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安麗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研究發(fā)現,入住ICU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較高。風險管理是一門研究風險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控制方法的新型科學。近年來,風險管理被廣泛地應用于ICU的護理管理工作中。研究發(fā)現,對ICU的護理工作進行風險管理,可有效地降低該科室收治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進而確保其接受治療的效果[1]。為了進一步探討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在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ICU接受治療的78例重癥患者及同期在該院ICU工作的6名護理人員。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該院ICU接受治療的患者有39例。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45~68歲,平均年齡為(52.5±0.6)歲。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該院ICU接受治療的患者有39例。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44~68歲,平均年齡為(51.3±0.8)歲。同期在該院ICU工作的護理人員有6名。這些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其中,有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3名;其年齡為28~47歲,平均年齡為(32.1±0.6)歲;其工齡為5~12年,平均工齡為(7.2±0.3)年。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和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這兩個時間段ICU收治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自2016年6月起,該院對ICU的護理工作進行風險管理。具體的管理方法是:1)ICU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該科室的護士長擔任組長。該小組通過討論的方式找出本科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該科室的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有的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工作經驗不足,無法熟練地使用搶救儀器。(2)護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在患者入住ICU時沒有對其進行護理風險評估。(3)未嚴格落實消毒隔離制度。(4)有的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看護患者的工作不到位,致使出現了管道脫落、受壓、患者擅自拔管等情況。2)根據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護理管理辦法。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是:(1)醫(yī)院對ICU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技能、職業(yè)道德及風險意識的培訓。使該科室的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監(jiān)護儀、呼吸機、微量泵、吸引器等儀器的使用方法、對重癥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提高其工作的責任心,使其能夠在患者剛入住ICU時就對其進行護理風險評估。根據進行護理風險評估的結果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2)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可導致患者出現窒息的相關因素。在為患者吸痰的過程中,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待患者的血壓穩(wěn)定后,為其取頭低足高位,及時為其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颊叩臍夤軐Ч軆热舸嬖谘琛⑻叼?,可使用氣管插管內芯條為其疏通導管。如果疏通導管失敗,應及時為患者更換氣管導管。護理人員將患者使用的各個導管固定妥善,防止這些導管出現受壓、扭曲等情況。為意識清醒的患者講解留置各種管道的目的及必要性?;颊呷籼幱诨杳缘臓顟B(tài),應遵醫(yī)囑為其使用約束帶,并為其病床安裝防護欄。(3)在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若收到醫(yī)生的口頭醫(yī)囑,護理人員應重復醫(yī)囑2次。在搶救結束后,督促醫(yī)生及時補開醫(yī)囑。(4)在遵醫(yī)囑為患者靜脈輸注特殊藥物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應了解其現病史、既往病史及藥物過敏史,防止其注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紅腫、皮疹?;颊咦⑸洳课坏钠つw若出現紅腫、皮疹,應及時為其停藥,并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5)醫(yī)院制定《ICU患者輸血管理規(guī)范》。在遵醫(yī)囑為患者輸血前,護理人員應仔細核對患者的信息,確?;颊咻斞陌踩?。(6)醫(yī)院定期對ICU的搶救儀器進行檢修,指派專人對搶救儀器進行保管、維護及保養(yǎng)。(7)ICU嚴格實行消毒隔離制度。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禁止非醫(yī)護人員隨意出入ICU。
1)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后,分別評估ICU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安全管理、護理管理、應急能力的評分。每項評估內容的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對應的護理工作質量越高[2]。2)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后,分別統(tǒng)計該科室收治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相比,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后,ICU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安全管理、護理管理、應急能力的平均評分均較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后ICU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后ICU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技術操作 安全管理 護理管理 應急能力護理風險管理前 81.074±6.44 82.66±7.54 81.62±8.56 80.26±7.55護理風險管理后 95.39±8.45 94.52±9.47 95.66±10.22 95.56±9.66 t值 10.563 8.989 10.527 11.47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ICU收治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為20.51%(8/39)。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后,該科室收治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為5.13%(2/39)。與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前相比,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后,該科室收治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較低(P<0.05)。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及時發(fā)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而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減少護理危險因素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李娜等[3]的研究發(fā)現,對ICU的護理工作進行風險管理的效果理想,可提高該科室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應急能力、安全意識,進而為患者的安全就診提供可靠的保障。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相符。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風險管理應用于ICU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較為理想。
[1] 高金亞,尤晴,李藝楠.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OL].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7(4):1-5.
[2] 王俊莉,付顯芬,甘秀妮,等. 醫(yī)護一體查房聯(lián)合ISBAR溝通工具在ICU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11):9-12.
[3] 李娜,李紅,陳麗麗,等.ICU護理崗位評價方法的制訂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57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