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風電機組主軸用雙列調心滾子軸承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

      2018-07-22 08:30:20褚景春袁凌潘磊李少亮李英昌
      軸承 2018年6期
      關鍵詞:游隙滾子輪轂

      褚景春,袁凌,潘磊,李少亮,李英昌

      (國電聯(lián)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1 概述

      風力發(fā)電機主傳動系統(tǒng)的支承軸承選型多樣,其中雙饋式風電機組往往用2套雙列調心滾子軸承共同支承主軸,采用4點支承的布置形式,如圖1所示[1]10。該布置形式成本低且對主軸的裝配精度要求較低,在國內外雙饋式風力發(fā)電機組中應用廣泛。其中輪轂一側的軸承為浮動端軸承,其在軸向不定位,主要承受徑向載荷,隨著主軸所受載荷的變化可進行軸向移動;齒輪箱一側的軸承為定位端軸承,能進行軸向定位,可同時承受軸向載荷和徑向載荷,用來保證傳動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但使用過程中發(fā)現齒輪箱側定位端軸承偏載嚴重,易因偏載導致單列失效。

      圖1 風電機組傳動系統(tǒng)示意圖Fig.1 Diagram of drive system for wind turbine

      2 定位端軸承原結構承載特性分析

      2.1 載荷計算

      風力發(fā)電機組載荷作用方向如圖2所示[1]15,坐標原點為輪轂中心,沿主軸軸向方向為x軸,垂直x軸的方向為z軸,水平方向為y軸。在x,y,z方向上分別存在來自輪轂中心的載荷Mx,Fx,My,Fy,Mz和 Fz。

      圖2 載荷方向Fig.2 Load direction

      傳動系統(tǒng)輸入載荷作用在輪轂中心,整個傳動系統(tǒng)受力簡化模型如圖3所示,圖中:l1為輪轂中心到浮動端軸承中心的距離;l2為輪轂中心到主軸重心的距離;l3為輪轂中心到推力軸承中心的距離;l4為輪轂中心到齒輪箱重心的距離;G1為主軸重力;G2為齒輪箱重力;FRy,FRz為浮動端軸承支反力;Fry,Frz,Fax為定位端軸承支反力;θ為主軸與水平面夾角。傳動系統(tǒng)平衡方程為

      圖3 受力簡化模型示意圖Fig.3 Force diagram of simplified model

      對于定位端軸承,其所受軸向載荷和徑向載荷為

      2.2 承載特性分析

      以風力發(fā)電機組用240/600型雙列調心滾子軸承為例,其主要結構參數見表1。其他參數:l1=0.5 m,l2=1.1 m,l3=1.5 m,l4=1.8 m,G1=1 024.4 N,G2=2 350 N。根據(1),(2)式可求得在一定工況下定位端軸承所受的徑向載荷Fr與軸向載荷Fa。在接觸角一定的情況下,雙列調心滾子軸承2列滾道所受載荷與軸承的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之比有關。在不考慮軸承游隙的情況下,軸承齒輪箱一側的滾道所受載荷占整個軸承所受載荷的百分比見表 2[2]156-158,由表 2可知,僅在軸向載荷為0的情況下,2列滾子才會均勻受載;隨軸向載荷增大,齒輪箱側滾道受載的比例越來越大;當Fr/Fa≤2.575時,齒輪箱一側滾道會單列承載,葉片一側滾道不受載。

      表1 主要結構參數Tab.1 M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由于風力發(fā)電機主軸軸承轉速較低,一般不會超過20 r/min,故可不考慮離心力與陀螺力矩的影響。風力發(fā)電機工況惡劣,選取其中的4種發(fā)電工況進行分析,4種工況的風速分別為3.0~4.9 m/s,4.9~6.8 m/s,6.8~8.7 m/s,8.7~10.6 m/s。在各個工況下每隔0.05 s采集一次輪轂中心的載荷,共采集10 min,采集到12 000個載荷步,通過所采集載荷再結合(1),(2)式即可計算每個載荷步下定位端軸承所受的徑向載荷Fr和軸向載荷Fa之比,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定位端軸承在正常發(fā)電時,徑向載荷Fr和軸向載荷Fa之比在0~12之間,查表2可知齒輪箱一列滾道所受載荷可占總載荷的66.7%以上,偏載現象嚴重。

