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衍生工具屬于金融類專業(yè)的重難點課程。衍生品在投資管理與風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它的專心核心課程地位,而其較強的理論性與復雜性使得學生在學習時面臨較大的困難。為此,在課程教學中應當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的互動性與體驗性,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具備相應知識技能的專業(yè)人才。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 金融衍生工具 互動式教學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不斷健全,市場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衍生品市場也進入了飛速發(fā)展時期。幾年前,國內上市交易的期貨品種就已突破了30個,分別在上海、大連、鄭州三家期貨交易所以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與此同時,場外衍生品市場也蓬勃發(fā)展,其中金融機構間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超過了20萬億元,銀行柜臺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也高達4000億美元。在市場逐步完善、需求日益增多、產品不斷創(chuàng)新的推動下,金融衍生工具將在金融市場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衍生工具的相關知識成為金融專業(yè)學生的必備素養(yǎng)。
在專業(yè)學習中,金融衍生工具屬于較有難度的重點課程之一。對于衍生品概念、交易的不熟悉,及其定價的理論性與復雜性,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對這部分內容有排斥心理。因此,針對這門課程的特點,應當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思維與資源,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互動”與“體驗”式教學,并結合科學的教學目標與學分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考慮到學時以及學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可將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三個層次,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最低要求是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分類及市場交易機制等基礎知識,學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至少應達到這一層次;第二層次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交易策略并理解定價原理,這部分知識相當于衍生工具學習的重要分水嶺,是否充分學好這些內容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更高要求則是能夠運用相關知識進行組合投資與風險管理,在該層次的學習中,老師主要給學生提供方向與適當指導,由學生進行自主的深入探究。教學過程應當實現(xiàn)在學生達到基礎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第二層次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并努力向第三層次邁進。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改革
(一)直播互動,實盤模擬
期貨行業(yè)中較為主流的交易軟件普遍具有模擬交易的功能,能夠方便地為初學者提供演習平臺。很多高校采用這些模擬交易軟件進行實踐教學,通過模擬真實交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產品特點、交易機制與市場波動,結合實踐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及規(guī)則。然而,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都是教師先利用屏幕廣播進行演示,學生再進行單獨操作。如此一來,在教師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機被控制而無法跟著練習,容易忘記操作過程,而在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看不到學生的交易情況,無法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教與練相脫節(jié)。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直播的方法,教師利用直播講解軟件功能與交易操作,學生一邊看直播一邊跟進操作,有疑問的地方可以隨時發(fā)送彈幕,解決了部分學生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的問題,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同時讓教師能在即時交流中把控講課的進度和節(jié)奏。此外,直播視頻還可以反復回放,方便學生復習與回顧。
在學生開始進行模擬交易后,對他們的投資收益進行排名,開展曬盤活動,每節(jié)課前請排名第一的同學分享交易經(jīng)驗與策略,引導同學相互競爭與學習。
(二)學分激勵,微信打卡
期貨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完整系統(tǒng)地包括了期貨交易的基礎知識,期貨從業(yè)資格證也是學生畢業(yè)后進入期貨行業(yè)的必備證書。教師可以用平時成績加分作為獎勵,鼓舞學生報考期貨從業(yè)資格證,考證的壓力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快速掌握枯燥的記憶性知識。在備考過程中,創(chuàng)建期貨從業(yè)資格證微信群,學生們可以在微信群里共享學習資料與學習方法,相互討論解決問題,問題難度較大時由老師進行答疑。并利用微信打卡小程序,設置每日打卡,學生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后可進行圖片或文字打卡,抒發(fā)備考心情,大家相互監(jiān)督相互鼓勵一起努力一起奮斗,能有效抵御懶惰思想,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改革
設計情境模擬定價過程:針對較有難度的衍生品定價這塊知識點,可以設計情境模擬定價,建立由學生們組成的簡單市場,讓學生參與到交易中,并感受其行為決策的變化所帶來的結果差異,在不斷地修正與調整中完成定價過程。如,假設市場不存在交易費用與稅收等,給定標的資產當前價格、無風險利率水平以及期限,根據(jù)單期二叉樹的形式給定標的資產的未來價格。將學生分為小組,每組作為一個市場交易參與者,他們的任務是利用標的資產與衍生品開展無風險套利活動。老師作為其進行衍生品交易的對手方,接受每組的衍生品報價。在給定市場條件下,不同的衍生品報價將直接帶來不同的風險與收益結果,學生需在反復的計算與試驗中找到無風險套利下的期權理論定價。小組活動的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fā)頭腦風暴,促進討論交流。情境模擬可以加強學生的參與感,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的方式去理解衍生品定價原理。
三、以賽促學,與業(yè)內交流
(一)以賽促學
鼓勵學生參加期貨公司舉辦的期貨實盤交易模擬大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討論和學習的熱情。雖然只是模擬資金交易,但競爭的性質以及獲勝獎品同樣能夠激勵學生認真操作,關注收益,并在操縱過程中體驗行情快速波動帶來的心跳。同時,可與大賽舉辦公司進行合作,將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送去見習或者實習,讓他們近距離感受市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為期貨公司提供儲備人才。
(二)業(yè)內人士講座交流
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一定距離,書本上的知識不如切身體會來的深刻,在課堂上很難具有市場人士的敏銳感知力。因此,可以邀請業(yè)內人士開辦小型講座,與同學們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能意識到他們所學的知識到底是如何應用于市場;除了理論知識以外他們還應從哪些方面培養(yǎng)自身能力以適應市場需求;當前市場關注的熱點是什么,有何未解決的問題,可以給未來的深入研究提供什么方向等等。
在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應用于各行各業(yè)的浪潮下,課堂教學也不應落后于時代,而要緊密擁抱技術的發(fā)展,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針對金融衍生工具這種重難點課程,采用互動式與體驗式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對于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將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將為金融學專業(yè)其他課程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孫志娟.實踐導向下的高等教育“4S”教學模式研究——以國際金融學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
[2]鄭雙陽.基于翻轉課堂的金融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模式探析[J].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4.
作者簡介:譚紅葉(1991-),女,漢族,湖南郴州人,任職于廣州工商學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