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題為《訪婁山關(guān)感懷》的七律,是友人程建明先生發(fā)表在《東坡赤壁詩社會員???)》中追懷與敬仰偉人的一篇新作。
且看,“冬至霜晨霧滿天,雙峰直插白云關(guān)?!本腿缤侣勔?,作者交待得一清二楚。時間,冬至清晨。景候,霜重霧濃。故事的前言導(dǎo)語是,抬望眼,婁山關(guān)上千峰萬仞,高聳入云,險峻雄渾。而“直插”二字,把登臨婁山關(guān)的景象,以擬人化的手法推出,大有一種“驚回首,離天三尺三”的模擬。又正因為這一“直插”動感,為后面的遙想與追憶,作了合理的鋪墊,暗示了當年婁山關(guān)一役的悲烈與雄壯,更顯示了作者操運文字,力透紙背,大開大闔,氣勢奪人。程建明,性格直爽,人品磊落。端起酒杯大口大口地喝酒,拿起筆來洋洋灑灑地寫作。酒品見人品,文字識人性。臧克家說:“一個人的人格和他的創(chuàng)作關(guān)系重大?!币牢铱?,什么樣性格的人,就喜歡什么樣風格的文字。程建明起首兩句,就把文風與人品顯露出來,讓人點贊。
“王畿豈讓敵橫霸,要塞惟余我自攀。”作者言“王畿“,是經(jīng)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1935年1月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離婁山關(guān)幾十公里處的遵義召開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lǐng)導(dǎo)地位。盡管拱衛(wèi)遵義的婁山關(guān),不是事實上的京畿之地,但由于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guān)的轉(zhuǎn)折點,故稱它為“王畿”,這是心靈上的敬仰。標志中國革命的轉(zhuǎn)折地,豈由敵人來去橫行,這撼天的氣慨表明了共產(chǎn)黨人與紅軍將士必勝的決心。而在驚天動地的“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中,我軍“要塞惟余我自攀”,更是膽氣不凡,志壯力強?!耙?,自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而如此險要之地,程建明竟輕輕地瀟灑一句“我自攀”,無疑彰顯了我軍的英雄氣概與敵人的外強中干,并把人的視線與思緒引向那當年戰(zhàn)火紛飛的情景之中??犊?,雄渾壯闊,鐵血馬蹄,風瀟月沉,具有極強的畫面感。平時看程建明的文字,多為抑揚頓挫,舉重若輕。思慮處,看似山重水復(fù)疑無路,落筆間,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場炮火連天的戰(zhàn)斗,他只用十四個字行文,猶如一桌滿漢全席,被濃縮成一碟天價精品。以景入情,情中有景,真可謂是巧奪天工,亦絕亦妙。
婁山關(guān)一役,是我黨我軍于遵義會議后的第一個大勝利,更是長征途中最重大的戰(zhàn)略轉(zhuǎn)折。想到中國革命的未來,毛主席登上婁山關(guān),極目四望,追憶風物,欣然揮筆:“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本瓦@“西風烈”的慷慨高亢之聲,讓多少英雄的悲壯之情,劃破寒空,直上云天,亦讓更多的文人墨客,聳然動容,平添靈感。于是,在82年后的今天,當程建明登上婁山關(guān),也就自然而然懷想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并不由自主地默念起偉人的不朽詩作,從而思緒洞開,浮想聯(lián)翩:“幾度豪詞書圣地,一枝秀筆寫奇山?!彼岩淮锩夷恰袄碇睔鈮眩嵛移湔l”的氣勢,描繪得淋漓盡致,毫厘不誤?!皫锥群涝~”對“一枝秀筆”,數(shù)字合理,詞意相符。“豪”對“秀”,“詞”配“筆”,門當戶對,格高調(diào)齊。而“書”對“寫”,動詞巧用,意象稱奇,既現(xiàn)功底,更合諧了音律。他將冷峻、清幽、哀涼、凄婉的景況,演繹成典雅、通俗、樸實、幽默且具事實。這不是在玩文字游戲,而是在印證“理從事出,片言成典”。他隨手拈來的感慨,莫不是幾代中國老百姓對偉人的崇敬與深深的緬懷。大江東去偉岸在,歷史不泯天地情。毛主席的豐功偉績,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不容置疑,程建明如此發(fā)文,不是為利益性的助威演戲,而是出自良心的發(fā)聲吶喊。
在最后兩句中,程建明坦然寫道:“炎黃兒女從頭越,喜看中華傲宇寰?!弊至x雖然淺顯,但格局大,站位高,具有強烈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黨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召開,而作者登臨婁山關(guān)時,則是冬至日,時間為同年的12月22日。從時間節(jié)點上來看,作者把握精準。這絕不是為了押韻與顯露文采,去隨意或硬性張揚賣弄。文章千古事,一是一,二是二。他沒有將文字來玩王百當,沒有把符號當作骰子耍。所以,從婁山關(guān)始發(fā)勝利的中國革命事業(yè)走到了今天的新時代征程,“從頭越”,時間是精準的;“傲宇寰”,目標是明確的??谔枦]有空喊,一切用事實說話。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從頭越”,氣概磅礴。這是信心滿滿的展望,更是對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lǐng)導(dǎo)下,實現(xiàn)中國夢的決心的肯定?!皬念^越”,定將鼓勵人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喜看中華傲宇寰”,氣壯山河,我們的目標一定要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qū)崿F(xiàn),中華民族定能更加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伊漢波,主任記者,原任《黃岡日報·新周末》文藝副刊編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