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智勇
摘 要:自2017年起,在職研究生全國聯(lián)考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tǒng)一考試,由培養(yǎng)單位統(tǒng)一組織招錄,實行同一標準。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yǎng)水平,是當前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人員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研究生;管理工作;非全日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1-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06
文章分析了新形勢下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中的變化和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變化,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新形勢下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中的變化
(一)報名人數的變化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統(tǒng)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17年起,原來的在職研究生全國聯(lián)考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tǒng)一考試之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將由教育部統(tǒng)一下達。
將在職研究生考試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tǒng)一考試,這一政策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2017年的研究生報考熱情,導致2017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大幅增長。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tǒng)計,2017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01萬,較2016年的177萬,增幅達到13.6%。其中報考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顯,河南、江蘇、北京、遼寧、黑龍江等地人數增幅分別達到15.2%、24.8%、20.8%、20.2%、18.6%[1]。
(二)培養(yǎng)方式的變化
在《關于統(tǒng)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16年12月1日以后錄取的研究生從培養(yǎng)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qū)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yè)時,所在高等學校根據其修業(yè)年限、學業(yè)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發(fā)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yè)證書,其學業(yè)水平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學位標準,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證書,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
在職研究生改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從培養(yǎng)方式上進行了區(qū)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原來的在職研究生)由過去畢業(yè)時只頒發(fā)學位證書,改為同時頒發(fā)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只是在證書上注明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
(三)報考條件的變化
2017年以前,報考在職研究生的考生報考條件:必須是已獲得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且截止到報考當年8月31日,已獲得學士學位滿3年的在職人員。
從2017年開始,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的報考條件:必須是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及參加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在2017年9月1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yè)證書或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yè)學歷的人員。
(四)錄取人員的變化
從2017年開始,應屆本科畢業(yè)生也可以和在職人員一樣,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再受畢業(yè)年限的限制,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再是在職人員的福利了。在2017年報考的考生中,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在報考非全日制的考生中應屆生占了一定的比例。不少培養(yǎng)單位在錄取時都發(fā)現全日制研究生的第一志愿上線人數很多,招生計劃基本上都能完成,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第一志愿上線人數很少,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有很多是從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中調劑而來的。
很多應屆畢業(yè)生,在填報志愿時填報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后來被調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學習形式更為靈活,其招生政策、報考條件、考試科目、內容、復試分數線、考試時間等與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在當前就業(yè)環(huán)境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應屆畢業(yè)生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應屆考生加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考行列,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有較大提高,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應屆生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二、新形勢下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變化
(一)培養(yǎng)方案的變化
在2016年6月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統(tǒng)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里,要求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根據培養(yǎng)要求分別制定培養(yǎng)方案,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
在新形勢下,各培養(yǎng)單位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積極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論證,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學習方式、學位標準上堅持同一標準。
(二)學習形式的變化
過去,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上課,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安排在周六日上課或在某一個時間段集中上課。
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大部分人屬于在職人員,以往學習時間一般都安排在周末。在新形勢下,在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習形式的安排上,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他們進行非脫產學習。上課時間的安排上,可以把某些理論類課程安排在平時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上課,邀請行業(yè)專家前來進行講座,擴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知識面。某些實踐類課程安排在周末上課,以免在平時安排太多課程,導致學生經常向單位請假,耽誤他們的日常工作。
三、建議
1.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人在單位沒有參與課題研究,在學校也沒有時間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在確定自己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時,對所研究方向上的國內外文獻了解不多,建議平時要注意文獻資料的收集和增加文獻的閱讀量,經常和導師、同學之間進行學術交流、討論。
2.教學單位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上課地點,課程設置上建議教師以典型案例教學為主,結合學生平時的工作實踐,在課堂上針對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加深印象。另外,建議增加網絡教學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學習。
3.制定完善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規(guī)章制度,嚴格課堂考勤制度,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論文開題、中期檢查和畢業(yè)答辯時邀請校外專家參與審查,堅持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在線:2017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搜狐教育. http://learning.sohu.
[2] 教育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堅持同一質量標準-中青在線.http://news.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