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個人的反抗

      2018-07-21 20:02劉哲
      青年時代 2018年11期
      關鍵詞:反抗

      劉哲

      摘 要:《馬伯樂》作為蕭紅人生的終點之作,反映了蕭紅生命后期對生存困境的深切反思和變相書寫?,F(xiàn)有文獻大多或從內(nèi)部分析馬伯樂形象,或探究其獨特的女性敘事角度,或與其他作品的知識分子相比較等等,鮮有從作者寫作心理出發(fā)探討《馬伯樂》。本文試圖將馬伯樂的一生與蕭紅的一生相勾連,探討《馬伯樂》的時代意義及在文學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對“大眾文藝”的反叛。

      關鍵詞:馬伯樂;生存姿態(tài);個性書寫;一個人;反抗

      在抗日戰(zhàn)火中顛沛流離,在香港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這些都絕非蕭紅本意。作為她人生終點之作的《馬伯樂》,不僅承擔著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女作家生命的代價,更表現(xiàn)了蕭紅生命后期對生存困境的深切反思。在抗戰(zhàn)的激越浪潮中,蕭紅以叛逆“抗戰(zhàn)文藝”的姿態(tài)展示了一個自私自利的知識分子的逃難人生。馬伯樂似乎是在孜孜以求地對抗抗戰(zhàn)時代下的生存危機,但實際上卻是自己一個人的、喪失個人意識和尊嚴的逃避式“反抗”。馬伯樂的逃亡人生,充斥著蕭紅對自身漂泊命運的自我解嘲和無限悵惘,引發(fā)了蕭紅對抗戰(zhàn)背景下國民生存意識和抗戰(zhàn)真正出路的深層探索。她用細膩的、諷刺的、始終關切人命運的筆鋒書寫著自己的獨特思考,向著主流文學發(fā)出屬于自己“一個人的反抗”聲音。

      一、 一個人的反抗:漂泊命運的自我解嘲

      馬伯樂“沒什么職業(yè),終年閑著”,于是父親常常給臉色看,太太數(shù)落,仆人不睬,馬伯樂感覺像奴仆似的“每天被虐待”,好不容易拿了父親的錢去上海經(jīng)營書店,結果書店倒閉,只好回家。從此馬伯樂在家里的地位更低了,他感到尊嚴被踐踏、自由被束縛。1929年,18歲的蕭紅因為抗拒封建包辦婚姻,初中畢業(yè)后便逃往北京,后迫于家庭壓力和經(jīng)濟拮據(jù)返回呼蘭,從此被軟禁起來。未婚夫?qū)榧s的解除更使蕭紅受到歧視。因此,她毅然決然地選擇逃走,與馬伯樂逃走幾乎是同樣的原因——無法忍受家庭壓力并渴望自由。

      盧溝橋事變一爆發(fā),馬伯樂便逃往上海。馬伯樂租了一間黑洞洞的小屋,由于經(jīng)濟拮據(jù)和得過且過的惰性,生活過得極其困窘,但他反復安慰自己“這是逃難呀”,一切皆為了求生。安定后,貧窮的他又想盡一切計謀讓太太來。物質(zhì)的困窘和精神的焦灼、孤獨吞噬著馬伯樂,這一切,也酷似因解除婚約被開除族籍的蕭紅淪陷哈爾濱旅館時的遭遇和心境。

      太太的到來讓馬伯樂的物質(zhì)需求得到暫時的保障,也暫時撫慰了馬伯樂孤獨的心靈。但馬伯樂志不在此,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求生”之旅。終于,他以悲傷的哭泣贏得了太太的金錢支持,興致勃勃地搶渡淞江橋,甚至連太太和孩子都顧不上。到了武漢,無所事事的馬伯樂又將精神追求寄托在與王小姐的愛情。隨著王小姐結婚,馬伯樂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這可怎么辦呢?第九章最后,馬伯樂又迎來了新的“光明”:新一輪的逃亡。

