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德宏傣劇傳承保護研究

      2018-07-13 20:01:27徐楠
      炎黃地理 2018年4期
      關鍵詞:傳承保護困境對策

      徐楠

      摘 要:本文對德宏傣劇進行了簡要介紹,并對其傳承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德宏傣劇傳承保護的困境,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對策建議,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德宏傣??;傳承保護;困境;對策

      德宏州傣劇團成立于1960年,1985年,經州人民政府批準,從州歌舞團分離出來,成立德宏州傣劇團,隸屬州文化局管理,為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2012年5月,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后,傣劇團變更為德宏州傣劇傳承保護展演中心。從最近幾年傣劇團的發(fā)展狀況來看,還是可喜可賀的。2013年4月潑水節(jié)期間,歷時四年的《傣劇教材》編撰工作最終完成并出版;每年10-12月份,1-3月份都會是德宏傣劇團最忙碌的時刻,此段時間要下鄉(xiāng)送戲,每年的演出任務最少80場,多則達上百場;每到節(jié)日慶典時都會送上藝術精品劇目,以示歡樂;除此之外,傣劇團還出國進行文化匯演,加強對外文化交流;這些活動對于傣劇文化傳承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么,面對著這樣一個成果累累的劇團,德宏傣劇的傳承是怎樣的呢?它遇到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1 德宏傣劇及傳承情況

      1.1德宏傣劇基本情況

      傣劇是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傳的地區(qū)有: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麗、隴川、梁河等縣、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區(qū)。傣劇是德宏地區(qū)(包括緬甸撣邦)的傣族群眾最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德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組織了德宏歷史上第一個傣戲班。出現了“喊班濤”、“冒少對唱”、“少散朗”、“布騰拉”和“十二馬”等傣劇藝術唱法;新中國建立后,傣劇有了新的發(fā)展;1960年第一個專業(yè)演出團體潞西縣傣劇團成立,1962年擴建為德宏州傣劇團;2006年5月20日,傣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5月,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后,傣劇團變更為德宏州傣劇傳承保護展演中心。

      1.2德宏傣劇傳承情況

      1.2.1傣劇傳承點

      劇田野調查材料所得,目前傣劇德宏傳承點主要在五個地方,大致如下:

      盈江傳承點:新城、舊城、支那、芒允

      芒市傳承點:拉院、弄么、芒滿、遮放

      隴川傳承點:弄沙、弄秀、拉勐

      梁河傳承點:丙費、羅崗、芒環(huán)

      瑞麗傳承點:頓哄喊

      由以上數據可知,傣劇傳承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傣族人們的聚集地和傣劇發(fā)源地,沒有超出傣劇主要流傳區(qū),盈江是傣劇誕生地,傳承點設置多少也是由中心向外圍逐漸遞減。

      1.2.2傣劇傳承人

      國家級:

      刀保順,男,傣族,02—0646,1937.04,傣劇,傳統(tǒng)戲劇

      刀保順從小跟隨母親學習傣劇的編創(chuàng)和演出。10歲以后出家在本寨培龍寺,拜高僧龍福(傣語為召弄)和任法(傣語為召幾)大師為師,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傣劇的編創(chuàng)、演出、唱腔、服裝、化妝、道具等技藝,熟練掌握了演唱、演奏技巧,并長期堅持致力于傣劇的整理、翻譯、研究和普及工作。1962年改編加工了傣族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千瓣蓮花》第三場,并參加了云南省第一屆民族戲劇觀摩演出大會,此劇于1984年被收入《云南民族戲劇劇目匯編》一書。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收集傣劇劇本120多(部)本,翻譯劇本310多本,并長期堅持在舊城鎮(zhèn)教唱傣劇,主要劇目有:《朗退罕》、《千瓣蓮花》、《娥并與桑洛》、《海罕》、《蜘蛛姑娘》,并將《十二龍女》改編為歌舞劇,是德宏州傣族群眾公認的傣劇傳承人和研究者,對傣劇傳承發(fā)展作出過較大貢獻。

      金星明,男,傣族,03—1072,1944.11.24,傣劇,傳統(tǒng)戲劇

      金新民(后改名為金星明),1944年11月出生在德宏芒市,家中共有5兄妹,排行老大。受爺爺的影響和關愛,8歲那年,他被爺爺送到菩提寺靜修法師處學習傣文化。1959年,父親讓他隨親戚到緬甸學習緬文,1960年,從緬甸回到芒市參加中學入學考試并以較好的成績被錄取。在中學讀了一個學期,適逢潞西縣傣劇團成立招收演員,經人介紹,喜歡傣劇表演的他便去了傣劇團,那年他16歲。

      省級:

      萬小散,女,傣族,1964年出生,傣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金保,男,傣族,1961年出生,傣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 傣劇傳承保護的困境

