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來華訪問,在歡迎他的國宴菜單上有一道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家常菜——宮保雞丁。這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菜式,備受西方各國政要的歡迎。前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應(yīng)邀到北京訪問時,宮保雞丁也是宴席上的主菜之一;美國前國防部長哈格爾到北京某軍校參觀,中午在食堂也點了一份宮保雞丁,還對隨行的記者翹起大拇指稱贊:“我喜歡宮保雞丁?!?年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曾向廚師學(xué)炒宮保雞?。辉偻h了說,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來華訪問,有人問他對中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克林頓也說了一個詞“宮保雞丁”。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街頭,多位外國游客穿著印有“宮保雞丁”字樣的T恤衫來看奧運比賽,以至于有人打趣說,宮保雞丁已經(jīng)成為外國人眼里中國菜的代名詞了。
外國人是什么時候愛上宮保雞丁的
說到宮保雞丁在國外流行,還得感謝李鴻章李中堂。這位晚清大員曾出使過歐美,還曾經(jīng)代表清政府游歷過歐美各國,受到了很多外國政要的接見。這期間難免會禮尚往來,在李鴻章宴請歐美各國政要的菜單上,有兩道菜給這些大鼻子們印象最深,一個是宮保雞丁,一個是李鴻章雜燴。這后一種似乎是外國人給起的名字,是由李鴻章在美國時偶然創(chuàng)造出的一道菜肴,主要用海參、魚肚、魷魚、玉蘭片、腐竹等材料制作而成。而宮保雞丁呢,傳說是由李鴻章帶到歐美去的國宴菜品。
其實,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宮保雞丁是19世紀中期,大量到海外務(wù)工的華工傳播出去的。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具體到這道菜式的傳播,已無法考證了。不過,宮保雞丁能順利走上國際化道路,確實有先天的優(yōu)勢,即雞肉是東、西方人都喜歡的肉類,加上西方人尤其喜歡吃雞胸肉,而宮保雞丁就是用雞胸肉做主材的。
在包括美國人在內(nèi)的很多外國人看來,宮保雞丁等同于中國菜,如同意大利面等同于意大利菜。不過人鄉(xiāng)隨俗,您要不是在唐人街點的餐,這宮保雞丁可能還會變身換包裝,搞得您可能都認不出它了。原來,外國餐廳為了取食方便,會把宮保雞丁裝在一個白色的外賣紙桶里賣,成了一種口感厚重、味道酸甜的改良版“中式快餐”,而且外國人更喜歡管這道菜叫kungpao chicken,這名字算是音譯的結(jié)合體。
除掉宦官安德海成就一代忠臣丁宮保
發(fā)明宮保雞丁這道菜的人可以說是個大人物,他就是封疆大吏丁寶楨丁宮保。宮保是一種民間稱呼,是對取得太子少保、太子太保以及太子太師等名譽職位的高級官員的尊稱。
對丁寶楨可能您不熟悉,但要是說起他殺安德海的事跡來,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沒錯,就是那個倔老頭子。
安德海又叫小安子,是慈禧身邊的太監(jiān),早在李蓮英之前就紅起來了。他辦過的最為出格的一件事是在同治七年冬天,在北京當時最大的酒樓——前門外的天福堂大酒樓大擺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年方19歲的美人馬賽花為妻。慈禧太后知道后不但不生氣申斥,還特地賞賜了白銀1000兩、綢緞100匹。雖說安德海受慈禧的寵愛,可是東宮皇太后慈安煩他,同治皇帝恨他,恭親王奕訢更是想弄死他,朝中很多大臣背地里都罵他。