      馬伯樂的人生似乎是在執(zhí)著于追求尊嚴、金錢、愛情的理想生活,這是他作為“一個人”的“榮耀”,也是他對抗戰(zhàn)作出的追求個人權利的“反抗”。但虛偽空洞的社會人生從不令他安身,反而使他的惶惑與焦灼與日俱增,繼而需要尋找更大的“追求”來擺脫這種煩惱——以逃亡的方式來解決似乎總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作出對時代的“反抗”。其實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存危機。

      蕭紅的一生也縈繞著不斷逃亡以抵抗悲慘命運的噩夢。她選擇離開大陸是為了尋找安穩(wěn)的寫作環(huán)境,擺脫這些羈絆和煩惱。但香港也終不是長久之地,蕭紅永遠處在奔逃的路上,每每以為能得到解脫和安慰,卻往往是更深的痛苦。這成為了她最大的心結,使她有意無意地也賦予了馬伯樂逃個不停的人生,并從馬伯樂的人生軌跡中回顧自己以前對自身命運所作的“一個人的反抗”。馬伯樂的“反抗”命運中處處可見蕭紅的慘淡身影與惶惑心境,而馬伯樂注定繼續(xù)荒唐的“反抗”命運又像是蕭紅嘲弄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為躲避戰(zhàn)火所作出的四處逃亡的“反抗姿態(tài)”。蕭紅將人生體驗有意無意地匯入小說人物命運的塑造中,使小說獲得更深含義,即對于一個人反抗命運的方式的思索和質(zhì)疑,繼而引發(fā)了對抗戰(zhàn)時代中一個人的生存姿態(tài)更深層的探索。

      二、 一個人的反抗:生存姿態(tài)的深層探索

      《馬伯樂》中的一些群體形象,在抗戰(zhàn)時代的天空下愈發(fā)凸顯人們病態(tài)的生存姿態(tài)。如從南京去武漢的過江小汽船,“這船的乘客們不知怎么的,一路都是服服貼貼的,給蒼蠅吃,就吃蒼蠅(飯里帶蒼蠅);給開辟了一個天然廁所,也不反對,唯獨一到碼頭,大家就都超了起來?!边@些在抗戰(zhàn)時期求生存的人們,他們并非沒有作為“一個人”的意識。他們有想法、有欲望,也能夠行動起來去反抗這時代,但是他們的反抗并不是以實現(xiàn)真正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為目的,而是渾噩茫然地為了假定的理想生活奔忙,被動地接受抗戰(zhàn)社會的安排,根本不是擁有真正的“一個人”的意識去作反抗。

      蕭紅關注到了抗戰(zhàn)時代下“一個人”真正應有的反抗姿態(tài)?;蛟S是在戰(zhàn)亂中被迫輾轉(zhuǎn)各地,耳聞目睹了人們遠離抵抗的現(xiàn)實之后,她萌發(fā)了把個人追求推廣到普羅大眾當中去的想法:只有發(fā)覺自己是“一個人”,擁有真正的“一個人”的意識,為了追求以民族獨立、社會解放為根本基礎的“一個人”的幸福和權利去奮力反抗,才能撕碎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空虛命運。而且,這樣自覺的“一個人的反抗”最后必走向民族的反抗,取得抗戰(zhàn)勝利,解決真正的生存危機——民族危機下人們將淪為行尸走肉、因循茍且的悲慘命運。反之,則像小說中的人一樣,因循茍且,追求生存和食色性欲望而進行動物性反抗,永遠不可能形成民族反抗。蕭紅通過《馬伯樂》,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否定之否定”,肯定了“一個人的反抗”的生存姿態(tài)。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還是茍全性命于亂世,是融入抗爭洪流還是套入個人的小我世界,是個人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更多是由“一個人”的意識決定的。這恐怕也正是身為女性的蕭紅,不得不時常處于“一個人”的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觀點。

