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潛意識學習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越性亟待我們開發(fā)利用,同時這也必然是動畫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本文以自身進行動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為例,探討如何將潛意識應用于動畫場景創(chuàng)作中去。
關鍵詞:潛意識理論;動畫場景;創(chuàng)作
潛意識的研究弗洛伊德并非第一人。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其實是潛意識的雛形。18世紀赫爾巴特提出意識閾的概念,認為意識并不是全部心理生活,在意識閾限以下稱為無意識活動。叔本華把無意識視為一種沖動、本能、奮進和渴望。早期對于潛意識爭論的焦點主要在于:是否有潛意識的存在?如果有,它是如何運作的,如何進行研究?
1 潛意識的構圖階段——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弗洛伊德充分認識到無意識及其動力作用的重要性,并對它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弗洛伊德認為意識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所謂前意識,是指能夠進入意識中的經(jīng)驗;潛意識是指根本不能進入或很難進入意識中的經(jīng)驗,它包括原始的本能沖動和欲望,特別是性欲望。前意識位于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扮演著“稽查者”的角色,嚴密防守潛意識中的本能欲望闖入意識中;潛意識始終在積極活動著,當“稽查者”放松警惕時,就通過偽裝伺機滲入意識中。[1]而且,他認為潛意識的心理雖然不為人們所察覺,但卻支配著人的一生。
2 潛意識的上色階段——榮格的潛意識理論
榮格,瑞士精神病學家,反對弗洛伊德以性欲來解釋一切人類行為的做法,將心靈分為意識、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三部分。個人潛意識相當于弗洛伊德使用的潛意識概念。在榮格看來,個人潛意識是相對的,其內(nèi)容是能夠被認識的,個人潛意識內(nèi)容是產(chǎn)生夢的一個重要來源。在個人潛意識中,一組組內(nèi)容會簇擁在一起,形成簇群或簇叢,榮格稱為情結,通過詞的聯(lián)想測驗法可以認識到情結的存在。弗洛伊德認為情結起源于早年生活中的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對于一些個人情結而言確實如此。但榮格認為還有一些情結的起源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些原因就根植于集體潛意識中。
3 潛意識的刻畫階段——筆者對潛意識理論的理解
現(xiàn)在潛意識的研究重點是潛意識與意識的關系及其相互影響的探討。試想如果無意識的估算功能停止,那么世界看起來就會像一團混亂的像素和顏色,而不是結合成有意義的三度空間影像。[2]
可是,如果你僅僅以為潛意識的角色只是具有低階功能,如知覺、語言理解等功能的話,那就太低估無意識處理的角色了。筆者認為,意識只是我們能夠察覺到的海上冰山一角,海底下的萬尺冰山卻是我們無論努力嘗試多久,都無法覺察到的意識以外的機制。但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利用潛意識的運作來幫我們完成一些既定的目標和復雜的心理歷程?,F(xiàn)在以筆者對于潛意識的淺顯的理解在動畫創(chuàng)作的實踐過程中來做一些應用。
4 潛意識的創(chuàng)作階段——潛意識理論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作為系統(tǒng)中有意識學習的對立物,潛意識學習不像有意識學習那樣主要依賴于理性的運作,去思考,去分析。它依靠的是想象的力量,或者說,一種直觀的理解力,讓各種精神力量渾然一體,在學習者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對某種視覺表象作出整體性而理性的把握。[3]
4.1 作品的重復瀏覽——無意識內(nèi)隱學習
這里筆者所用的是“重復瀏覽”,這要與刻意的有意識記憶區(qū)分開來??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不論在任何時刻,我們的5種感官都接收到1100萬個以上的信息。據(jù)估計,意識每秒鐘可以處理40個信息。試想,1秒鐘內(nèi)我們接受1100萬個信息,但意識卻只能處理40個,那其他1099萬多個信息怎么辦?如果造物者為我們設計了這么敏感的感官系統(tǒng),卻只有極少數(shù)的感官信息被利用,不是很浪費嗎?所幸在意識外,我們的確有利用到大量的信息。①
