舟》《鑒藥》《述病》《觀博》分別闡述了劉禹錫的哲學思想的某個方面。

      如同《天論》所說,在同柳宗元和韓愈討論的過程中,劉禹錫完善了自己對天人關系的看法,認為“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天和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提出“天與人交相勝”的觀點,指出“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即天的作用是生育長養(yǎng)萬物,人的本領在于治理管轄萬物。劉禹錫認為人能勝天的根源在于人能行法制,指出“宿命思想產生的根源在于‘人道昧‘法大馳”[3]。

      《儆舟》借行船的經(jīng)歷說明危險沒有固定的處所,它往往不會發(fā)生在人們感到畏懼的地方,反而常常出現(xiàn)在人們疏忽大意的地方,由此揭示福禍相倚的道理,其中蘊含著“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的深刻哲理;《鑒藥》通過闡述“過當則傷和”的醫(yī)藥之理,告訴人們物極必反的道理,告誡人們在處理事情時,一定要把握好“度”,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恰當?shù)拇胧?;《述病》通過敘述作者和一個仆人同時得了同樣的病,然而自己卻“口不能忘味”、“心不能無思”,結果病情加重;而愚鈍仆人則一切順應自然,竟在“兀然而無知”的狀態(tài)下痊愈了的事情,告訴人們利、鈍各有所長,“樂于用則豫章貴,厚其生則社櫟賢”的道理,告訴人們要善于抓住各種事物的特征適用于不同的情況;《觀博》通過敘述觀人博弈時對博弈者失敗的不同原因的分析和態(tài)度,說明應該根據(jù)所處的具體情況辯證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道理。

      二、劉禹錫論說文的特色

      (一)吐辭多諷托幽遠

      《新唐書》的《劉禹錫傳》寫道:“禹錫久落魄,郁郁不自聊,其吐辭多諷托幽遠?!盵4]對劉禹錫的作品的特色作了總體評價?!爸S”就是“諷喻”,是用比較含蓄的話勸告或指責;“托”就是“寄托”,是指意在言外、含蓄委婉。“夢得多感慨”[5],劉禹錫的論說文中多有諷喻和寄托,他善于以比喻的方式抒發(fā)抑郁不平之情,針砭時弊,但是劉禹錫所諷喻和寄托的那些強烈的思想情感,在表達方式上是間接隱晦的,不是直接顯露的。正如白居易在《哭劉尚書夢得二首》之一云“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委婉我知丘”[6]中所言,劉禹錫的很多散文用隱微深婉、曲折見意的筆法褒貶善惡,表達思想。如《辯跡論》一文,針對時人:“時之污崇視輔臣之用,房于杜跡何觀焉。建官取士之制,地征口賦之令,禮樂刑法之章,因隋而已矣。二公奚施為”的發(fā)問,作者舉房玄齡激勵李靖領兵平定吐谷渾一事,認為“非發(fā)國之難能,起靖之難能也。靖非不克之為慮,居功之為慮也”,房玄齡“能盡財,能捍患,能去忌,能照私”,充當唐太宗和功臣之間的橋梁,協(xié)調君臣關系,為國家的穩(wěn)定做出巨大功績。指出對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不能僅僅看他們對制度作了什么樣的變革,而要“觀書者當觀其意,慕賢者當慕其心”,看他為國家做了什么打算,這是針對中唐時期的朝政變換、黨同伐異的情形有感而發(fā)。正是因為劉文多有深遠的諷喻和寄托,這些諷喻和寄托常常是用比較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劉禹錫的議論文才如同柳宗元評價的那樣:“文雋而膏,味無窮而炙欲出”[7]——就好像肥美的鮮肉,放在火上一烤,其無窮美味就更加濃郁——比喻劉禹錫的文章本有才氣和韻味,細細品讀,更有味道。

      (二)善于引用典故

      北宋邵博說:“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jīng)中無之,輟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詠》云:‘飆館輕霜拂曙袍,糗餐花飲斗分曹。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遂為古今絕唱。糗餌粉餈,糕類也,出《周禮》。”[8]這則小故事講了劉禹錫作詩好用典的事。其實劉禹錫在論說文中好用典故,如宋祁所說:“劉夢得巧于用事”[9],往往通過引述前人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或在講故事的基礎上發(fā)表議論,而不空發(fā)議論、泛泛而談。比較典型的如《嘆牛》中“是以員能霸吳屬鏤賜,斯既帝秦五刑具,長平威振杜郵死,垓下敵擒鐘室誅”,通過連用伍子胥、李斯、白起、韓信這四個勞苦功高但“皆用盡身賤,功成禍歸”結局悲慘的歷史人物的典故,說明統(tǒng)治者對人才“所求盡矣,所利移矣”的用人之道,更能觸發(fā)人的感嘆、引人深思。

      (三)風格簡潔洗練

      在結構和語言方面,劉禹錫的論說文具有篇幅短小、構思嚴密、語言凝練、氣勢奔放的特點。劉禹錫的論說文除《辯易九六論》和《天論》篇幅比較長外,其他的一般都在三百到四百字之間,篇幅比較短小。短小的篇幅,更要求文章構思嚴密,論證符合邏輯。如在論述《明贄論》中,劉禹錫首先分析了《禮記·曲禮》中關于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所持禮品的規(guī)定及所持之物與人的志向的關系這一往事,接著分析了為什么“耿介之志,唯士得以行之”的原因,批判“責士以卿大夫之善,猶諭君以士之行”,表達自己安守本分、不僭濫,始終“耿介而一志”的志向。

      善于錘煉詞句是導致劉禹錫的論說文一般篇幅比較短小的重要原因。劉禹錫的論說文在語言上往往呈現(xiàn)出對稱、凝練、生動、貼切的特點,呈現(xiàn)出奔放的氣勢。宋祁說:“劉夢得著天論三篇,理雖未及,其辭至矣?!盵10]《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劉禹錫的論說文“恣肆博辯,于昌黎、柳州之外,自為軌轍”[11]。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劉禹錫的論說文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因此,他的論說文一直得到后人的重視和好評。

      參考文獻:

      [1][3][7][唐]劉禹錫,著.陶敏,陶紅雨,校注.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下冊)[M].長沙:岳麓書社,2003:1084,988,1092.

      [2][南齊]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201.

      [4][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168[M].北京:中華書局,1975:5192.

      [5][清]瞿佑.歸田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10.

      [6][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校(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542.

      [8][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19[M].北京:中華書局,1983:148.

      [9][10[宋]宋祁.宋景文筆記(中)[A].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卷862)[C].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538,543.

      [11][清]永珞,撰.四庫全書總目·卷150[M].北京:中華書局,1965:1190.

      猜你喜歡
      劉禹錫
      The Street of Mansions
      “詩之國手”劉禹錫
      賞牡丹
      陋室銘
      劉禹錫:半生坎坷天涯遠,歸來仍如少年郎
      劉禹錫與《陋室銘》
      漫畫
      武夷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宽甸| 金平| 家居| 扬中市| 镇宁| 边坝县| 富裕县| 新建县| 舒城县| 山阴县| 宁明县| 南昌市| 平舆县| 民权县| 贵南县| 安顺市| 和龙市| 同江市| 洞口县| 西宁市| 朝阳区| 灌南县| 杂多县| 宿松县| 杭州市| 景宁| 泸水县| 汝州市| 玉田县| 黄山市| 永寿县| 聊城市| 石景山区| 宣威市| 静乐县| 石林| 仲巴县| 屏东县|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