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鈺 彭嶸
摘 要:本文簡述了遺址元素的概念,并闡述了選擇具體遺址分析的原因和意義,論述了遺址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方法與思路,分析了目前處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托林鎮(zhèn)的古格遺址。構想遺址元素對當代設計中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工業(yè)設計以及服裝設計的影響及作用,從而為遺址元素的利用與賞析提供參考。
關鍵詞:遺址;遺址元素;古格故城;建筑色彩;服裝設計;設計符號
0 概述
第一,遺址元素的概念。遺址在考古學中的概念是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利用改造后留下的痕跡所在地,人類為了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環(huán)境對自然進行人為改造。遺址元素是對于遺址這種具象事物的抽象提煉,包括對遺址形象的輪廓提煉、色彩提煉、結構提煉以及紋樣提煉。
第二,遺址元素的優(yōu)勢。遺址元素提煉是發(fā)現(xiàn)遺址的形成原因和建造經過的過程,人類對自然的改造是主觀能動性占據了主導地位,不論是否尊重了自然規(guī)律,已存遺址均是人類活動的證明。環(huán)境改造是對生存水平提升的一種探索,對宜居的追求,不僅貼合復古潮流的趨勢,還是對人類智慧結晶的二次提煉。遺址元素是具有一定美感和智慧的集合。
遺址元素的提煉是以審美主體對客觀美的主觀感受為指導,以尊重原有遺址的形式美感為基礎,不偏移遺址在當時建造所表述的宗教含義、風俗意志等,不夸大宣揚也不貶低換意。以迎合現(xiàn)代美學的審美標準對遺址元素提取運用,對遺址的保護和文化宣傳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1 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托林鎮(zhèn)古格遺址元素提取
1.1 古格遺址城堡建筑
古格故城主體為一座自下而上、依山而建的城堡建筑,整體呈三角形。目前遺址大部分保留舊時建筑的原貌,建筑自上而下呈階梯式分布,城形似山丘。
提取古格故城遺址元素時,將正視圖作為鎖定視角,以視平線為取樣高度,利用繪圖軟件及工具將古格故城外輪廓進行等比矢量描繪,對宮殿、居所、寺廟、佛塔、洞窟等進行描繪區(qū)分,制作矢量圖形以供設計利用。
1.2 托林寺佛塔
托林寺作為古格王國建造的首座佛寺,其紅磚佛塔以軸對稱形式體現(xiàn),融合西藏、印度、尼泊爾的佛教建筑風格。托林斯佛塔作為遺址提取元素,采用輪廓線描摹的形式,制作為矢量圖形。
1.3 托林寺紅殿彩繪
托林寺紅殿內彩繪浮翠流丹,各類圖案形象生動,線條流暢精細,色彩輕淡柔和,若隱若現(xiàn)。根據遺址元素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可組合各類紋樣,進行圖形數碼化提取、組合及運用。
2 遺址元素的運用
2.1 數碼手段對遺址元素的提煉
提煉遺址元素時一般使用計算機繪圖軟件,配合掃描儀、數碼單反相機等進行描摹、取色,需注意描摹的精準性和取色時的色差,需對所得矢量圖形進行二次設計。
2.2 遺址元素的提取運用
遺址元素經數碼手段二次轉繪后,可得到豐富的矢量圖形,通過排列組合、形狀變換又可產生多種組合結果??蛇\用在當代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工業(yè)設計以及服裝設計多類設計作業(yè)中。
其中以服裝設計為例,古格故城、托林寺佛塔、紅殿彩繪以及泥塑菩薩像中的遺址元素經數碼手段提取,再經設計加工后便成為代表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托林鎮(zhèn)古格遺址的特有設計元素,其可作為服飾裝飾圖案。
3 結語
遺址元素的利用是保護遺址的另一有效手段,人們可以通過對遺跡的探訪,了解、接觸人類的生活軌跡,也可以對遺址元素進行數碼化提取和凝練,再加以二次設計,使古今對話成為現(xiàn)實。遺址元素的美是生生不息的,不僅是對美的追求,也是對舊時的懷念。
參考文獻:
[1] 宗立成.文物三維數字化設計及其實驗方法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8,30(02):127-132.
[2] 白海峰.淺析建筑遺址活化利用中的“恢復重建”[J].旅游學刊,2018,33(09):9-11.
[3] 讓紅色遺址成為永恒的記憶[J].中國老區(qū)建設,2018?(09):50.
[4] 杜樂馨.渤海上京城遺址的保護與再利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18.
[5] 張放.世界保護性工業(yè)遺址的再利用設計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4.
[6] 林世雄.現(xiàn)代主義思潮下遺址景觀探索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2.
作者簡介:梅鈺(1992—),男,甘肅張掖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2016級設計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從事環(huán)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指導老師:彭嶸,西安工程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