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旭濤
甘肅省慶陽市中醫(yī)醫(yī)院骨傷一科,甘肅慶陽 745000
在臨床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下肢骨折發(fā)生率較高,而在面對下肢骨折進行治療時,多采用手術治療。但在現(xiàn)今的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卻不得不面對手術出血對手術視野造成影響的問題,為此,在手術過程中采用止血帶也就成了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不僅顯著減少了術中出血量,而且極大程度的擴大了手術視野和縮短了手術時間[1]。然而,在使用止血帶的過程情況下,卻容易對患者的凝血功能產(chǎn)生影響,為此,該文就該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選取接受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120例進行了探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從該院選取接受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分析,運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3組,即對照組,觀察組以及止血帶組各40例。其中包括了75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介于20~50歲之間;在研究對象的選取過程中,均已經(jīng)伴有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了排除,且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而對比分析3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發(fā)病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的手術類型均為擇期手術,且在手術開始前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一般資料進行記錄。在對照組中不采用止血帶,即常規(guī)術中止血以及進行手術時間的記錄;止血帶組則采用氣囊止血帶進行止血工作;在觀察組中,采用止血帶聯(lián)合術后低分子肝素鈉和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治療,1次/d[2]。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結(jié)果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接受術前,在接受手術的第1,3天后,3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明顯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相較于對照組,止血帶組的凝血酶原時間明顯較短(P<0.05),在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對比分析3組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s)
表1 對比分析3組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s)
組別 接受手術前 術后第1天 術后第3天觀察組(n=40)止血帶組(n=40)對照組(n=40)12.47±0.54 12.09±0.49 12.34±0.52 11.47±0.98 10.23±1.43 11.13±0.73 10.93±0.81 8.13±1.57 10.89±0.79
相較于接受術前,在接受手術的第1,3天后,3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均明顯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相較于對照組,止血帶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則明顯較短(P<0.05),在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分析3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s)
表2 對比分析3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s)
組別 接受手術前 術后第1天 術后第3天觀察組(n=40)止血帶組(n=40)對照組(n=40)32.27±5.38 32.09±5.43 31.34±5.67 30.98±5.85 27.12±7.55 29.08±6.00 27.23±6.08 25.66±7.88 27.92±6.12
相較于止血帶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較低,具體而言,止血帶組中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的病例數(shù)為7例,所占比例為17.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下肢靜脈血栓的病例數(shù)分別為3例、2例,所占比例分別為7.5%、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中下肢骨折的情況較為常見,并且伴有較為強烈的疼痛,不僅給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而且影響到了患者的正常工作。而在面對下肢骨折時,手術治療是最為有效的治療的措施,然而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的視野卻術中出血的影響,為此,采用止血帶進行止血也就成了較為常見的措施,但止血帶又會對患者的凝血功能產(chǎn)生影響[3]。
而從該文的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相較于接受術前,在接受手術的第1,3天后,3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均明顯較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相較于對照組,止血帶組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則明顯較短 (P<0.05),在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止血帶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較低(P<0.05),而究其原因,其機制主要可分為4個方面,即:①在使用止血帶的情況下容易對血管造成損傷,進一步加重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導致多種炎性介質(zhì)的產(chǎn)生;②在手術過程中,由于失血失液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患者體內(nèi)可能存在的容量不足,繼而導致血液凝固的情況發(fā)生;③在使用完止血帶后大量的小血栓和脂肪顆粒得以釋放,所以也就導致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產(chǎn)生;④在止血帶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情況,進而導致了血管內(nèi)皮損傷[4]。
綜上所述,在下肢骨折的手術過程中采用止血帶可能對患者的凝血功能產(chǎn)生影響,同時,也可能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而在手術完成后采用相對分子質(zhì)量進行治療則可有效減少對凝血功能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1] 黃麗春.對下肢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求醫(yī)問藥,2012,10(下半月4):356-357.
[2] 羅敬.創(chuàng)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6,25(7):728-730.
[3] 李永艷.創(chuàng)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11(3):52-53.
[4] 熊濤,李秀山.下肢骨折手術時應用止血帶對患者凝血功能影響研究[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3):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