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青?オ?
[摘要]語文知識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被用到的一種知識,它從生活中而來,最終又被應用到生活當中。將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能使語文教學回歸本質(zhì)。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并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教育;教學回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8)18000802
“生活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內(nèi)涵:“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寄教育于生活,用生活來教育,是向上生活需要的教育。從教育與生活的關系上說:生活往往決定著教育。從效率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從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碧招兄J為,教育從生活中開始,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那么,如何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呢?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伴隨著我國教學內(nèi)容革新的步伐,教育內(nèi)容越來越集中于我們?nèi)粘I畹倪^程。為了迎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國家教育部門制定了較多針對低齡兒童的趣味性較高的主題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大量課本上的內(nèi)容是他們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但沒有仔細觀察過的東西,大部分課堂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其實就是一個被縮小后的真實世界。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快樂的節(jié)日》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同名歌曲播放給學生聽。視頻中,孩子們又唱又跳,一起慶祝屬于自己的兒童節(jié)。然后,在愉快的氛圍中,教師將學生帶入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帶領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文章,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在生活中,還有什么節(jié)日也是這樣熱鬧,值得慶祝的呢?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在生活中經(jīng)歷的一些快樂的節(jié)日,再問問他們能否在這首詩歌中找到體現(xiàn)孩子們慶祝節(jié)日的興奮心情的詞句。學生發(fā)言:“‘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敬愛的老師,親愛的伙伴,我們一起度過這快樂的時光。這些都可以體現(xiàn)出孩子們高興的心情。”
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到了詩歌,還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詩歌的意愿。此時再讓他們進行課文朗讀,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比較大的提高。
再如,二年級下冊《雨后》一課,描寫的是在大雨過后,孩子們在廣場上痛快地玩水的快樂場面。為了讓學生有真切的體驗,我在課前做了準備工作,利用手機把其他孩子雨后在廣場上玩水的樣子拍了下來。上課時,我將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玩水時的痛快,再問他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玩水的體驗,交流一下自己盡情玩水時的興奮感。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真實感受,更深刻地感悟了課文內(nèi)容,進而做到了更好地朗讀課文。
二、利用生活中的資源,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1.有意創(chuàng)設識字氛圍,識字渠道更寬
課堂上,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生字詞,并準確地寫出生字詞,這不是教學內(nèi)容的全部。學生從認識字到學會寫字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循環(huán)最終內(nèi)化為學習能力。假如教師僅僅是要求學生在課堂的幾十分鐘內(nèi)生硬地記憶這些字符,而忽視了課下的重復過程,學生很容易在一段時間之后就忘記了之前學過的內(nèi)容。但是,教師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經(jīng)??匆娭皩W過的內(nèi)容,就能在不經(jīng)意間提高學生對字詞的應用水平和知識儲備能力。
第一份可利用資源,就是班級里學生的姓名。學生的名字包羅萬象,有常見字,也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生字。我發(fā)現(xiàn),認識同學的名字可是一年級學生課外識字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先讓班級中識字較多的學生去收發(fā)本子,遇到不認識的名字,教師要耐心指導,經(jīng)常請不同的學生來收發(fā)本子。經(jīng)過實踐,這些學生就能認識同學姓名里出現(xiàn)的許多生字。接著再用清點人數(shù)的方法,讓學生查查缺誰,讓他們更加熟悉班里同學的姓名,從而相應地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除此之外,在校園中還有很多能夠幫助學生識字的事物。如每間教室背后的黑板、墻壁上的宣傳標語、走廊上的名人名言,甚至校園里的各類通知欄。教師在帶領學生鍛煉或是開展校園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一邊參觀,一邊介紹。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記住了生字,又受到了教育。校園里還有一處識字佳地,就是不同品種的綠色植物、綠油油的草地、茂盛壯碩的參天大樹和花壇旁邊的綠化牌子。學生們不僅能觀賞到校園中的美麗景色,還能認識到更多的綠色植物?!扒嗲嗖萜?,腳下留情?!薄靶〔菸⑽⑿??!薄罢挛?,我屬于你的瞬間;留住我,我便成為大家的永恒!”這些如詩的話語,既讓學生識了字,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作為學生最初的思想發(fā)育的環(huán)境,家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場所。相對于學校,學生在自己家里消耗的時間要多出許多。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利用家庭里的各種媒介熟悉漢字。比如,給孩子買了新玩具,要想玩玩具,先要看說明,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看說明書,認識說明書上的漢字,采用問一問或考一考的方式幫助孩子識字。與孩子共讀他們喜歡的繪本,邊讀邊指著生字,讓孩子在一旁看著、聽著,久而久之,他們自然能學到不少字。
2.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識字時空更大
生活中到處都是生字詞。我們可以利用廣告牌、店鋪名等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來幫助學生識字,或讓學生利用逛街、旅游的機會問問父母自己所見到的生字詞。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升課外活動的比例,讓學生走進自然,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獲取知識。例如,讓學生走遍大型商城,商城里各種商品的商標也可以成為他們識字的渠道。學生對這些商品也非常感興趣,他們通過商品學習不同的文字,然后相互介紹交流,達到了快樂學習的目標。
此外,對于小學剛入學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利用課間休息和午休的時間,播放一些動畫片給學生看,利用動畫所描述的故事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yè)
語文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語文作業(yè)單純圍繞著課本轉,使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中斷,這是不可取的。完成語文作業(yè)的過程是體現(xiàn)學生想象力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qū)W生所學到的知識充分體現(xiàn)出來,并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語文是所有知識學習的基礎,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實踐機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性學習與動手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在提升他們能力的同時增長他們的見識,將書本上的知識真正變成他們自己的知識。所以,即便是語文學習也應當將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把語文變成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工具。
比如,在學習《昆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一次戶外采集昆蟲的小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昆蟲。學了《三個小伙伴》后,讓學生利用休息日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去體會伙伴間齊心協(xié)力完成一件事的樂趣。這種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思維變得活躍,多方面能力及綜合素質(zhì)獲得了均衡發(fā)展。
總之,“生活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深遠。它就如同漆黑海面上的一座燈塔,為每一個奮戰(zhàn)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方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同樣需要嘗試著將“生活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讓語文教學綻放出精彩。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