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醫(yī)學院 外國語學院 276826)
在日本最早的歷史書《古事記》中將“赤”、“青”、“黑”、“白”這四種顏色視為基本色彩。今道友信也指出:“日本學者大野晉闡明了‘到奈良時代為止,日本人意識中的色彩的名稱仍只有前述赤、青、黑、白四色。這四種色彩不僅具有確定的審美意義,而且明顯地表現(xiàn)出與宗教和道德相結(jié)合的性格?!?據(jù)正宗敦夫在《〈萬葉集〉總索引》中的統(tǒng)計,四種基本色中白色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居日本古代白、青、黑、赤色彩的首位,是古代日本人最喜愛的顏色。自古白色的花就是日本歌人們偏愛的對象,“據(jù)前田千寸的統(tǒng)計,在《萬葉集》所頌的520首有關花的分色中,白類的花共有204首占首位?!?在日本文學中,“雪”“月”“花”不僅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素材,也是日本傳統(tǒng)美意識的核心。日本人對白色的偏愛也滲透在其全部生活中:從平安朝到鐮倉時代,日本女性都用白粉化妝,以面白為美,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日本人依然欣賞那種面目清純的少男少女,而并不在意他們的面容是否漂亮。與「白」相關的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同,大多具有積極意義,「白壽」指老人99歲大壽,「白星」是成功的意思,歌舞伎中的“白臉”是正面角色等等。
如上所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不詳、令人恐懼的一個禁忌詞白色,為何被日本人如此崇尚?“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日本人獨特色彩觀的形成自然離不開其所處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社會結(jié)構(gòu)等的影響。本文擬從這三方面去探討日本人喜愛白色的原因,通過對原因的探討了解色彩的文化象征意義及背后所承載的日本文化內(nèi)涵,從而更進一步在深層次上把握獨樹一幟的日式審美。
日本是一個島國,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風光明媚,山水精致,處于溫和的海洋性氣候中,四季分明。海洋的濕氣使空氣中的濕氣大,村落、群山、叢林都籠罩在水汽之中,線條、色彩柔和淡雅,絕沒有濃烈的刺激。長時間生活在此優(yōu)美環(huán)境下的日本人,形成了他們最初的審美意識,“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喜愛、欣賞簡素、清淡之色,崇尚自然事物的及植物生命的原色,崇尚水的清純無色”。3另一方面,四季時令的變化,風花雪月的轉(zhuǎn)瞬即逝又強化了日本人的感傷心理,“雪月花時最懷友”,在日本人的審美感受中,春天最美的是櫻花,秋天最美的是暈月、殘月,冬天最美的是薄雪、細雪,這些都是白色。
日本人對白色的尊崇和其本土宗教——神道教緊密相關,他們將白色視為“神”的色彩。在《日本書記》中記載,天照大神在眾神面前出現(xiàn)后,漆黑的天空頓時閃耀著光芒,眾神雀躍,皆贊美天照大神:“啊,面白!”??梢?,在日本白色出現(xiàn)伊始就和神“綁”在了一起,代表圣潔、神圣、勃勃地生命力。據(jù)史料記載,上古時代給神進貢的東西非白色不可。在《古事記》等神話故事中,天神往往借助白色的動物現(xiàn)身,如坂神變成白鹿,伊吹山神變?yōu)榘棕i。神道教認為白色是聯(lián)系神人之間的色彩,其他凡是帶色彩的都是不潔凈的,所以日本的神社多以白色為主,盡量采用原色的木材,所用器具多為白色,鋪路的細沙是白色,神官著白衣,巫女亦穿白衣,臉涂白粉。在《衣服令》中白色是最尊貴的顏色,天皇的服色為白色。對白色的尊崇是神道教的美學特點,又是日本民族審美中色彩觀的體現(xiàn)。
在鐮倉、桃山時代的日本中世時期,日本曾受中國色彩審美的影響一度喜好錯彩鏤金的濃艷之美,大量運用金色,用絢麗的色彩裝飾著武將們的生活。到江戶時代,受禪宗人生哲學及崇尚“無”的淡泊境界的影響,日本人的審美趣味重返對素簡的自然色的欣賞。受禪宗影響極深的草庵茶,講究恬靜枯淡,于簡陋的茶室中,擺一素雅花瓶,插上一朵白色小花,從這一朵花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那份寧靜與肅穆。再者如禪宗庭院的代表之枯山水,利用鋪設白沙抽象的表示大海和流水,寥寥數(shù)筆,卻蘊含深刻的哲學思想。在松尾芭蕉的俳句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色彩美,“陣頭如白煙,一朵一朵又飄散,清輝月滿山?!薄笆现资戎浒兹缬癫?,秋風白千白?!?/p>
日本是單一民族的島國,歷史上又經(jīng)歷過近300年的閉關鎖國,這直接影響到日本人的行為模式——集團意識。日本是一個遏制個人發(fā)展的社會,“棒打出頭鳥”,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集團,各司其職,保持和諧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日本人最厭惡的是「空気読めない」(讀不懂空氣的人),為了不被排斥在外,和周圍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走在日本大街上,會發(fā)現(xiàn)鮮有色彩鮮艷個性張揚的穿著,低純度的色彩是最保險的色彩,體現(xiàn)謙虛、謹慎。因為按照西方色彩學理論,高純度的色彩在視覺上鮮艷,色相較清楚,反之則色感模糊。白色屬于無彩色,高明度、無色相,任何彩色和它混合都不會改變色相,只會降低純度,提高亮度,被稱為“百搭色”。所以日本人尤愛利用白色來“消色”,盡量使自己和周圍一致和諧。
了解日本人對白色的喜好及其內(nèi)里原因,能幫助我們更一進一步了解日本民族的色彩觀和其背后承載的日本文化,更好的了解日本社會。當然,白色的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即使在日本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也會有所不同,將作為今后課題繼續(xù)探討下去。
注釋:
1.今道友信,蔣寅等譯.東方的美學[M].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91:197.
2.葉渭渠.日本文化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3.
3.邱紫華.東方美學史[M].商務印書館,2003:1130.
參考文獻:
1.王勝波.中日顏色詞“紅”、“白”的文化象征意義比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7(1).
2.李慶祥.中日顏色詞語及其文化象征意義[J].外語研究,2002(5).
3.邱紫華,王文戈.日本美學范疇的文化闡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