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杰,寸江平,黃建強,李志強,姚瑞紅,趙 衛(wèi)*
(1.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云南 昆明 650032;2.昆明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子宮良性腫瘤,可伴月經增多、經期及周期改變、貧血、下腹墜脹等癥狀,嚴重時影響女性的工作和生活[1-2]。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較多,除子宮切除術外,腹腔鏡切除、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子宮動脈栓塞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3]。HIFU技術可將體外分散的超聲能量聚焦于體內,通過瞬時產生的高溫使病灶組織發(fā)生凝固性壞死[4-5],為無創(chuàng)消融治療子宮肌瘤提供了新思路。然而有研究[5-6]發(fā)現(xiàn),HIFU消融對部分肌瘤療效較差,甚至延長治療時間、增大治療劑量亦難達到理想效果。本研究比較HIFU治療不同MRI特征子宮肌瘤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7月—2017年3月我院經HIFU治療的96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24~50歲,平均(37.3±5.9)歲;單發(fā)肌瘤74例,多發(fā)肌瘤22例(2~6個),平均肌瘤體積(107.14±70.85)cm3。對于多發(fā)肌瘤患者,僅分析與癥狀相關的優(yōu)勢肌瘤[7]。治療前均行MR平掃和增強掃描,觀察肌瘤位置、類型及其信號特征;測量并計算肌瘤體積(V0=0.523 3abc;a、b、c分別為肌瘤的前后徑、左右徑、上下徑)[8-9]。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JC200型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tǒng)(重慶海扶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消融,術前、術后盆腔MR掃描均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 MR掃描儀。按既定方法步驟[10]完成HIFU治療子宮肌瘤的術前檢查及準備、治療參數及策略、手術過程、影像學監(jiān)測和術后處理等。治療過程中注意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并視其嚴重程度調整治療參數、改變治療區(qū)域,必要時及時終止治療。于治療同時記錄團塊狀或病灶整體灰度增加時間、輻照時間、治療強度、治療功率、治療時間以及不良反應。
1.3 消融效果評價 非灌注區(qū)體積(V1)的計算方法同子宮肌瘤。消融率指非灌注區(qū)體積占肌瘤體積的百分比,消融率=V1/V0×100%。能效因子(energy-efficiency factor, EEF)表示消融1 mm3子宮肌瘤所需的超聲能量,EEF=ηPt/1 000V1(η=0.7,P為治療功率,t為輻照時間)[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以±s表示,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者以中位數和四分位數間距表示。不同位置、類型、信號特征、增強程度病灶的消融率和EEF若為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齊或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秩和檢驗,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本組96例子宮肌瘤,分布于前壁(n=38)、后壁(n=29)、側壁(n=20)和宮底(n=9);肌瘤類型包括漿膜下(n=16)、肌壁間(n=71)及黏膜下(n=9)肌瘤。信號特征:T2WI低信號(n=18)、等信號(n=39)、高信號(n=33)或混雜信號(n=6);增強程度:T1WI呈輕度 (n=8)、中等(n=31)或明顯(n=57)強化。
2.1 HIFU治療參數及影像學結果 全部患者均經一次性HIFU治療,平均治療時間(146.58±66.81)min,平均治療功率(394.99±20.01)W,中位灰度變化時間112 s。HIFU后平均非灌注區(qū)體積為(76.78±48.51)cm3,平均消融率和EEF分別為(72.48±11.04)%和(7.45±3.05)J/mm3。術前子宮壁明顯增厚,子宮體積增大,對周圍壓迫明顯,增強掃描見不同程度強化;術后增強掃描治療區(qū)不強化(圖1)。
2.2 HIFU對不同位置的子宮肌瘤消融效果 HIFU對不同位置的子宮肌瘤消融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1.378,P<0.01,表1),且前壁消融率大于后壁(P<0.001)和側壁(P<0.01),宮底大于后壁(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位置子宮肌瘤的EEF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017,P<0.01),且前壁EEF小于側壁(P<0.01)和后壁(P<0.01),宮底小于后壁(P<0.05)。
表1 HIFU對不同位置子宮肌瘤的消融效果(±s)
表1 HIFU對不同位置子宮肌瘤的消融效果(±s)
位置消融率(%)EEF(J/mm3)前壁(n=38)78.73±7.145.96±1.55后壁(n=29)65.52±12.309.16±4.27側壁(n=20)69.49±10.288.12±2.12宮底(n=9)75.17±6.296.71±1.46F值11.3788.017P值<0.01<0.01
2.3 HIFU對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消融效果 HIFU對3種不同類型肌瘤的消融率、EEF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9.423、21.429,P均<0.01;表2)。HIFU對黏膜下肌瘤的消融率顯著低于肌壁間和漿膜下肌瘤(P<0.01),而EEF顯著大于肌壁間和漿膜下肌瘤(P<0.01)。
