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作文可謂是高考語文的半壁江山,因此寫好作文是決勝語文高考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如何讓學生在緊張而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一篇既符合作文材料要求,又“文”“理”兼?zhèn)涞膬?yōu)秀作文,這是一線教師一直努力探索和想要突破的問題。本文通過一些教學實例,對該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高考作文文體的選擇
分析近五年全國新課標卷的作文題,從命題形式看,均為新材料作文,尤其是近兩年考察的“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這類作文材料大多以感性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從感性的材料中挖掘思維的“深井”,強調(diào)說理性和思辨性,因此寫作時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雖然在作文要求中往往有“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或不限文體)的字眼,命題者似乎淡化了文體意識,但是根據(jù)作文材料自身的特點,文體早已在材料的敘述中作了暗示。
二、議論文強調(diào)“文”“理”兼?zhèn)?/p>
孔子曾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議論文的文采,我認為更多的是強調(diào)用詞的合理、科學和謹嚴。
學生的習作中常出現(xiàn)思維的漏洞,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這兩種情況:
一是學生遣詞造句上的誤差,導致邏輯不嚴密。
如人教版必修五有這樣一則作文材料:
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個孩子掉進湍急的河里,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這個小孩的父親送她一頭牛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孔子卻對他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時魯國政府有一條規(guī)定,魯國人到國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國后再到政府去報賬??鬃拥囊粋€學生贖人后卻沒有去報賬,人們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卻嚴厲地批評了他,說他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加入墊錢贖了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了則說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學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裝沒有看見。
在學生的習作中有這樣的段落:
1.孔子的兩個學生,他們做事之前沒有考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為什么孔子的態(tài)度卻不相同呢?我認為接受牛的學生是站在整體上來行動的,他謀的是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雖然大家都在議論他的貪心,可與大義相比,這些議論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而另一個學生,走的是相反的路線,博給自己一個好名聲,卻讓許多本可以被贖回來的奴隸永留他鄉(xiāng)。
2.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小到雞毛蒜皮的事,大到至關(guān)重要的事,無不直接或間接地與利益掛鉤。于是義利兼得,也便成了許多人的價值追求。
這些片段的立意,都是切合材料的內(nèi)容的,但是在提出論點的時候,卻犯了邏輯性問題。
二是在論述觀點時,邏輯性不強。
如在學生作文《真實無疑是人生的“財富”》中有這樣幾段:
真實是一支彩筆,為人生增添色彩。
真實是做人的原則基礎(chǔ)。我們都知道南航校花陳都靈的大笑,曾風靡網(wǎng)絡(luò)。讓許多人都唏噓不已。靜坐如一枝玫瑰花芬芳美麗。但當遇到開心的事時,那種控制不住的笑,我覺得這非常的真實,也不像某些做作的人,為了樹立一個“作死”的形象去刻意掩飾自己,迎合別人。
陳都靈的大笑和傅園慧的表情包都展示了她們最真實的模樣,也讓我們?nèi)チ私獾剿齻優(yōu)槿颂幨碌膽B(tài)度,不迎合別人來委屈自己。
真實是一朵鮮花,綻放人生的光彩。
我們都知道“立木為信”的故事。秦國時期,商鞅變法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信任,他在咸陽城南門立了一根木頭宣城如果誰把它扛到另一個城門,就可以得到重賞。然而當時官員在百姓心中的信譽很低,沒有人敢上前嘗試。隨著賞金的增加,有一個人勇敢的站了出來,把木頭扛到了約定位置,體現(xiàn)了商鞅的真實。
“真實是一支彩筆,為人生增添色彩”是文章的分論點之一,作者選取南航校花陳都靈無所顧忌地大笑,釋放天性來進行論述,但在分析的時候,作者只關(guān)注了她的真性情,卻并沒有涉及到如何為她的人生增添色彩。而有關(guān)商鞅真實的事例,則更加偏離了論點“真實是一朵鮮花,綻放人生的光彩”這一論點,同時,“有人勇敢站出來把木頭扛到了約定位置”,這如何體現(xiàn)商鞅的真實?作者忽略了事例與論點自己的關(guān)聯(lián)。
三、解決方案:強化思維訓練
針對學生議論文寫作中常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說理性不強,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思維訓練的方式應該多元化。
一是加強學生語言邏輯的訓練。必須明確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邏輯關(guān)系,并且學會用精準的語言表述這些關(guān)系,比如因果關(guān)系“從最淺層的方面看……從深層來看(……行為背后,更體現(xiàn)了)……從本源(本質(zhì))上看……”“……為何有爭議,大概就是兩點使然”等;讓步關(guān)系可以表述成“誠然,……但是……”“或許,……但是……”等;還有假設(shè)、比較等等。一方面要牢記這些表達,另一方面還要在實例分析中運用它們。
二是強化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縝密性。針對一則材料,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不斷追問,挖掘思想的深度;思想要與時俱進,不墨守成規(guī),以辯證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三是強化閱讀訓練。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近年來的高考作文材料更加傾向于選擇時事熱點材料,因此時評文章理應成為我們重點閱讀的文本。時評類文章可以體現(xiàn)人們不同的思維角度,思想的深度,學生可以從中學會多元思考,形成理想判斷的思維習慣。
議論文側(cè)重于說理,是一種實用性極強的文體,而學生還不具備通脫透徹的說理及邏輯推演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在高中生議論文“文”“理”兩個方面下功夫。
★作者通聯(lián):華中師范大學來鳳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