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民
在青島市博物館“李汝寬家族捐贈陳列”展廳展出的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明永樂剔紅亭閣人物博弈圖盤”格外引人注目。該文物用漆肥潤,雕刻圓熟勁健,磨工精細,藏鋒不露。這件剔紅漆盤呈橢圓形,盤口橫徑22.5厘米,盤底橫徑17.9厘米,重達385克。
“剔紅,即雕紅漆也。”剔紅程序之繁瑣,周期之長,在中國漆工藝均為最。明永樂剔紅多以花卉和山水人物為題材。這件漆盤盤心雕刻山水人物場景,猶如一幅生動的山水人物畫:小亭、欄桿圍繞的庭院里,三位老者圍坐在棋桌旁,正下著圍棋,一位老者手指停在棋盤上方,似乎舉棋不定;他對面的老者手執(zhí)棋子,手臂彎于胸前,一幅深思熟慮的樣子;而中間的老者做安然狀,頗有觀棋不語的君子風(fēng)范;他們的身后,有一位回首張望的執(zhí)杖老者,隨有攜古琴的童子,二人已經(jīng)走到近前,而棋桌旁的三人渾然不覺。一旁的小亭內(nèi)有童子正捧茶欲出,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活氣息。方寸之間一幅文人士大夫于松石亭閣間攜琴對弈的寫實場景呼之欲出,反映了文人墨客悠閑清雅、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盤心四周雕刻的富貴牡丹與芍藥花交相輝映,四周枝葉茂密、舒卷自如,花葉相映,趣味盎然。
漆盤底部髹黑漆,上面刻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楷書款,此款的下面隱藏著“大明永樂年制”的刻款,為一雙款的漆器。一件漆器為何有兩個年款?清人高士奇在《金鰲退食筆記》中作了分析:“宣宗時廠器終不逮前,工屢被罪,因私購舊藏盤盒,磨去永樂針書細款,刀刻宣德大字,濃金填掩之?!睂m廷的大量需求,繁盛的朝貢貿(mào)易,對剔紅器需求量特別大。而剔紅漆器產(chǎn)量稀少,造成這一奇特歷史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明洪武時期,出于恢復(fù)經(jīng)濟,發(fā)展生產(chǎn)的需要,朱元璋對下棋這樣正當(dāng)?shù)膴蕵坊顒右布右越?,甚至?yán)加懲罰。雖然民間禁止下棋,而圍棋在士大夫階層卻相當(dāng)興盛。這件永樂時期的漆盤上雕刻士大夫下棋的場景,說明洪武時期的禁棋規(guī)定已名存實亡。
此盤為著名收藏家美籍華人李汝寬家族捐贈,相似漆盤世界有三件,中國唯此一件,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