2.4 HIFU對不同MR T2WI特征子宮肌瘤消融效果 HIFU對T2WI低信號、等信號、高信號、混雜信號子宮肌瘤的消融率和EEF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2.137、7.378,P均<0.01;表3)。HIFU對T2WI高信號肌瘤的消融率小于低信號(P<0.01)、等信號(P<0.01)和混雜信號肌瘤(P<0.05);對T2WI低信號和等信號肌瘤的EEF明顯低于高信號肌瘤(P均<0.01)。
表2 HIFU對不同類型子宮肌瘤的消融效果(±s)
表2 HIFU對不同類型子宮肌瘤的消融效果(±s)
肌瘤類型消融率(%)EEF(J/mm3)漿膜下(n=16)74.42±6.736.87±1.46肌壁間(n=71)74.39±8.296.91±1.74黏膜下(n=9)53.95±18.3012.75±6.71F值19.42321.429P值<0.01<0.01
表3 HIFU對不同T2WI信號特征肌瘤的消融效果(±s)
表3 HIFU對不同T2WI信號特征肌瘤的消融效果(±s)
信號特征消融率(%)EEF(J/mm3)低信號(n=18)79.14±7.545.85±1.87等信號(n=39)75.81±7.306.69±1.41高信號(n=33)64.63±12.559.22±4.19混雜信號(n=6)74.09±7.247.43±1.85F值12.1377.378P值<0.01<0.01
2.5 HIFU對不同T1WI增強程度子宮肌瘤的消融效果 HIFU對不同T1WI增強程度的子宮肌瘤的消融率(F=9.691,P<0.01)、EEF(F=6.420,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HIFU對輕度強化肌瘤的消融率高于中等強化(P<0.01)和明顯強化(P<0.001)肌瘤;對輕度強化肌瘤的EEF低于中等強化(P<0.01)和明顯強化肌瘤(P<0.01)。
2.6 安全性分析 治療過程中,下腹部輕微疼痛66例,臀部及雙下肢麻木3例,骶尾部疼痛1例,均在調整治療參數和治療位置后消失。治療后1例黏膜下肌瘤患者出現(xiàn)陰道少量血性液體流出,2例輕度皮膚燒傷,均未予特殊處理,于術后數日恢復。
表4 HIFU對不同T1WI增強程度肌瘤的消融效果(±s)
表4 HIFU對不同T1WI增強程度肌瘤的消融效果(±s)
增強程度消融率(%)EEF(J/mm3)輕度(n=8)86.84±6.114.11±2.08中等(n=31)73.21±10.357.30±2.26明顯(n=57)70.07±10.448.00±3.25F值9.6916.420P值<0.01<0.05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的良性腫瘤,30歲以上女性發(fā)病率約20%~40%,并有年輕化的趨勢,其發(fā)病機制依賴于雌激素、孕激素以及生長因子、細胞因子等的相互作用[11];其生長離不開激素的介導作用,故很少在月經初潮前發(fā)生,并被認為會在絕經后消退[12]。子宮肌瘤在子宮內的生長位置不同,單發(fā)或多發(fā)肌瘤可合并子宮內膜異位,且在病理、血供、體積上有較大差異,可表現(xiàn)出月經過多、下腹部包塊、尿頻、便秘等不同癥狀。近年來HIFU技術已用于治療肝癌、子宮肌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實體腫瘤,可使病灶組織溫度在短時間內升高至60℃~100℃,通過熱效應、機械效應及空化效應使病變發(fā)生變性、壞死[4],但受病灶位置、類型、組織特點和血供等因素的影響。
本組HIFU對前壁肌瘤的消融率明顯高于側壁、宮底、后壁肌瘤,而EEF則明顯低于側壁、宮底、后壁肌瘤(P均<0.01),提示HIFU對前壁肌瘤的消融效果優(yōu)于位于側壁、宮底、后壁者,可能原因在于前壁肌瘤靶皮距小,穿透的人體組織層面薄,聲波能量衰減少,能量更易沉積;HIFU對肌壁間肌瘤和漿膜下肌瘤的EEF較黏膜下肌瘤低、消融率較黏膜下肌瘤高,可能因黏膜下肌瘤豐富的血供帶走多余熱量、影響熱能沉積所致。EEF是超聲消融子宮肌瘤重要的量化指標,其值越小,消融單位體積的肌瘤組織需要的能量越少,能量沉積效率越高,本組為(7.45±3.05)J/mm3。此外,T2WI信號強度反映肌瘤的水含量和膠原含量,高信號的子宮肌瘤含水量豐富、含膠原量低,組織吸收聲能量轉換為熱能的能力弱,達到一定療效所需要的能量較多。本研究中,與T2WI高信號肌瘤比較,HIFU對低信號肌瘤消融率高,EEF低,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提示HIFU對T2WI低信號肌瘤治療效果較好(P<0.01),與既往研究[13-14]結果相符。與增強T1WI輕度和中等強化肌瘤相比,本研究中HIFU對明顯強化肌瘤的消融率低、EEF高,原因可能在于明顯強化的子宮肌瘤血供豐富,會帶走部分超聲熱量,導致能量沉積效率低,且手術時間長,致使消融效果較差[14]。
圖1 患者40歲,子宮肌瘤消融前后MRI表現(xiàn) A.術前矢狀位T2WI示肌瘤位于子宮前壁,為肌壁間肌瘤,呈混雜信號; B.術前增強掃描示子宮肌瘤呈輕度均勻強化; C.術后T2WI示肌瘤表現(xiàn)為中間稍低信號、周邊高信號; D.術后增強掃描示治療區(qū)域無強化
治療過程中,本組66例出現(xiàn)下腹部輕微疼痛,3例臀部及雙下肢麻木,1例骶尾部疼痛,可能與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原因導致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增強有關,也可能與患者長時間俯臥于HIFU治療床有關[平均治療時間(146.58±66.81)min],如縮短HIFU手術時間,可能會顯著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碘海醇、乙醇、超聲微泡造影劑等多種增效劑的應用,有利于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10,14-15]。本組1例黏膜下肌瘤患者術后陰道少量血性液體流出,可能因HIFU損傷了部分子宮內膜所致。本組術中、術后未發(fā)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所有輕微不良反應均在改變治療策略后消失。
綜上所述,HIFU治療子宮肌瘤安全、有效,其對前壁、肌壁間、T2WI低信號、T1WI輕度強化的子宮肌瘤消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