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嵐?jié)?/p>
摘要:布依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貴州省黔西南和黔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歷經(jīng)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的積淀和熏染,衍生出了獨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而布依族的服飾文化則是布依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布依族服飾的產(chǎn)生與變更是與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的。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民風民俗逐漸被沖淡、同化甚至消亡。因此,通過對布依族服飾紋樣進行分析,傳播布依族獨具特色的文化,提高人們對布依族的認識,弘揚少數(shù)民族文化。
關鍵詞:布依族;服飾;文化;紋樣;刺繡
中圖分類號:TS94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124-01
一、布依族服飾
布依族人們多穿藍、青、黑、白等色土布衣服。一般以婦女裝作為區(qū)別各類型的標志,冊亨、望謨一帶的布依族婦女,一般以大襟的青色短上衣還有長褲為主,配以刺梨花等圖案圍腰,戴上格子布頭帕,質樸大方。而貞豐婦女則是白色豎條紋短上衣和青色長褲為主要服飾,配上青色圍腰和純白色橢圓形盤帕,清秀典雅。各地布依族男裝為對襟短衣和長褲,老年人的服飾則更為簡潔,大多為對襟長衫或短衣長褲。
2014年,布依族服飾被錄入了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其服飾是集蠟染、刺繡、挑花、扎染、等多種傳統(tǒng)手工技藝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服飾文化。
制作服飾所用的衣料是用棉花紡織而成的,經(jīng)過傳統(tǒng)的靛染制作,染成深藍、中藍、淺藍、灰、青、紅、月白色等顏色。其中深藍、中藍則是日常生活服飾中最常見的顏色,紅色因為其染色植物的生長是有著時間限制的,一般在農(nóng)歷六月左右,所以紅色一般只用于盛裝場合。
二、布依族服飾紋樣
在布依族的服飾上有著各式各樣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一般以刺繡形式出現(xiàn),所以,布依族的服飾紋樣基本為刺繡紋樣。在衣物上通過刺繡進行裝點,為平凡單調的服裝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同時,刺繡也是衡量布依族女孩是否聰明賢淑的重要標準之一,這是她們必須學會的手藝。
布依繡,布依族人們稱為“綃哇”。布依繡歷史悠久,據(jù)現(xiàn)有文獻資料《貴州圖經(jīng)新志》記載:明代布依婦女“腹下系五彩挑花方幅,如綬”。這就表明了布依族刺繡在明代就已盛行,發(fā)展成熟并且相當精致。如若從弘治年間算起到現(xiàn)在,布依繡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布依繡來源于生活,圖案多表現(xiàn)自然事物。因為,布依人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人只是其中的一個存在,并不能改變其運行法則。但如果能把花草樹木等自然事物集合起來,就能躲避大自然中雷電、風暴等如惡魔般的事物。在方寸之間的服飾上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從表現(xiàn)對象來分類,布依族服飾圖案主要分為三類:
一是植物類,除了族花“刺梨花”,布依族婦女還會在服飾上繡牡丹、牽牛花、野菊花及不知名的野花等等,有的相互組合成花,有的花上套花、花中有花,協(xié)調統(tǒng)一。
二是動物類,動物紋飾主要有蝴蝶、鳥、雞、鴨、魚、龍、鳳以及自由更改組合的動物紋。其中,蝴蝶的運用最為廣泛。動物紋一般與植物紋組合繡制。
三是幾何類,幾何紋飾主要為幾何化的自然物象,如鋸齒紋、水波紋、云紋、雷紋、回紋、井字紋以及太陽紋、星紋、卷草紋等等。主要運用作為裝飾及隔斷。
布依族刺繡圖案的組成形式也有其一定的法則,主要有單體圖案、形體適合圖案及連續(xù)圖案。其中,單體圖案個體特征明顯,也是其余兩種組成形式的基本單位。形體適合圖案則具有一定外輪廓限制,圖案設計依據(jù)外輪廓的形來定。連續(xù)圖案可以分為二方連續(xù)和四方連續(xù)兩類,連續(xù)圖案也是布依族圖案組成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種。
三、意義與價值
現(xiàn)如今,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文物的熱情,也已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布依服飾紋樣則涵蓋了民族“圖騰”、情感表達、民風民俗等豐富的布依文化信息,是反應布依族風土人情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保護價值。
通過對其圖案的深入挖掘,讓人們對布依族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讓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