在這里所說的知識的掌握并不是外顯學習,即刻意學習和記憶,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nèi)隱的學習。那么,在動畫創(chuàng)作前的準備階段,筆者可以嘗試對日本宮崎駿導演的大量動畫素材進行積累,但完全不需都用意識來完成,運用潛意識這種內(nèi)隱學習的方法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它可能比有意識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和更快。事實證明,運用無意識的學習效果在量上有很大的突破。
4.2 創(chuàng)作的查找訓練——無意識過濾器
正如上面所述,我們的感官知覺可在1秒鐘內(nèi)偵測到1100萬個信息。當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就是在大腦內(nèi)的長時記憶中提取之前積累素材的階段。那么,什么樣的素材才是有用的呢?這里我們就可以運用到無意識。其實人們具有的無意識過濾器能夠審查傳入感官知覺的信息,并且決定哪些可以進入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控制過濾器的“設定”。首先我們需要快速地在腦內(nèi)形成相關表象,然后在表象中通過旋轉、縮放找到所需要的原型?,F(xiàn)在以筆者創(chuàng)作的動畫場景《窮人與富人》為例,來剖析無意識過濾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運作情況。
場景的文字描述如下:有一次,上帝來到凡間,想和凡人打交道,他來到一個地方發(fā)現(xiàn)有兩戶人家住的房子,一棟大而漂亮,另一棟小而破舊,大的屬于財主,小的屬于窮人。根據(jù)描述,可以找到文字描述的場景特點——大而漂亮、小而破舊的兩棟房子。那么無意識過濾器就會將信息送入意識層,這樣就能找到與文字對應的圖片。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設定了關鍵詞,即“大而漂亮,小而破舊”,所以在瀏覽過程中,當遇到設定的關鍵詞時,意識往往沒有覺察到,但潛意識就會立馬發(fā)信息給意識層面,這樣我們就能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相關圖片。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我們要有意識地訓練我們潛意識的這個能力,加快我們的創(chuàng)作反應速度,進而提高效率。
4.3 對作品作出預測——無意識解讀器
動畫創(chuàng)作過程是將頭腦中形成的形象外化出來的過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有一個預見性的解讀,預知筆者創(chuàng)作的圖片效果。在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人們的無意識同樣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無意識的解讀是有一個訓練過程的,這需要你在動畫創(chuàng)作上有一定的積累和經(jīng)驗的總結,這樣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無意識來解讀。
5 結語
動畫創(chuàng)作繪制過程會經(jīng)歷三種形式的圖像過程,一個是外在的素材圖像(包括影片素材、生活素材等),第二個是人腦中已存儲于長時記憶中的圖像,最后一個是繪制出來的文本圖像。學習者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如何將外在的素材圖像輸入人腦中存儲于長時記憶,以及如何將人腦中的圖像提取出來外顯于文本上。此處的關鍵就在于人腦中的圖像輸入與提取,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從理論上講,圖像訓練能夠使成績變得更好,這是因為圖像訓練能夠刺激神經(jīng)通路,使其興奮,幫助訓練者理解并建立完善的思維。這清楚地表明頭腦內(nèi)部的圖像(表象)操作與真實的肌肉運動在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的效應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我們可以將內(nèi)部的圖像操作外化于真實的肌肉運動(如奔跑)和外顯的文本上,通過興奮中心與運動相連的神經(jīng)通路被反復強化,使得表象反復操作,最終形成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
注釋:①有關科學家如何測量意識與感官系統(tǒng)的處理能力,參閱Norretranders(1998)的詳細討論。
參考文獻:
[1] 車文博.弗洛伊德文集③——性學三論與論潛意識[M].長春出版社,2004:351.
[2] 赫爾曼·施密茨.新現(xiàn)象學[M].龐學銓,李張林,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35.
[3] 楊軍.第二語言潛意識學習研究初探[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作者簡介:唐云(1988—),女,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非遺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