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 皮禮明 張如科
(1.中國礦業(yè)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江蘇省徐州市,221116;2.貴州華隆煤業(yè)有限公司化樂煤礦,貴州省六盤水市,553000)
長期以來,軟巖巷道支護一直是煤礦巷道支護的難點。隨著我國巷道支護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在軟巖控制理論和軟巖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已有的研究成果過多的集中在破碎軟巖、高應力軟巖方面,對泥質巖體遇水條件下的泥化軟巖的研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軟弱泥化巷道圍巖巖性差,強度低,裂隙節(jié)理發(fā)育,且受到水的作用,圍巖崩解、弱化、體積膨脹,條件復雜,造成巷道支護困難,巷道變形破壞嚴重,且經常需要反復修復。本文以化樂煤礦一井區(qū)1#軌道石門為工程背景,對軟弱泥化巷道支護進行研究。
貴州華隆煤業(yè)公司化樂煤礦設計生產能力為3.0 Mt/a。礦井主采煤層為2#煤、3-1煤、3-2煤、5#煤、5-1煤、6-1煤、6-2煤、7#煤,煤層傾角約15°。1#軌道石門掘進方位與井筒方位平行。石門開口段位于礦井6-2煤層底板,巷道穿各可采煤層掘進,巷道埋深為39 ~100 m,圍巖多為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及泥巖,巖層間裂隙發(fā)育,具有較強的導水性,泥巖中夾有少量礫石,上覆無明顯阻水層,巷道施工受頂板淋水影響較大。1#軌道石門附近巷道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1#軌道石門附近巷道布置圖
1#軌道石門設計斷面凈寬度3.6 m,凈高度3.4 m,直墻半圓拱形斷面。原支護方式主要為12#礦用工字鋼(棚距800 mm)+雙網噴射C20混凝土、18 kg/m軌道鋼(棚距800 mm)+雙網噴射C20混凝土。
石門在原有支護條件下變形破壞嚴重,其中石門中部車場(距開口70~110 m)段,在掘進后兩個月內,巷道兩幫移近量最大達到1800 mm,頂底板移近量最大達到1600 mm。石門巷道兩幫外鼓,頂板下沉。拱頂及兩肩混凝土開裂、漿皮脫落。所用軌道鋼支架及工字鋼支架連接處折斷。巷道頂部支架連接處破壞后,支架在幫部壓力作用下呈人字狀,支架直腿段連接處折斷。另外,部分支架出現插底現象,支架腿部下插量達到800 mm。其中石門變形破壞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巷道變形破壞示意圖
軟弱巖層的礦物成分是決定其力學性質的根本因素,對1#軌道石門分段取樣(共5處),通過X射線衍射試驗,分析圍巖組分。試驗結果表明,1#軌道石門圍巖成分主要包括:伊利石/蒙脫石混層、石英、方解石、高嶺石、菱鐵礦及白云石。其中高嶺土、伊利石及蒙脫石親水性強,遇水膨脹,屬于粘土類泥質膨脹巖。
通過YTJ20型巖層鉆孔探測儀對1#軌道石門原支護方式下圍巖結構進行探測。共計施工5個鉆孔,其中1#、3#、4#鉆孔都有不同程度塌孔,無法進行完整的圍巖結構探測。2#鉆孔圍巖破壞情況如圖3所示。根據窺視結果巷道圍巖破裂分區(qū)如圖4所示。
圖3 鉆孔窺視圖片
圖4 化樂煤礦1#軌道石門圍巖破裂分區(qū)分布
探測結果表明,在距離巷道表面1.5 m范圍內圍巖較破碎,1.5~3.0 m范圍內圍巖裂隙發(fā)育,4.1 m范圍外圍巖較為穩(wěn)定。
化樂煤礦一井區(qū)1#軌道石門圍巖多為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及泥巖。巖體強度低,由鉆孔窺視知巖體破碎嚴重。
1#軌道石門位于表土段將進入基巖段,屬于應力集中區(qū),應力變化大,壓力大。1#軌道石門布設在含水層中,圍巖導水性良好,上覆無明顯阻水層,巷道施工受頂板淋水影響較大。巖體裂隙節(jié)理發(fā)育,巖體結構極差,且?guī)r層層理紊亂。巷道在掘進過程中揭露多處小斷層。
1#軌道石門圍巖裂隙節(jié)理發(fā)育,導水性良好。X射線衍射試驗表明,圍巖中均含有高嶺石、伊利石、蒙脫石。高嶺石和伊利石受水作用后體積增加較小,只能導致軟弱巖層中節(jié)理裂隙充水,削弱顆粒間的連接力,致使顆粒間發(fā)生破壞,進而軟化、崩解。而蒙脫石遇水膨脹,體積發(fā)生較大變化,進而造成巷道圍巖弱化。
根據自然平衡拱理論,分別計算出圍巖對支架的壓力為299.25 kN,原支護18 kg/m3軌道鋼支架承載能力為111.8 kN,原支護12#工字鋼支架承載能力為223.02 kN,U29型鋼支架承載能力為406.89 kN。由計算結果可知,原支護用軌道鋼支架及工字鋼支架承載能力較低,均低于所需載荷,而U29型鋼支架整架支架的承載能力為12#礦用工字鋼支架的1.82倍,是18 kg/m軌道鋼支架的3.64倍,且能達到所需載荷。