      一是傣劇人才缺乏。隨著傣劇團演出任務的增多,劇團演員數量的減少,創(chuàng)作人才的匱乏,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并且受漢族文化的沖擊,現在很多傣族青年能寫、能識傣文的很少,傣劇團招聘不到傣劇表演的好苗子,傣劇的傳承面臨著文化斷層、人才斷層的困境。

      二是缺乏經費。主要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非遺保護工作經費不足三個方面,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傣劇團承擔著傣劇的傳承保護傳播與發(fā)展的重要責任,但因傣劇的非遺保護由州文化館負責實施,中心得不到相關經費,并且沒有藝術創(chuàng)作、送戲下鄉(xiāng)專項業(yè)務經費,致使傣劇藝術生產嚴重滯后,演出場次有限,難以滿足群眾的需求。人才培養(yǎng)方面:自1990年至1995年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培養(yǎng)了一批專業(yè)傣劇演員后,至今已過22年未進行專業(yè)培養(yǎng),導致傣劇藝術人才青黃不接,沒有本土高級職稱的編劇、導演、編導、舞美設計(含服裝設計、道具設計、背景設計)等,導致傣劇團創(chuàng)新能力嚴重滯后。并且受漢族文化的沖擊,現在很多傣族青年能寫、能識傣文的很少,傣劇團招聘不到傣劇表演的好苗子,傣劇人才培養(yǎng)刻不容緩。傣劇非遺保護方面:為傳承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傣劇團預計錄制12部傳統(tǒng)傣劇劇目,作為公益文化產品,免費發(fā)放到基層,目前只完成了2部劇目,由于非遺保護經費投入不足,尚有10部劇目無法錄制,致使傣族群眾想看傣劇而無法看到。

      三是單位體制改革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據文化體制改革相關規(guī)定,德宏州傣劇傳承保護展演中心被定為公益二類事業(yè)單位。工資除財政撥款60%外,余下40%需劇團自行解決。德宏屬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群眾生活還算不上富裕,他們有強烈的看戲需求卻鮮有購買的能力,送戲與買戲形成不了等價交換,因此傣劇團為群眾提供的只能是純公益性文化產品,僅靠送戲下鄉(xiāng)來支付職工40%的工資無法實現。傣劇團長期屬于公益二類事業(yè)單位,既無資產,也無演出場所,無條件開展文化產品的生產,僅靠財政撥付的60%的工資,傣劇團不僅無法開展各項產業(yè),隊伍也無法生存。

      四是編制少,難完成大型劇目的打造。目前傣劇團核有編制56個,在編52人,臨時合同工3人,按照中心內設7個機構的人員設定,理想編制為80個編制,需增加24個編(可設為臨時合同編)。中心打造的大型傣劇《南西拉》、《刀安仁》等劇目都向州歌舞團借調演職人員,在完成劇目的參賽后,對于后續(xù)的演出由于演員的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推進,為劇目的演出帶來了困難。

      五是延遲退休問題。作為藝術院團來說,是吃青春飯的藝術院團,傣劇同樣也是,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將導致藝術院團老的退不了,新人進不了的局面,大大制約著文藝院團新陳代謝的功能。

      六是傣劇觀眾的單一性。由于語言的原因和戲曲本身的傳播局限,傣劇的觀眾源極其單一,能聽懂傣劇的只有年稍微長點的中老年傣族群眾,文化傳播面不寬。

      七是觀眾單一。由于傣劇語言的原因和戲曲本身的傳播局限,傣劇的觀眾源極其單一,多為傣族群眾。但傣劇在緬甸撣邦(傣族為主體民族,約有四百萬人)更有著廣闊的市場,中心多次到緬甸木姐、南坎演出,觀眾少則逾萬,多時竟達三四萬人,看戲場面之宏大,觀眾情緒之高漲,讓國內觀眾無法想象。傣劇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對弘揚傣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我們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實施文化惠民,維護邊疆穩(wěn)定、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對加快德宏文化“橋頭堡”建設、促進中緬兩國胞波情誼,加快德宏文化強州建設起著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

      八是市場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隨著電影、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出現,作為德宏州傣民族文化之根的傣劇同樣遭遇著京劇同樣的命運,長期被邊緣化,沒市場。傣劇的傳承和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既要保留傣劇作為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特質,用傣文創(chuàng)作,用傣語說唱,但又無法市場化運作,并且由于中心承擔著州級政治性和指令性演出、傣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群眾文化輔導等工作,接待任務繁重,公益性演出任務頻繁,商業(yè)性演出時間難以分配,對外演出場次較少。

      3 傣劇傳承保護的措施

      一是注重人才培養(yǎng)。中心注重人才培養(yǎng)工作,多渠道、多方位的培養(yǎng)傣戲人才,2011年以來,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是采用送出去的方式培養(yǎng)。把具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表演才能的中心演員送出去培養(yǎng)。涌現出了“孔雀公主”萬小散、云南省表演藝術家們從高,國家一級編劇楊樹忠,云南省優(yōu)秀青年演員平英等一批優(yōu)秀人才,傣劇新人的不斷脫穎而出,為傣劇的傳承和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采用以老帶新的師承形式傳承傣劇表演技藝,2011年至2015年,中心采用老演員教授新學員表演技能的方式培養(yǎng)50余名新一代傣劇傳承者。

