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樂 王冠中 (南京工業(yè)大學 211816)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這個概念來源于西方。20世紀初期著名教育學家胡塞爾倡導教育應該由科學世界轉化到生活世界,而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隨著轉變,由科學世界轉化到生活世界,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回源到大學生生活,回源到大學生自身??偨Y國內(nèi)學者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界定,筆者試圖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定義為:思想政治教育要向生活世界回歸,以現(xiàn)實生活為載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習應從大學生的實在生活出發(fā),關注大學生的實在生活需要,以自我教育為根本出發(fā)點,最終能使大學生在體驗生活中理解社會的道德要求。
從以上定義,筆者試圖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總結為以下三點:一、發(fā)展性。隨著微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處的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去適應微時代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大學生日常生活,回源到大學生自身,從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縱深發(fā)展。二、整體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微時代息息相關,來源于微時代,又不同于微時代。而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與微時代緊密相連,從而形成整體,促進實效。三、主體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應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大學生活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將大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促進大學生的更好的成長。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生活化是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先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質目的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要需要通過促進大學生的參與性,帶動大學生對于微時代的參與及反思,從而促進大學生與社會的相互溝通及協(xié)調(diào),在此過程中促進自我的全面發(fā)展,指導大學生積極承擔其生活的主人翁角色。在傳統(tǒng)意義上,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出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模式。而微時代意義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則側重于關注大學生的心理世界,以預防為主,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被動性轉化為主動性,從而有利于促進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實現(xiàn)。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眾所周知,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理論的真正價值在于其對于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關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對于大學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吸引力。而微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的爆炸性、便捷性,對于教育者來說往往提供了很大的案例支持,從而有利于將這些鮮活的案例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核心因素所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過課程的教學為主,配套以少量的講座等來完成,本質上而言是老師單純的知識輸出模式。這種課堂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老師面對大量的學生,有限的課堂時間,難以實現(xiàn)與學生的有效互動。而在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采取視頻、照片等豐富的內(nèi)容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豐富多彩,提升大學生自我學習的欲望,克服傳統(tǒng)意義上課堂的單純灌輸模式。通過網(wǎng)絡信息的分享,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完美結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對于行動具有反向的能動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在微時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轉變思維,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歸大學生生活,立足于大學生生活,服務于大學生生活。通過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回歸到生活,讓大學生真正感受到教育者的溫暖,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逐步學會做生活的主人。
在微時代,新的信息傳播方式風起云涌,而大學生對于時代新浪潮往往緊密追隨。在此之中,我們可以通過微時代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途徑。首先,將微介質引入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傳播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此外,這些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及平臺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自我表達的機會,大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將傳統(tǒng)的單純灌輸轉變?yōu)樨S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形式,讓大學生愛上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其次,可以將微介質引入到第二課堂。通過多樣化的微介質傳播渠道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方式方法,通過微網(wǎng)站、微視頻等等多種途徑,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徑。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走進大學生的微世界,真正了解大學生的生活,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掌握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絕對話語權。而這也就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絕對權威,大學生在面對老師的表達自我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膽怯甚至附和老師的行為,不能夠真正表達自我的真實理解與想法。目前,微時代的到來,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話語的去中心化等使得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絕對權威地位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面對此種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此種境況,真正走進大學生內(nèi)心,用關心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微時代,大學生往往習慣于通過微信、微博等渠道發(fā)表自我的心情,評論、轉發(fā)社會熱點話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積極加入到大學生的全資,通過微信、微博這些微渠道的良性互動,與大學生逐步建立起信任,關心大學生內(nèi)心世界,在熱點問題的評論、轉發(fā)上可以與大學生進行互動,增進了解,從而逐步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當然,我國高校也要逐步建立起與微時代相符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體系。首先,高校可以建立官方微信、微博等,發(fā)布學校最新發(fā)展理念、最新動態(tài),向家長、學生及社會展示自我,也可以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分析等互動性欄目加強與大學生的互動,深入了解大學生最新的思想政治動態(tài);其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主動豐富完善自我的微信、微博等,分享自我對于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的觀點。通過大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影響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需要結合當前社會實際才能夠得到豐富,才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正如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所講,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習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大學生具體的大學生活相互結合,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生命力。
在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要來源于生活。首先,總結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親身經(jīng)歷的案例,使得案例的根本來源于生活。通過大學生自身發(fā)生的鮮活的案例,往往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的灌輸形式,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易近人,使得大學生往往更愿意去思考。其次,提煉典型案例,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服務于生活。微時代,大學生們的生活愈加豐富,大學生也面臨著愈來愈多的新問題,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根本也就是要關心學生所關心,急學生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