      表2 齒輪箱側滾道所受載荷與Fr/Fa的關系Tab.2 Relationship between load applied on one side of raceway of gearbox and Fr/Fa

      圖4 不同工況下軸承所受的徑向載荷與軸向載荷之比Fig.4 Ratio between radial load and axial load applied on bearing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以上分析軸承游隙均為0,實際工作中軸承均存在游隙。由于游隙的存在,在軸承受軸向力作用時,內圈會首先向齒輪箱側產生軸向位移,因而軸承葉片側的滾道變形比無游隙時更小,偏載情況更嚴重。根據經驗,在不影響軸承潤滑的情況下,軸承的游隙越小,對軸承齒輪箱側的滾道承載狀態(tài)越有利。

      3 結構改進及受力分析

      3.1 改進結構

      以上述調心滾子軸承為例,在保證軸承外形尺寸不變的前提下,將軸承外圈滾道沿中心向一側旋轉2°,軸承滾道仍為球面,內圈滾道也做相應旋轉,一列的接觸角變?yōu)?.5°,而另一列變?yōu)?3.5°,如圖5所示。改進后的結構軸承球面中心位置不變,調心的中心位置也不變,但軸承的中心與調心球面中心位置有了偏移。改進后調心滾子軸承接觸角為13.5°的一側安裝在齒輪箱側,可在不改變調心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緩解因軸向力帶來的偏載問題。

      圖5 改進后的結構Fig.5 Improved structure

      3.2 受力分析

      不考慮游隙的影響,在軸、徑向載荷聯(lián)合作用下軸承內外圈會產生相對徑向位移δr和相對軸向位移δa。假設滾子與滾道之間不存在相對滑動,滾子變形示意圖如圖6所示,δ為滾子變形量,δar為因滾子徑向變形而產生的派生軸向變形,α為接觸角,則

      圖6 滾子變形示意圖Fig.6 Deformation diagram of roller

      由以上分析可知:當給定初始的相對徑向位移 δr和相對軸向位移 δa,由(8),(9)式均可得到一組 Qmax1,Qmax2,故存在唯一解 δr和 δa同時滿足(8),(9)式。給定初始值進行迭代求解,得到同時滿足(8),(9)式的唯一解 δr和 δa,再根據(8)或(9)式計算得到2列滾道的最大載荷。

      以240/600型雙列調心滾子軸承為例,在僅有徑向載荷作用時,滾道1約受58.9%的徑向載荷,滾道2約受41.1%徑向載荷。當軸向載荷的增大,偏載現象會得到緩解。給定一組軸向載荷最大的工況分析:Fx=455.9 kN,Fy=-0.014 kN,Fz=-429 kN,My=211.2 kN·m,Mz=478.1 kN·m,分別計算結構改進前后的滾動體最大載荷與最大接觸應力。計算改進前推力軸承受力,滾子最大載荷Qmax1=0 kN,Qmax2=109.3 kN,最大接觸應力 σmax1=0 MPa,σmax2=1 614.7 MPa。結構改進后滾子最大載荷為 Qmax1=0.767 kN,Qmax2=82.76 kN,最大接觸應力為 σmax1=309 MPa,σmax2=1 471.7 MPa。結構改進后2列滾子同時承載,有效緩解了偏載現象。

      上述均未考慮游隙的作用,軸承一般僅給出軸承徑向游隙,而影響軸承齒箱側滾道承載狀態(tài)的主要為軸向游隙,調心滾子軸承的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關系如圖7所示,則

      圖7 軸向游隙和徑向游隙的關系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axial clearance and radial clearance