      三、 一個人的反抗:固守寂寞的個性書寫

      20世紀40年代初,中國正處于民族斗爭意識高亢的時期,文藝要求以“民族救亡”的實效普及開來。但由于對情緒高昂的“抗戰(zhàn)文藝”話語方式并不很認同,因而“從精神層面而言,蕭紅的思想游離在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之外,并因此受到同時代人的質(zhì)疑,乃至于批評和譴責?!痹偌由霞膊〖m纏、情感折磨,蕭紅無疑是十分寂寞的,所以說,蕭紅的寫作的確實是屬于蕭紅自己“一個人”的反抗姿態(tài)。蕭紅以叛逆“抗戰(zhàn)文藝”的姿態(tài)去創(chuàng)作,在小說中突出地體現(xiàn)為:生活化敘事。

      大量生活化敘事,在一定程度上嘲諷了抗戰(zhàn)文藝所向往的崇高,也表現(xiàn)了蕭紅關注人類自身命運。例如,小說用了細致地描寫馬伯樂不講衛(wèi)生的陋習——一律采用“刮”的辦法:“久了,無管什么東西都要臟的,臟了他就拿過來刮,鍋、碗,筷子是用刀刮?!辈⑶宜€頗為自豪,“黑皮鞋就有點像掛著白霜似的,一塊塊在鞋上起了云彩。這個馬伯樂并不以為然,沒有放在心上。他走在街上仍是堂堂正正的,大大方方的,并沒有因此而生起一絲羞怯的自覺?!边@種在戰(zhàn)爭中放棄生活追求和人格尊嚴的表現(xiàn),深刻諷刺了抗戰(zhàn)背景下的國民劣根性。這些生活敘事,體現(xiàn)了蕭紅作為一個左翼女性作家對“抗戰(zhàn)文藝”的“一個人的反抗”以及個性化的書寫。

      四、結語

      然而在認識到了戰(zhàn)爭年代如浮萍般的人生命運后,是否就意味著要像馬伯樂這樣的庸眾一樣,以“逃避”的方式去維護象征著所謂“一個人”的尊嚴?蕭紅的一生恰恰對此作出了有益探索:雖被寂寞感重重縈繞、壓抑,卻依然頑強地執(zhí)著于自己的生命姿態(tài)和寫作姿態(tài),書寫出了“一個人的反抗”。這正是告訴人們,面對被時代放逐的漂泊感和惶惑感,孤獨的“一個人”沒有逃避的余地,唯有站在時代的洪流和民族的根基上奮起反抗,才能彰顯生命的價值,產(chǎn)生真正改變命運的可能。飽經(jīng)生活苦難,蕭紅卻始終未改赤子之心,這使她的悲哀反抗不至于最后寒冷荒涼,她的“一個人的反抗”的生命姿態(tài)為時代提供了獨特的思考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劉丹.戰(zhàn)時逃難知識分子的世俗生存——以《潘先生在難中》《馬伯樂》《圍城》為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04):96-99.

      [2]唐麗麗.自我人生之路的探照——蕭紅與《馬伯樂》人物形象之比較[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05):75-77.

      [3]陳悅.生存就是逃避──《馬伯樂》人物形象剖析[J].貴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3):43-46.

      [4]李重華.也評馬伯樂形象[J].綏化師專學報,1991,(02):43-49.

      [5]冉小平.對國民性的思考和生命意義的探索——重讀蕭紅的《馬伯樂》[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4):47-49.

      [6]紀兵兵.重返《馬伯樂》——論蕭紅的生存意識與藝術個性[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6.

      猜你喜歡
      反抗
      壓抑與反抗
      自古英雄多磨難
      巩义市| 呼玛县| 昆山市| 长春市| 威宁| 天门市| 兰坪| 辽宁省| 乌拉特后旗| 旅游| 舒兰市| 宜昌市| 白玉县| 宜兰市| 吉水县| 固原市| 贞丰县| 岐山县| 中牟县| 辰溪县| 黎城县| 宜章县| 清徐县| 三亚市| 客服| 莎车县| 汉川市| 尼勒克县| 凭祥市| 永宁县| 五大连池市| 腾冲县| 迁安市| 和林格尔县| 京山县| 江都市| 民县| 随州市| 巴彦淖尔市| 法库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