安德海大婚不過一年,在宮里待膩了,想出京城玩玩。于是他在慈禧那里軟磨硬泡,要了個欽差大臣的職位,名義上是到江南替同治皇帝置辦大婚禮服。不料,才到山東,安德海就被巡撫丁寶楨盯上了。作為清官、忠臣,他自然對這種驕橫無比的太監(jiān)深惡痛絕,偏偏安德海自稱欽差卻百密一疏,身上沒帶一點憑據(jù),就著急忙慌地出京腐敗去了。這下可被丁寶楨抓到了小辮子,安德海剛到山東地界就被下了大獄。7天后,這邊丁寶楨一道折子上去,那邊京城恭親王—道折子下來,圣旨寫得明白:太監(jiān)私自出京,有違祖制。“咔嚓”一刀,暴尸三日。
丁寶楨由此聲名鵲起,后來官是做越大,當上了四川總督,進京謝恩之時,被加封太子太保。慈禧太后還賞了他一幅書法,上面寫著:國之寶楨。難道慈禧早就把丁寶楨殺安德海的事給忘了?不過,也有民間傳說講,慈禧之所以忘了他殺安德海的仇,跟丁寶楨獻的一道菜有關(guān),那就是宮保雞丁。
封疆大使的一道菜讓慈禧放不下筷子
丁寶楨進京述職的那一陣子,心里很是忐忑。他之所以連連升官,一個是本身能干,二是因為有恭親王的提拔。可是如今恭親王早就倒臺了,慈禧掌權(quán),這次進京兇多吉少啊。明智的他知道要向新的權(quán)力核心靠攏,于是就向慈禧伸出了橄欖枝。那時候正趕上夏景天,慈禧胃口不好,就想吃點下飯的菜,而御膳房變著花樣做卻不合慈禧的心意。丁寶楨不知從哪里得知了這個消息,自告奮勇向老佛爺獻了一道爆雞丁。據(jù)說這道菜品嘗起來,雞丁細嫩,花生米酥脆,慈禧吃得頻頻點頭,竟然連舉了5次筷子。要知道,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慈禧面對再好吃的菜,最多只動3筷。從那以后,這道菜就進入了清王室宮廷菜的序列。后來,丁寶楨被朝廷封為太子太保,這道菜也得名宮保雞丁。
當然了,這只是野史,不過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宮保雞丁這道菜的美味。那么丁宮保究竟是怎么創(chuàng)制出這么好吃的菜的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丁寶楨雖然在山東、四川為官多年,但是他并不是這兩個地方的人。他原籍貴州,貴州也是個愛吃辣的省份,而丁宮保又一直很喜歡吃辣子醬爆豬肉丁這道菜。據(jù)說在山東任職時,有一天,他又讓家廚制作辣子醬爆豬肉丁,可廚子忘了買豬肉,家里的存貨也沒了。而丁寶楨其實主要是饞辣椒這一口了,就跟廚子說用雞肉代替也行。于是,廚子炒出了一盤辣子雞肉丁,丁寶楨一吃還真香。所以在調(diào)任四川總督后,每次遇到府里來客人,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這道菜,很受客人歡迎。不過后來,他有沒有獻菜給慈禧,正史倒是沒說??傊?,這道宮保雞丁是先入貴人口,又落百姓家。由于簡單易學(xué)、下飯可口,很陜就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道經(jīng)典菜肴。
宮保雞丁怎么又成了“八不靠”呢
不過人怕出名豬怕壯,菜也一樣。由于丁寶楨的身份和履歷,導(dǎo)致這道菜成了很多菜系爭來搶去的對象:山東人說這是魯菜,因為仿照的是山東名肴醬爆雞丁的做法,所以魯菜版的宮保雞丁,是以雞腿肉為原料,還會加一些馬蹄丁或者筍丁,花生米有的也換成了腰果;四川人說了,這明明是川菜,因為這道菜是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發(fā)揚光大的,而川菜版的宮保雞丁也是偏辣的,用的是雞胸肉;貴州人又不干了,因為丁寶楨可是地地道道的貴州人,所以貴州版的宮保雞丁會選用糍粑辣椒,急火快炒,突出的是滑嫩酸辣,這酸味就是與川菜版的最大區(qū)別。由于口味、做法上的差異,宮保雞丁成了八大菜系里最具爭議的菜式,所以才有人戲稱它為“八不靠”。
不管這道菜歸屬誰家,但好吃卻是全世界人民公認的,正所謂:宮保雞丁中外夸,寶楨家廚巧烹它。色香味美真鮮嫩,在朝在野味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