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英
摘 要:后進生問題一直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問題,盡管班級中后進生不多,但影響卻不容小覷,對班風、學風、校風都具有較大的反作用,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工作的良好運轉(zhuǎn),影響教學質(zhì)量。老師的責任就是加強與后進生的溝通,知其所思所想,對癥下藥,努力創(chuàng)造學生不斷進步的適宜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上進的機會。
關鍵詞:后進生 溝通
后進生是指在智力、成績、思想品德等方面比班里平均發(fā)展水平低很多的學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由于不科學的稱之為“差生”。后進生問題一直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問題,盡管班級中后進生不多,但影響卻不容小覷,對班風、學風、校風都具有較大的反作用,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工作的良好運轉(zhuǎn),影響教學質(zhì)量。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抓好優(yōu)等生,還要做好后進生的溝通轉(zhuǎn)化工作。這不僅有利于促進班風建設,提高教學質(zhì)量。做好后進生的溝通轉(zhuǎn)化工作,讓他們在學校能夠得到健康發(fā)展,是老師應盡的責任。
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的溝通轉(zhuǎn)化工作呢?
一、分析成因是溝通的前提
與后進生溝通要先弄清楚后進生落后的原因,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后進生并非是天生就落后,每個后進生都有其特殊的經(jīng)歷和導致落后的原因。教師要想溝通轉(zhuǎn)化他們,就必須先了解他們,才能掌握溝通的主動權(quán),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具有獨立個性或性格特征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自助餐”,讓學生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能接受的教學方法。作為優(yōu)秀的老師,更不要死死地盯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要找到每位孩子的閃光點,用心靈感受心靈,用情感贏得情感,從而達到良好溝通效果。
二、選擇好恰當?shù)臅r間、地點進行溝通
把握好好溝通時機,把握好溝通火候,那么溝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時,一般來說已經(jīng)自責,需要諒解;當心中充滿郁悶,需要排遣時;當取得成績,滿心歡喜,需要認同時;當處于迷茫狀態(tài),一籌莫展,需要指點時,都是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而這些情況都是屬于學生的“隱私”,所以,時間的選擇要根據(jù)工作安排情況及學生思想狀況與情緒表現(xiàn),不然學生“火”,老師也“火”,兩者硬碰硬,收到的反而是負面的效果。因此,時機選擇方面要當學生心平氣和,情緒穩(wěn)定的時候來進行。另外,場合方面也比較講究,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找學生溝通,因為那是屬于學生的“隱私”,他們一般不愿被別人知道。我們要選擇一些比較清凈易于安心,不受外來干擾的場所,應盡量避開人多的場合,使學生感到親切、自在,那樣就能使兩者暢所欲言。
三、采用賞識性溝通方式,增強后進生自信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學生需要賞識,而是賞識讓好學生越來越好;也不是差學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差學生越來越差。作為老師,不應該總是批評這個,批評那個,而對班里出現(xiàn)的好現(xiàn)象輕描淡寫或只字不提。因為一味地批評、埋怨勢必使學生產(chǎn)生頹喪情緒,甚至逆反心理,溝通效果甚微。同時要意識到,老師的評語是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實現(xiàn)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傳統(tǒng)的操行評定忽視了教育民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教師無形中將學生分為“好”與“差”,無形中使好學生更好,差生更差。為此,我在工作中嘗試將傳統(tǒng)的操行評定改為正面引導的賞識性評語,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勵。
賞識是一座橋梁,是精神相融、心靈交匯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綠色通道。在這條通道上,教師要把“師愛”灑向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當愛流入學生心田時,便會化為對知識的渴求和對老師的尊敬、對同學的友愛。這種愛必然會得到美麗的回報,這種愛是轉(zhuǎn)化后進生的靈丹妙藥。
四、積極改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營造平等溝通氛圍
人際關系不良會使學生產(chǎn)生消極情緒,并導致在認知上的消極性“偏見”,傾向于從消極方面認識對方,關系雙方處于敵對、緊張的氣氛之中,對后進生的前途和發(fā)展的破壞性可想而知了。因此老師應主動接觸學生,關心和熱愛學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一視同仁,和學生建立一種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情感交融的良好師生關系,并注意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改善同學關系,建立一種互信、健康、友好、互勉、互助的同學關系,令后進學生感到老師、同學在乎他、關心他、誠心幫助他,最終促使其學習、思想不斷進步。要注意運用班集體的力量。積極了解后進生的所思所想,通過互相了解,摘掉有色眼鏡的進行溝通。
五、建立家校聯(lián)系溝通機制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尤其是與后進生的家庭之間的溝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等,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能成為后進生的學生,絕對與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脫不了干系,有父母把他們的責任僅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和社會。當?shù)弥优煽儾顣r,教育方法粗暴簡單打罵一頓,一般后進生的家長都不大原意參加家長會,認為子女成績差沒有面子,無法面對老師及其他家長,所以召開家長會顯然不能有效地與這些家長進行溝通。老師在與家長溝通中,要藝術(shù)性的如實反映學生表現(xiàn),盡量不直接告狀,多講孩子的優(yōu)點,傳遞溫暖,感化后進生,讓他們與老師更加親近。
總之,世界上沒有甘心落后的人,后進生也不可能不渴求上進。老師的責任就是加強與后進生的溝通,知其所思所想,對癥下藥,努力創(chuàng)造學生不斷進步的適宜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上進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陳立鳳.中小學教師與家長在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11).
[2]鄭方榮.后進生轉(zhuǎn)化的點滴做法及體會[J].新教育,2015(24).
[3]卞麗宏.基于一個“后進生”轉(zhuǎn)化案例的研究與思考[J].吉林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