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順之
當前,新課程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在實際層面仍重視不夠或存在不少誤區(qū)。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币虼耍瑯嫿ㄕZ文教學閱讀與寫作的橋梁,探索基于閱讀背景下的學生寫作導練,理應成為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的重點。
一、閱讀與寫作的教學誤區(qū)
在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編排中,文本閱讀是主體,寫作只是閱讀模塊的附庸。教師花了大功夫在閱讀教學上,閱讀教學多,寫作教學少,比重失調(diào)。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
1.閱讀教學目標相對狹隘,閱讀方法落空
在現(xiàn)行的高考體制之下,急功近利的程式化閱讀教學十分常見。這也催生出學生為考而讀、為分而背的僵滯閱讀積習。教師對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寫作意圖等都是標準化解讀,忽視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缺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個性化交流。教師過分強調(diào)答題技巧、答題思路和答題模式,卻忽視了文章的創(chuàng)作技巧和語言運用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學生只有形成獨立的閱讀體驗,才能理解文章內(nèi)在的語言和思維構建。
2.忽視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獲得
寫作需要經(jīng)驗,而經(jīng)驗來源于實踐。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決定了學生經(jīng)驗的狹隘性,而閱讀的經(jīng)驗應該成為學生獲得寫作經(jīng)驗最重要的途徑??墒乾F(xiàn)在的閱讀教學要么把閱讀文本簡單當作考試的材料,要么當成講解技巧的工具。淡化了文本“經(jīng)驗”的功能。文本閱讀與學生生命本真狀態(tài)的暌隔,使學生始終未能進入閱讀的積極狀態(tài),日久自然生厭。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大膽探索,找到一條閱讀教學的新路。
3.寫作教學的無序與無效
現(xiàn)在的作文課教學無序,教師無為,教學無效,作文無美。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作文教學的無序。在作文教學上,大多數(shù)的老師沒有具體的作文教學計劃,只是有一個粗略的寫作打算,訓練內(nèi)容和目的都是隨機的。這樣的作文訓練,只能是高耗低效。長此以往,導致學生沒積極性,老師沒主動性,作文教學陷入困境。
二、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閱讀與寫作互為表里,我們應講求工具與人文的交替為用,走“以讀哺寫,以寫促讀”的教學之路。
1.以生為本,在閱讀中激發(fā)寫作動機
以生為本,一要突出學生主體閱讀地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確立民主教學的思想,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學習平臺,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主體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自主探究的閱讀行為中去。二要引導學生重視個體閱讀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去體驗情感,領悟作者的構思,參與作者的創(chuàng)造,對作品中的“空白”進行再創(chuàng)造,形成自己新穎獨創(chuàng)的見解。三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寫作動機。學生有了真正獨到的理解與感悟,就會產(chǎn)生表達的沖動;學生有了真正的思考與創(chuàng)見,就會產(chǎn)生嘗試創(chuàng)作的欲望。
2.文本引路,在閱讀中領悟寫作方法
首先,借文本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語感就是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理解能力。閱讀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鮮明的語感。其次,借文本閱讀指導學生積累材料。語文閱讀應把積累語言作為基礎目標,讓學生的語言倉庫豐富起來。再次,借文本閱讀教導學生寫作方法。要寫好作文,借鑒與練筆是缺一不可的。對于寫作借鑒而言,就是要通過文本閱讀,借鑒課文創(chuàng)作的成功范例,發(fā)揮課文對寫作的指導作用。教師可利用文本立意、構思、表達、格式等方面的成功之處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訓練指導。
3.品味鑒賞,在閱讀中訓練寫作能力
其一,分析鑒賞文本主旨,提高學生立意能力。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逐步懂得了文章的命題、取材、構思等都應該是圍繞文章主題表達需要而確立的,在閱讀中就會有明確的分析指向,形成良好的閱讀分析習慣,自主地去探求作者命題的用意、取材的目的、構思的方法,從而準確把握并深刻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其二,賞析玩味文本語言,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語言是文章思想的載體,語言的駕馭能力關涉到文章創(chuàng)作的成敗。其三,梳理分析文本結構,提高學生謀篇能力。結構是文章層次思路或行文脈絡的反映,而寫作的布局謀篇,就是作者圍繞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寫作意圖,合理地結構文章,使文章的各部分能夠構建成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
三、重視有序的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的序列可分為:內(nèi)容思維序列和文體方法序列。
內(nèi)容思維序列是隨著教材中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展開,即強調(diào)在閱讀的基礎上寫作。具體內(nèi)容大致可概括為:
1.人與自然,主要是感受自然,體驗風物美。比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聯(lián)結,因為借景抒情類散文在意象的選擇、意境的營造上與借景抒情類詩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會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
2.人與社會,主要是感受家庭,體驗親情美;感受交往,體驗友情美;感受交際,體驗人情美;感受風俗,體驗風情美;感受時代,體驗崇高美。比如,在教學中外傳記作品時,把杜甫、貝多芬、沈從文聯(lián)結在一起,使知識呈網(wǎng)狀結構而后進行寫作訓練。
3.人與人生,主要是感受歷史,體驗悲壯美;感受藝術,體驗形象美;感受科學,體驗理性美;感受人生,體驗人性美。比如,教學《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烏衣巷》等,通過“借古諷今”,來探尋文章間相似的寫作思維。
文體方法序列要結合對課文寫作特點的分析,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對寫作教學的關鍵鏈接。
1.模仿表達訓練。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教材選用的都是優(yōu)秀典范的作品,就課文中的語句進行仿寫或改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向大家學習語言的習慣。模仿訓練可以與課堂練筆結合起來,遵循片段性和連續(xù)性原則。
2.文體類別訓練。現(xiàn)在學生寫作文體意識模糊是個很大的弊病。其實詩人用詩思維,散文家用散文思維,小說家用小說思維,優(yōu)秀的作者,往往得益于不同尋常的文體敏感。如果某一階段閱讀教學集中在散文,就應指導學生進行散文寫作訓練,使寫作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閱讀如水,寫作如魚,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既是我們當下語文教學所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目標,更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生命成長的長遠要求。
★作者通聯(lián):云南通??h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