      式中:Gr為徑向游隙。

      對于優(yōu)化后的軸承結構,其軸向游隙和徑向游隙的關系為

      假定裝配后的軸承內圈在軸承的中心位置,改進前、后調心滾子軸承在齒箱側的軸向游隙分別為4.915Gr和4.165Gr,結構改進后軸向游隙比原結構小,游隙越小越利于齒輪箱側滾道的承載。

      3.3 有限元分析

      為驗證3.2節(jié)的理論計算結果,分別建立改進前、后軸承的有限元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內外圈及滾子材料為GCr15,彈性模量為207 GPa,泊松比為0.3。

      建立改進前軸承有限元模型如圖8所示,并進行網格劃分,采用六面體網格劃分,外圈網格數量為28 083,內圈網格數量為30 104,滾子網格數量為205 200,如圖9所示。滾子與內外圈接觸設置為線線接觸。在軸承中心創(chuàng)建一個基準點,將軸承內圈內徑面中心與該基準點綁定,按照2.1中的方法計算出推力軸承的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并在該基準點加載?;贏BAQUS對改進前軸承進行受力分析,給定一組軸向載荷最大的工況:Fx=455.9 kN,Fy=-0.014 kN,Fz=-429 kN,My=211.2 kN·m,Mz=478.1 kN·m,改進前定位端軸承外圈接觸應力云圖如圖10所示,最大接觸應力1 623 MPa。

      圖8 有限元模型Fig.8 Finite element model

      圖9 網格劃分Fig.9 Meshing

      圖10 改進前外圈接觸應力云圖Fig.10 Contact stress nephogram of outer ring before improvement

      同上述方法建立改進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結構改進后軸承外圈接觸應力云圖如圖11所示,最大接觸應力為1 433 MPa,且另一側滾道表面接觸應力最大值為293.6 MPa。改進后的結構有效緩解了偏載問題。有限元與理論計算最大接觸應力偏差在5%以內,在誤差允許范圍之內。

      圖11 改進后外圈接觸應力云圖Fig.11 Contact stress nephogram of outer ring after improvement

      4 結束語

      風電機組主軸用雙列調心滾子軸承在承受軸、徑向聯(lián)合載荷作用時易出現偏載,軸承長期處于偏載狀態(tài)會使軸承早期失效。對雙列調心滾子軸承的結構進行改進,并進行了理論受力分析及有限元分析,改進后的結構有效緩解了偏載問題,分析結果可為該類軸承的設計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游隙滾子輪轂
      抗壓痕透明粉在精車鋁輪轂上的應用研究
      上海涂料(2021年5期)2022-01-15 06:09:26
      圓錐滾子軸承半凸?jié)L子的優(yōu)化研究
      哈爾濱軸承(2021年1期)2021-07-21 05:43:10
      仿真模擬在多聯(lián)推力滾子軸承研發(fā)中的應用
      哈爾濱軸承(2021年4期)2021-03-08 01:00:52
      軸承游隙對隔爆電機的影響分析
      防爆電機(2020年5期)2020-12-14 07:04:00
      水平軸設計中軸承游隙的計算與選擇
      滿滾子徑向自鎖軸承的優(yōu)化設計
      軸承(2018年10期)2018-07-25 07:22:22
      基于CPS 的汽車輪轂制造系統(tǒng)設計
      基于ANSYS的輪轂支架結構設計
      風電輪轂鑄造技術研究
      大型鑄鍛件(2015年1期)2016-01-12 06:33:29
      雙列球面滾子軸承力學分析及滾子受載計算方法
      承德县| 三都| 都匀市| 孟津县| 获嘉县| 天水市| 三河市| 北票市| 荔浦县| 息烽县| 彭水| 特克斯县| 望都县| 新绛县| 虹口区| 崇礼县| 云阳县| 炉霍县| 革吉县| 大关县| 喜德县| 潮安县| 政和县| 杨浦区| 定日县| 茶陵县| 信阳市| 莒南县| 海盐县| 昌平区| 文山县| 沂南县| 稻城县| 莲花县| 崇信县| 克什克腾旗| 新巴尔虎左旗| 嵩明县| 杭锦旗| 封丘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