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軍謙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其本源就在于以生為本。所以在當前日益注重素質教育而應試教育尚在實施的交困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加強新課改理念的滲透。本文正是基于這一思路,提出了加強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回歸以生為本的本源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以生為本 回歸本源
初中語文教學的本源就是以生為本,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實施的應試教育,使得教育教學的過程往往只是教師機械式地灌輸知識,導致以生為本的本源被忽視。而正是由于被忽視,暴露了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注重以生為本本源的堅持。具體主要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自主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本源
1.1理論探究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回歸本源,教師應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導下,致力于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獲取,教師主要是做好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分析和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問題設計時體現(xiàn)其擴展性和多維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的激發(fā),從而更好地在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促進學生對其的學習,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本源。
1.2實踐分析——以《背影》為例
在教學這一課文時,為了給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本源,教師在問題設計時應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對其的探究,從而在自主探究的環(huán)境下強化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和處理。比如在文中寫到:“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此時就可以設計如下問題:課文在開頭主要描述了家庭背景,其與課文的標題之間似乎沒有必要的關聯(lián),那么這一段是不是可以省略掉呢?并說出自己的理由。而提出這樣的問題,就給學生足夠學習和思考的空間,既能自主探究,又能合作交流,并各抒己見。最終懂得為什么作者要介紹家庭背景,襯托了作者對父愛的緬懷,短短幾句樸實的文字,將父愛深刻而又細膩、真摯而又感動的表達出來。進一步激勵學生在平凡的事件中做出不平凡的舉動。而且整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來促進問題的處理,且不必拘泥于誰對誰錯,主要是以此不斷的激活學生思維,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下帶著疑問學習,這樣學生也不必再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能獨立思考,并將自己的看法發(fā)表出來,有效的確保了學生獨立的思考,促進學生學習的生本性提升[1]。
2.構建互動的交流平臺,打造回歸本源的高效課堂
2.1理論探究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魅力所在。因為因為學生旨在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因而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尤其是回歸本源的高效課堂,促進以生為本理念的高效實施,就需要在教學中打造便于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并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致力于生本課堂的打造,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激發(fā)出來。具體而言,就是需要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針對性的確定進行交流平臺的構建,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才能打造生動而又活潑的課堂。
2.2實踐分析——以《孔乙己》為例
在教學這一內容時,由于初中生較為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所以本課可以采取編演課文劇本的方式來進行交流,既能促進學生表現(xiàn)欲,又能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與課文對話,從而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交流和溝通。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扮演孔乙己和酒館掌柜以及店小二等,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更好地對文本內容的掌握,在課文劇本化的表演中,學生能在對話中對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環(huán)境有一個認識,從而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2]。
3.構建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機制,讓學習的本質回歸本源
3.1理論探究
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往主要是獨立的進行,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情況較少,難以促進學生團結意識的激發(fā),使得學生學習的本質變成被動式的學習。而學生學習的本質就在于共同努力和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團隊意識。這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是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所需的必備素質。一般而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主要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集集體之力量促進學習重難點的解決。常見的合作學習主要是采取小組的方式來實施,并堅持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促進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優(yōu)化。
3.2案例分析——以《愛蓮說》為例
由于本課重難點就在于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不慕名利和潔身自好的現(xiàn)代處世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蓮子與君子的表現(xiàn)鏈接起來,最終得到入下圖所示的關系,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認知[3]。
【結 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引導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回歸到學生學習的本源,并在教學中始終注重生本教學模式的實施,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之中,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強化教學成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夏小梅.關于初中語文“生本教學”的深入思考【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10)
【2】顧取英.以生為本回歸初中語文教學的本源【J】.中學語文,2016 (12)
【3】季曉松.以生為本,回歸語文教學的本源【J】.教育,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