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蓮
摘要:電子板報是圖文混排的文檔,重點在于版面設計和素材的選擇。這是文字處理這一章重點部分之一。
關鍵詞: word;圖文混排;版面;素材;電子版報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6-0007-01
本節(jié)涉及的內容在教材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本章前幾節(jié)內容的總括:另一方面,它也是前幾節(jié)內容的進一步拓展。教材以完成制作小報的任務入手,較為詳細地敘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下面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過程及思想:
1.板報的版面大小設置:板報的版面通常有四開或者是八開的紙張。為了便于打印輸出,通常將紙張設置為A4紙型,教學中以A4紙型為介紹對象。
2.編輯報紙的主要內容:美術編輯、專欄編輯、副刊編輯、版面編輯等編輯工作。
3.編輯工作的過程:制定計劃、組織稿件、選擇稿件、制作標題、設計版面等方面。
4.板報的版面構成要素:由報頭、版頭、標題、稿件、插圖、報花等組成。
5.板報的制作過程:①設計制作報頭;②編寫刊頭;③制定標題;④組織稿件;⑤設計報花;⑥布置版面。
6.打印輸出:①頁面設置;②插入頁碼;③打印預覽;④打印。
本節(jié)是文字處理的重點之一,學習目標非常明確。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要求學生綜合應用前邊所學的基礎知識,解決電腦板報的設計制作。通過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加深學生對前學知識的理解深度,培養(yǎng)他們應用所學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資源共享"、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制作小報,培養(yǎng)他們應用所學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根據本節(jié)所處的位置,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放在首位。
由于Word軟件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基本的操作技巧已經在前面的教學過程作了充分的練習和使用,所以此處不再將任何一個Word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技巧作為本課時的重點、難點處理。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學生在設計制作電腦板報的過程中,往往在報頭設計制作和版面設計上有不到之處。盡管報頭字是整個報刊的靈魂,但由于學生擁有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審美能力的局限性,要設計制作質量較高的報頭難度較大且花費的時間較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比較熟悉且制作難度相對較小的藝術漢字的形式來表現。
建議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更不宜花太多的時間來設計制作報頭字,因為一節(jié)課的時間畢竟有限,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報頭設計的教學呢?本人認為,教師可以預先收集或設計些比較典型的報頭作為示例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其中可抽取一兩個自己認為設計制作質量較好的報頭,分析它們的設計制作過程。所以在教學本節(jié)內容時,本人認為應要求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理解板報版面的構成要素、設計制作過程以及打印輸出的操作過程上,難點應放在設計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輸出的設置。
根據以上所確定的重點、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因要求學生首先理解清楚板報版面的構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設計制作過程。教學中對于設計制作報頭、編了刊頭、制定標題等內容,宜采用邊講授邊演示的教學形式進行;對于組織稿件、插閣、設計制作報化等操作,為了節(jié)省時間,可以將教學中有關的素材發(fā)布到班級上,讓學生自己去在找下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以利于完成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進程,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上網查找資料,為下一章網絡基礎的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
布置版面是設計制作板報的一個難點,它一方面考查了學生靈活應用計算機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驗,其中尤其考查了學生對色彩運用、圖案搭配,整個版面的協(xié)調美觀處理等審美能力。在教學這一難點的時候,可以在上一堂課結束時布置一項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采用的手段是讓學生上網選一份晚報分析它的版面結構,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作必要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鋪墊,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準備一些獲獎作品作為樣稿展示。這樣做,一方面讓學生有模仿的對象,另一方面以此來激勵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樣稿的選擇應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處理。本人認為,如果本校學生電腦板報設計制作水平較高,可多選國家級、省市級作品,讓學生"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本校學生設計制作水平一般,宜多選本校學生的作品,少選國家級、省市級水平太高的作品。這樣做,目的有二:其一,讓學生認識到在他們的周圍原來還有如此多的電腦板報設計"高手",產生競賽心理;其二,讓學生認識到只要好好學習,自己也能設計制作出漂亮的電腦板報,可以促進學生的對學習電腦知識的興趣。當然,對于電腦板報設計制作一般的學校,也應杜絕不選水平較高的作品,否則可能使學生產生驕傲自大的情緒,這不利于他們的正常成長。
本節(jié)的另外一個難點在于設計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輸出的設置。將它作為難點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可能有太多的機會接觸打印機的使用,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實踐機會,所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操作都比較困難。但我們知道,在平時的工作中,打印輸出可以說是我們進行字處理的最終目標,它與版面的設計制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在本課時,要求學生通過設置能夠親手打印出自己的作品。這樣設計的目的有兩個:一、讓學生學會打印輸出的有關設置工作;二、讓學生有成就感,提高他們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和實際動手能力。
總之,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應將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放在首位,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盡可能多地尋我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完成教學內容,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清龍主編,《計算機應用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黃國興,周南岳主編.《計算機應用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