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銀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6-0062-01
閱讀是汲取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也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學生在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事實證明,僅憑12冊教材的課文根本完成不了大綱規(guī)定的閱讀要求,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學生利用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受閱讀環(huán)境、家庭條件、學業(yè)評價等因素的影響,很難真正將《新課標》中關于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到實處。因此讓群文閱讀走進課堂,是增加學生閱讀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那么,怎樣開展群文閱讀呢?
1.轉(zhuǎn)變觀念是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傳統(tǒng)的教學,一節(jié)課教完一篇精讀課文幾乎不可能。而現(xiàn)在提出一節(jié)課要學習三篇以上的文章,只有教師真正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問題問得少些、分析淺些,圍繞其中一個或幾個議題進行探究性閱讀,也就是說閱讀教學要有所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時間走進群文,在群文閱讀中感受閱讀的快樂,領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
2.傳授方法是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于一節(jié)課要讀多篇文本,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就有較高要求。為了更好的開展群文閱讀,教師應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教會學生默讀、跳讀、瀏覽等快速閱讀技能。例如第八冊第四組課文《夜鶯的歌聲》和《小英雄雨來》等課文篇幅較長,于是可以組織學生先瀏覽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再抓住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品讀,這樣詳略得當?shù)慕虒W大大提高閱讀效率,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略讀方法的訓練。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才能在群文閱讀中游刃有余,群文閱讀才能順利進行。
3.建構文本是關鍵
群文閱讀不是隨意讀,而是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組合文本,目的是組織學生進行思考性閱讀,在探究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那么怎樣建構群文閱讀文本呢?
3.1 以表達形式為線索建構文本。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一文,這是學生初次接觸神話故事,課文不長,語言文字也不難理解。于是筆者第一課時先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字詞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特點,使學生對神話故事的特點有了初步認識。第二課時則先讓學生回憶自己曾聽說過的或是看過的神話,激發(fā)學生對神話的閱讀興趣。再出示事先建構的文本——《嫦娥奔月》、《精衛(wèi)填?!?、《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四個中國神話,讓學生通過閱讀再一次感受中國神話故事的神奇及人類豐富的想象力。最后推薦閱讀西方開天辟地的故事,初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開拓視野,拓展思維。這樣從橫向和縱向兩條線建構文本,做到課外閱讀走進課堂。
3.2 以主題為線索建構文本。教材中的一些課文,學生不能一讀就懂,或是讀了幾遍還是不懂。教學時應該拓展相關文本的閱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主題,深化文章主旨。如教學第六冊課文《和時間賽跑》一文,學生能體會到時間寶貴的主旨,但文中多處出現(xiàn)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學生讀后一頭霧水。教學時我沒有在課文的詞句上過多講解,而是建構一組有關時間的文本——林清玄散文《與太陽賽跑》、《一天只有一個早晨》、《今天》、兒童詩《時間是一只蝴蝶》進行群文閱讀指導。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明白了時間是什么、時間從何處流逝,從而體會到課文中作者追趕時間的快樂,同時在交流中學生積累了語言,感受了語言的豐富和美妙。
3.3 以作者為線索建構文本。例如學習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把他的另外四首送別詩《贈汪倫》《早發(fā)白帝城》《渡荊門送別》《送友人》組合在一起提供給學生閱讀,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社會背景和詩人的心境,使學生對李白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搜集處理信息、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
除此之外,還可以以人物為線索,以故事內(nèi)容為線索,以體裁為線索建構文本。值得注意的是建構文本時,按一定線索放在一起的意圖一定要明顯,或是要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或是要強化學生某一種認識,或是要豐富學生的多元理解,或是要學生領會讀某類文本的方法……
4.巧妙設計是保障
群文閱讀課不是隨意閱讀課,要有指導、有交流、有反饋,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例如,晉江市名師黃玲玲老師執(zhí)教的《豐富的色彩詞》是這樣設計的:(一)分篇閱讀:(1)學習《亂七八糟的變色龍》,交流這只變色龍都變成了哪些亂七八糟的顏色?理解積累"暗紅色、橘黃色、藍色帶紅點、粉色帶藍點和黃點兒",想象變色龍還有可能會變哪些亂七八糟的顏色?(2)學習詩歌《太陽》,畫出表示顏色的詞,思考并交流每一組色彩詞里有什么特點?(3)學習《火燒云》,欣賞火燒云圖片交流看到了哪些色彩?讀火燒云片段畫出表示顏色的詞,思考蕭紅筆下的火燒云的色彩與同學們剛才說的有什么不一樣?積累ABB、果蔬色、半…半…色彩詞。(二)對比統(tǒng)整:(1)回顧《亂七八糟的變色龍》與《太陽》,想想你還能發(fā)現(xiàn)其他類型的色彩詞嗎?(2)對比三篇文章,小組討論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3)運用色彩詞看圖說話。(三)課后延伸:推薦閱讀《亂七八糟的變色龍》《七彩下雨天》、《大獅子和小紅鳥》、《一本關于顏色的黑書》。一節(jié)課里,學生忙于閱讀、忙于思考、忙于表達、忙于傾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巧妙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才能在群文閱讀課中學有所得,群文閱讀教學才能體現(xiàn)應有的價值。
總之,讓群文閱讀走進課堂,學生在一篇接著一篇的閱讀中,始終保持著新鮮感,特別是在比較性閱讀中不斷涌現(xiàn)質(zhì)疑和發(fā)現(xiàn),進而進行探究性閱讀,使閱讀行為欲罷而不能,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