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1#軌道石門所處地質條件復雜,底板無支護且淋水嚴重。巷道掘進后,底板遇水軟化,成為巷道變形破壞的突破口。隨后在圍巖膨脹應力的作用下巷道兩幫變形加大。原支護用12#礦用工字鋼支架及18 kg/m軌道鋼支架為剛性金屬支架,不能適應軟巖巷道初期的大變形,且支架連接處通過焊接鋼板配合螺栓連接,支架焊接處為一弱面,支架在受較大壓力作用下,支架焊接處發(fā)生剪切破壞。支架破壞后,巷道處于無支護狀態(tài),隨著兩幫破壞的延伸,頂板也造成破壞,最終導致巷道整體破壞。
通過對1#軌道石門破壞機理的分析,認為原有12#工字鋼+網噴、18 kg/m軌道鋼+網噴支護方式單一,支護阻力小,巷道變形破壞嚴重。根據圍巖結構探測可知,距離巷道圍巖表面3 m范圍內圍巖裂隙發(fā)育。必須采用聯(lián)合支護方式對巷道進行支護。設計采用U29型鋼+錨網噴+底板錨索+注漿聯(lián)合支護對巷道圍巖進行控制,其中U29型鋼支架設計斷面如圖5所示。聯(lián)合支護斷面三視圖如圖6所示。
圖5 U29可縮性支架斷面設計圖
圖6 聯(lián)合支護斷面三視圖
錨網支護采用?22 mm×2400 mm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為800 mm×800 mm,每個斷面布置11根。樹脂藥卷采用K2335快速一卷,Z2350中速一卷,錨固長度1500 mm,采用200 mm×200 mm×10 mm托盤。注漿管為?40 mm×3000 mm鐵管制作,間排距為1500 mm×1600 mm,每個斷面布置6根。采用BHW-280-3.00W鋼帶,鋼筋網尺寸為1000 mm×1500 mm,采用?6 mm鋼筋,網格100 mm×50 mm。底板錨索尺寸為?21.6 mm×6300 mm,間排距為1200 mm×1600 mm,每個斷面3根布置,錨索托盤尺寸為300 mm×300 mm×15 mm。
為確定巷道修復時注漿材料的配比,對注漿材料配比進行實驗室研究。最終確定水泥-水玻璃雙漿液注漿配比為:水灰比為(0.7~1)∶1,雙漿液比為0.04∶1。結合鉆孔窺視及工程施工經驗,注漿孔深度取3500 mm,注漿孔排距為1600 mm。
現場試驗注漿時,漿液擴散距離為0.5~3.0 m,變化范圍較大,設計注漿孔間距為1.5 m。取注漿管布置參數為1500 mm×1600 mm。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選取注漿壓力為3 MPa。
對1#軌道石門修復后的巷道進行巷道礦壓顯現觀測,觀測內容主要為修復后巷道表面位移。根據觀測數據,繪制巷道圍巖變形曲線如圖7所示。
圖7 巷道表面位移曲線
由圖7可以看出,對巷道進行修復后,巷道圍巖變形規(guī)律為:
(1)巷道圍巖位移量的變化趨勢為前期變形快,后期變形慢,巷道頂底移近速度在修復后初期為10 mm/d,兩幫移近速度為9 mm/d,隨著時間推移,巷道變形速度越來越小,最終穩(wěn)定在0.1 mm/d。
(2)兩幫移近量及頂底移近量得到了控制,截至觀測結束,兩幫移近量為74 mm,頂底移近量為80 mm;其中左幫移近量為35 mm,右?guī)鸵平繛?5 mm;頂板下沉量為36 mm,底鼓量為44 mm。
(1)化樂煤礦1#軌道石門采用原有支護時,距離巷道表面1.5 m范圍內圍巖較破碎,1.5~3.0 m圍巖裂隙發(fā)育,4 m之后圍巖較為穩(wěn)定。
(2)1#軌道石門所處地質條件復雜且原有支護強度低,底板無支護且積水大,為巷道變形破壞的突破口,隨后在圍巖膨脹應力的作用下巷道兩幫破壞,隨著兩幫的破壞延伸,頂板也發(fā)生破壞,最終導致巷道整體破壞。
(3)分析確定采用U29型鋼支架+錨噴+底板錨索+注漿聯(lián)合支護方式對化樂煤礦1#軌道石門進行修復。修復后,經現場工業(yè)性試驗及圍巖變形監(jiān)測,1#軌道石門變形得到有效控制,巷道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參考文獻:
[1] 康紅普,王金華等.煤巷錨桿支護理論與成套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7
[2] 柏建彪,王襄禹,賈明魁等.深部軟巖巷道支護原理及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8(5)
[3] 郭修杰,趙仁樂,楊永杰.低強度泥化軟巖巷道變形機理及支護技術[J].中國煤炭,2014(9)
[4] 王進學,楊勝利,陳忠輝.膨脹軟巖巷道底鼓機理與耦合支護技術研究[J].金屬礦山,2008(12)
[5] 徐磊,桑普天,王凌燕.深部軟巖巷道噴、棚、錨、注聯(lián)合支護技術研究[J].中國煤炭,2011(11)
[6] 高延法,馮紹偉,劉珂等.極軟巖返修巷道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方案研究[J].中國煤炭,2014(11)
[7] 李銘.錨網噴、錨索聯(lián)合支護在深部礦井巷道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2013(3)
[8] 王建亞.地表注漿在隧道破碎圍巖加固中的應用[D].長安大學,2007
[9] 任永勝.地表注漿預加固技術在隧道淺埋破碎帶施工中的應用[D].長安大學,2009
[10] 竇林名,鄒喜正,曹勝根等.煤礦圍巖控制與監(jiān)測[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