      二是加強傣劇理論研究。歷時四年,于2014年編寫完成了四十二萬字的融傣劇理論研究和示范教學為一體的、圖文并茂的《傣劇教程》,讓傣劇表演有本可依,有劇可循,開創(chuàng)了中國少數民族戲劇理論研究和教學示范的先河。

      三是加強對基層業(yè)余傣劇團(隊)的培養(yǎng)。中心利用送戲下鄉(xiāng)的機會,到基層村寨演出傣劇、培養(yǎng)業(yè)余傣劇團,讓更多的群眾認同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不忘記本民族文化,也是傳承保護傣劇的有力手段。2011年來,舉辦了三批全州農村業(yè)余文藝傣劇培訓班,培訓人數265人、輔導農村業(yè)余文藝隊18支并編排了30個小戲。

      四是搶救傳統(tǒng)劇目,整理出版《優(yōu)秀傣劇劇目選》。將《娥并與桑洛》、《千瓣蓮花》、《朗推罕》、《海罕》、《竹樓情深》、《阿鸞相勐》、《十二個王妃的眼睛》、《冒弓相》、《線秀》、《召麻賀》、《南西拉》、《刀安仁》12個經典傣劇劇目集結成冊與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聯合出版。

      五是積極利用瀕危劇種保護經費傳承保護傣劇。出版傣文版《傣劇小戲小品集》,該書共收入中心近年創(chuàng)作的傣劇小戲《重葬之后》、《買?!?、《準運單》、《種金記》、《罵賊》、《風雨過后天更藍》6部小戲及《擔?!贰ⅰ度〗洝?、《母與子》、《父與子》、《送別》、《情結》、《一路走好》、《搬家》、《改行》等10部小品;錄制傣劇光碟《孔雀的翎羽》,《孔雀的翎羽》將收入大型傣劇《刀安仁》第一場《鐵壁抗英》;大型傣劇《南西拉》第四場《思念》、第七場《火煉》及小戲《重葬之后》、《買?!?、《準運單》、《種金記》、《罵賊》5部小戲及《母與子》、《父與子》、《取經》、《送別》等6部小戲的錄像。

      六是始終以傳承保護傣劇為紅線,充分發(fā)掘傣民族璀璨文化。堅持傣語創(chuàng)作、說唱,是傳承、保護傣劇的底線,也是德宏州傣劇傳承保護展演中心一貫堅持的原則。傣劇劇目創(chuàng)作大多取材于具有人類學、民俗學價值的敘事長詩、神話故事,這些題材反映著傣民族最為原始也最為本真的自然觀、宗教觀、人生觀、世界觀,傣劇承載著德宏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守住并發(fā)展這種精神成了當前刻不容緩的使命。不管是傳統(tǒng)劇目,或近些年創(chuàng)作上演的劇目,無不在發(fā)掘傣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大型傣劇《刀安仁》將盈江干崖第二十四任土司刀安仁波瀾壯闊的一生搬上舞臺,并將德宏傣民族自然崇拜的“祭谷神”表現得何其樸素真實。積極組織中心戲骨到傣族村寨向傣族文化傳承人學習一些古老的傣劇唱打坐法,并傳授給所有演員,讓一些即將失傳的傣劇唱法得以保護傳承。

      4 結語

      雖然傣劇在傳承發(fā)展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在我看來,歸根結底還是體制的問題,如果不把傣劇團歸結為事業(yè)性單位,而是讓他面向市場,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傣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那樣會更有利于傣劇的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德宏州文化館相關人員提供.2017年8月9日.

      [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http://www.ihchina.cn/[EB/OL].

      [3]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傳承人,省級傳承人.http://www.ynich.cn/[EB/OL].2017年6月1日.

      猜你喜歡
      傳承保護困境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廣東粵語發(fā)展及嶺南文化的傳承保護策略探究
      文教資料(2016年31期)2017-02-23 11:36:46
      阜陽民間剪紙藝術的審美性及傳承發(fā)展探析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民間組織在粵劇傳承保護中的作用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 10:22:18
      雷州市| 和静县| 台安县| 卓尼县| 韶关市| 顺昌县| 江永县| 建昌县| 苍梧县| 新乡县| 包头市| 巩留县| 邵东县| 大关县| 堆龙德庆县| 广丰县| 墨脱县| 铁岭县| 凤阳县| 神农架林区| 静海县| 扎鲁特旗| 仙游县| 红安县| 房山区| 汽车| 满洲里市| 大田县| 曲阜市| 庆安县| 若尔盖县| 石家庄市| 房山区| 贺州市| 遂昌县| 观塘区| 尉犁县| 宝坻区| 林甸县| 华容县|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