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玲 孟令云
摘 要:《影視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中外影視精品賞析》讓充滿了聲電光影的文字,通過鏡頭表現(xiàn)法去講故事。
關(guān)鍵詞:聲電光影 文字 鏡頭表現(xiàn)法
人們喜歡看影視劇勝過看小說,大街小巷“涼涼”,但沒幾個人知道“南唐七少”。為什么?影視劇運用充滿聲電光影的“蒙太奇”表現(xiàn)手法,給人以視聽的感官刺激,這種刺激新鮮。激烈而美好,給人愉悅和長久的記憶。你可能會忘記《英雄》講的什么故事,但你忘不了金黃的落葉漫天飛舞,張曼玉和章子怡兩個美麗的紅衣女人打斗的那種散文詩一樣的美感,暴力美學(xué)美輪美奐。你也可能不會完整地敘述《紅高粱》的大概,但你忘不了那高亢的嗩吶聲拔地而起,血紅的高梁在明亮的陽光下隨風(fēng)搖擺,狂放的生命之舞超越客觀真實達到藝術(shù)層面的真實,變成一種對生命的祭奠與崇拜?!禡y heart will go on》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為蘇格蘭風(fēng)笛裊裊響起,你就會被帶入冰冷的大西洋,肝腸寸斷地想起瞬間即永恒的愛情絕唱。這就是聲,電,光,影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力量。
那么,這跟寫作文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好萊塢大咖斯皮爾伯格曾說:“電影是講故事的藝術(shù)?!倍≌f就是講故事。我們平時寫的記敘文,也是講故事,不過這個故事有點小,不夠復(fù)雜罷了。電影與寫作都是講故事的藝術(shù),只不過所用的媒介不同,電影通過聲電光影等技術(shù)手段去評,我們通過文字去講,如果我們的文字充滿了聲電光影,這要比電影有意思的多,因為電影把人物臉譜化了,音樂也設(shè)置好了,風(fēng)景也固定了,它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只要你看了《紅樓夢》的電視劇,后來再提林黛玉,你的腦子就會和所有觀眾一樣,呈現(xiàn)的是陳曉旭的臉。如果大家都沒看過這部電影,都來讀小說,那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所以,真正的高手更喜歡讀原著而不是追劇。如果我們講故事的語言里也運用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那么一部小說在人們大腦里的映像就會一人一個版,而且是絕版。這就是語言的魅力,給人足夠想象的空間和二次創(chuàng)作的機會。
現(xiàn)在我嘗試用“鏡頭表現(xiàn)法”,以電影鏡頭拍攝的方式去寫篇文章講個故事給大家看。
首先,排除第一時間想到的東西,作文貴在創(chuàng)新,你能想得到,別人也會想得到,這就是流俗。比如:水污染的原因啊,水資源的重要性啊,呼吁人們珍惜水資源啊……,老生常談,電視新聞?wù){(diào)查和采訪比我們權(quán)威多了,這是老套路。
其次,發(fā)散思維,再想,這只是一個話題,并沒要求我們非得站在科學(xué)和社會道德的高度去分析,呼吁什么。只要你講的這個故事和“水污染”掛上鉤,就不算跑題。這就簡單了。
再次,通常人們會以第三人稱的方式,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去看待社會上的許多事情,這顯得有疏離感,沒有溫度,何不嘗試角色置換,假設(shè)你就是一滴水呢?這樣講起了比較真實有感情。
如,假設(shè)“我”就是一滴水,我現(xiàn)在要講一講我的故事了。
鏡頭一:雪域高原——寂寞——干凈
(我是來自雪域高原的一滴水,千年的雪原之上,除了天是藍色,周圍全是白茫茫一片的純凈世界,甚至連飛鳥都不曾來過。我特別寂寞,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皼]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于是我懷揣好奇與夢想一路歌唱來到山腳下。)
鏡頭二:山腳下小溪——興奮——干凈
(哇,真是不虛此行!溪水潺潺,水中魚蝦你追我趕成群嬉戲,小溪邊鮮花盛開群蝶飛舞,溪邊一顆歪脖子樹,上面還有三個鳥窩。)
(作為一滴水,我是一定要到大海里去的,這是我的宿命。就像藏民磕長頭在山路,穆斯林跋山涉水要去朝圣一樣。我就這樣觀賞著美景且歌且舞來到大海。)
鏡頭三:大?!鸷撑c失落——污染
(我整個的傻掉了,大海如此廣袤深遠,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作為一滴水,我特別自豪能有這樣的家園。震撼之余,我又有些失落,大海上的貨船與游輪,漂浮的油污染和垃圾,各種各樣的噪音,讓我這個從雪域高原下來的水珠無所適從,不能適應(yīng),我暈頭轉(zhuǎn)向,不知所以地漂流到地下水道。)
鏡頭四:下水道——暈——臟
(這是個什么鬼地方?腥臊惡臭,暗無天日,我立刻就被熏得暈了過去,什么也不知道了。)
鏡頭五:外星——醒——標本
(也不知究竟過濾多久,我突然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裝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里,上面還貼著一個標簽:地球上的最后一滴眼淚。原來,我是被外星人作為標本給采集來了。)
分析總結(jié)一下。1題目是《地球上的最后一滴眼淚》,創(chuàng)意來自水資源公益廣告,呼吁大家珍惜用水,不要讓你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非常有警示作用。2轉(zhuǎn)換人稱,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講述,故事溫暖有人味。3沒有抒情和議論,更沒有對人類破壞水資源發(fā)表任何看法,只是講了一滴水起伏跌宕的命運,到底誰是改變它命運的推手,讓它不在歡快而成為被外星人研究的標本?更多的感慨留給看故事的人。4結(jié)尾并不夸張。人類早已登上月亮拿回石頭研究,霍金更是警告人類不要主動招惹外星人,那么外星生命怎么就不可能取一滴水去研究一下呢?
其實記敘文很簡單,無非就是講個故事給你聽而已。只要創(chuàng)意與表現(xiàn)方式與眾不同,就算講的有點粗糙,讓人大開腦洞的這種形式也遠勝循規(guī)蹈矩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