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君
入夜,鼓噪吵鬧的蛙聲,貓咪的嘶叫聲將我從睡夢中驚醒。開燈看了一眼手機上的時間已是凌晨三點多,起身下床穿鞋竟然一腳踩入水中。臥室里哪來這么多水?莫非在做夢?趕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環(huán)顧房間四周,天呀!粉紅色的拖鞋像一艘皮筏子上下起伏的飄蕩在水面上,眼前的場景把我驚呆了。再看我的腳完全浸泡在水里,臥室中的水已經(jīng)沒到我的小腿肚。借著手機的電筒光線,深一腳淺一腳,趟著水走到客廳一看,呵,貓咪們的玩具,裝雜物的紙箱,幾雙拖鞋浮在水面上。打開房燈仔細一看,額的神呀!竟有一只長的蚯蚓在水中游動。客廳門口的矮凳上蹲著一只青蛙,仰著頭鼓著腮瞪著魚泡眼直勾勾地望著我,似乎想對我說什么。爹呀!娘呀!我可愛的家變成了水上樂園了。趟著嘩嘩的雨水走進廚房,眼前的一幕讓我好感動,平日里一天打8次架的異性貓咪兄妹毛豆和小花妹妹緊緊的偎依在一起,驚恐地看著這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
這是7月20日晚,北京罕見的持續(xù)了四十多個小時的大暴雨淹到了農(nóng)莊的每個角落。灌滿了我苦心經(jīng)營了大半年的、開滿鮮花的小院之后,竟然在夜半更深之際悄無聲息地沖進了我的家中。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地漏冒水,大門縫里進水,墻縫向外涌水,雨水夾雜著污水充滿了家中的角角落落。可是龍王還照舊在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著,沒有絲毫收工的跡象,大雨片刻毫無喘息的傾瀉著。暴雨傾盆,屋里屋外的水連成一片,就這樣我與水的大戰(zhàn)開始了。
持續(xù)到21日上午11時,我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正在清理的現(xiàn)場,趟過農(nóng)莊的一片汪洋,帶著滿身的雨水,狼狽不堪出現(xiàn)在周老師和紅孩老師面前,隨他們奔赴首都機場——去陜北吳堡。此時的我猶如灰姑娘,吳堡之行如同赴一次美麗的約會……
與洪水災(zāi)害斗爭了一夜的我,做夢似的下午就抵達了陜北吳堡縣。是什么樣的魅力能讓我忘記疲勞、放棄正在救援的家園,義無反顧的前赴這次吳堡之約呢?是??!是那一首首動人心魂的陜北民歌,是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信天游將我從雨中帝都,帶到這古樸的黃土高坡的窯洞旁。
吳堡縣位于榆林市東南部,這里依山傍水,風(fēng)景秀麗,人杰地靈,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這里是當(dāng)代著名作家柳青的故鄉(xiāng),還有柳青故居和柳青文學(xué)館,讓人們可以感悟柳青的創(chuàng)作與生活。這里是毛澤東在1948年3月23日率領(lǐng)在陜北的中央縱隊,東渡黃河,前往河北省西柏坡的出發(fā)地。這里又有歷史悠久、建筑設(shè)計精妙,保留完好的被譽為“華夏第一石城”的吳堡石城遺址。
還有比肩壺口瀑布的黃河二磧,讓人們可以感受母親河的雄偉壯麗。更有上過央視《舌尖上中國》的高家塄村空心手工掛面之鄉(xiāng)。老張家手工空心掛面讓吳堡縣聲名鵲起。當(dāng)然,最吸引我的還是因為這里有被譽為陜北民歌之首《趕牲靈》創(chuàng)作人張?zhí)於鞯墓示?。有集炎黃子孫、各族姓氏文化為一體的同源堂,讓人們可以尋根問祖,感受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魅力;有罕見的天然優(yōu)質(zhì)溫泉,讓人們能緩解疲勞,休憩養(yǎng)生。
剛?cè)雲(yún)潜ぃ冶惚谎矍斑@原生態(tài)村野古樸的景色所吸引。有名的張家墕村,也是著名的民歌之鄉(xiāng)和腰鼓村。我們所住的賓館同源堂窯洞就在張家墕村依山而建。滿山遍野棗樹環(huán)抱,古樸的村落親切熟悉,能近距離親近黃土坡,感受陜北民歌的氣息,真是圓了我長期以來想深入學(xué)習(xí)原生態(tài)陜北民歌的一個夢。
短短三天的行程讓我充實難忘。吳堡人的熱情深深的打動著我。吳堡的原生態(tài)山山水水、棗樹窯洞深深的吸引著我,瞬間我愛上了這個地方,迷戀上了這個地方。
最讓人感動的是隊伍中的兩個文壇前輩“八○”后的周明老師和年逾七十的曹谷溪老師。兩位古稀老人,緊緊隨著隊伍從未掉隊,所到之處都認真地聽講解,細細地提問。走上位于半山腰上的柳青故居,爬上歷史古跡吳堡石城,與年輕人一起下磧口到黃河邊拍照,在毛主席東渡的地方合影,更是隨大部隊乘渡“東渡”到對面屬山西管轄的磧口古鎮(zhèn)去參觀。盡管汗水濕透衣背,卻一路歡歌笑語,從未提一句累字!周明老師更是精神抖擻,永遠走在隊伍的最前頭。大家都笑稱他為年輕的“八零后”。
吳堡不但山美,景美,紅棗美,它的古樸窯洞的特色美,更在于它的人美、心美、熱情美,《趕牲靈》的歌聲更是美上加美。紅孩老師說:“老佩,你那么愛唱陜北民歌,這次就應(yīng)該好好的做一次實地采風(fēng)、多學(xué)幾首陜北民歌,好好的感受陜北民歌的精髓之處,寫出心里想說的陜北民歌吧。我期待你的好文章噢?!?/p>
在縣財政并不寬裕的情況下,吳堡縣投資將張?zhí)於鞯娜赘G洞修繕一新。幾孔窯洞的屋內(nèi)是打通的展室,依次陳列著的復(fù)制的騾拉板車、騾子背上的鞍子、脖上掛的鈴鐺、以及張?zhí)於鳟?dāng)時家里的起居用品。據(jù)說《趕牲靈》的靈感,就源自張?zhí)於黢{著的這個板車上。展柜里陳列了各種版本的《趕牲靈》的歌碟以及張?zhí)於鲃?chuàng)作的陜北民歌作品。這真是民歌界一筆寶貴的財富?。‘?dāng)?shù)氐呐笥褟呐赃呌腥司幼〉母G洞里抱出一個鑲滿照片的大鏡框,指著每一張照片為我們講述了作者鮮為人知的故事。張?zhí)於鞑坏侵年儽泵窀杷嚾耍€是陜北秧歌和陜北快板的能人。他青年時期趕著牲靈走三邊,下柳林,為邊區(qū)馱鹽、送炭。沿路的溝溝坎坎、山山水水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常常行走在黃土高原,一邊揚鞭趕著毛驢,一邊口里編唱著陜北小曲兒,廣為流傳的《趕牲靈》《跑旱船》《白面饃饃虱點點》《十勸勸的人兒》等一首首耳熟能詳?shù)年儽泵窀杈褪沁@樣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