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柱興,呂金旗,栗智鵬
掃碼了解更多
鎂合金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彈性模量佳、吸震減振好、能全部回收利用的特點,采用鎂合金材料制造汽車輪轂是繼鋁合金材料后最佳的輪轂材料,可提高汽車的操控性能、加速性能和制動性能,且能省油10%~14%。
相對傳統(tǒng)的鋁合金輪轂,鎂合金輪轂具有重量更輕、力學性能更好等優(yōu)勢。隨著汽車輕量化和汽車工業(yè)節(jié)能減排環(huán)保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鎂合金輪轂會被應用于汽車上。
由于鎂合金材料的晶粒粗大且晶格呈六角方形排列,在常溫下晶粒位錯滑移度很低,難以塑性變形;在高溫塑性變形時,變形溫度范圍較窄,且對變形速率、變形速度的控制要求十分敏感。
(1)鎂合金輪轂毛坯的鑄造成形 在當前技術背景下,鎂合金汽車輪轂多采用鑄造成形工藝,鑄造工藝的優(yōu)點是生產效率較高,鑄造設備、技術成熟。
比較成熟的鎂合金汽車輪轂成形生產工藝,有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研究所的低壓鑄造法,還有中北大學的先鑄后鍛二步法,雖然生產效率較高,但是存在較多問題,例如鎂合金汽車輪轂組織不夠致密,組織成分不夠均勻,以及成形輪轂機械強度較低等缺點。
(2)鎂合金輪轂毛坯的鍛造成形 鑒于鎂合金材料的材料性能,本文以AM81M牌號鎂合金為例,提供了一種生產效率較高,能夠提高鎂合金汽車輪轂組織致密性,以及可獲得組織成分均勻、機械強度較高的鎂合金汽車輪轂鍛造生產工藝。
具體鍛造生產工藝如下:
步驟一,將鎂合金棒料加工成圓柱形毛坯,毛坯形狀如圖1a所示,經過毛坯加熱爐中加熱,毛坯爐加熱溫度控制在350~410℃,預熱1~1.5h;同時對鍛造模具預熱,使模具表面溫度達到380℃±10℃。
步驟二,將鎂合金棒料從加熱爐中取出并通過轉運裝置快速轉運至初鍛工序。起動液壓鍛造機(40000kN)將鎂合金棒料鍛壓成盤狀毛坯,鍛壓時間控制在30s,成形后盤狀毛坯如圖1b所示。
步驟三 ,將盤狀毛坯通過轉運裝置轉運到中間加熱爐中加熱,中間爐加熱溫度控制在350~410℃;起動初成形液壓鍛造機(40000kN)將盤狀毛坯鍛成初成形輪轂,初成形輪轂如圖1c所示。
步驟四,將初成形輪轂通過轉運裝置轉運到精成形中間爐中加熱,加熱溫度控制在350~410℃;起動精成形液壓鍛造機(60000kN)將初成形輪轂鍛壓成精成形輪轂,精成形輪轂如圖1d所示。
步驟五,將精成形輪轂通過轉運裝置轉運到精準成形中間爐中加熱,加熱溫度控制在350~400℃ ;起動精準成形液壓鍛造機(60000kN),將精成形輪轂鍛成精準成形輪轂,精準成形輪轂如圖1e所示。
步驟六,對精準成形輪轂進行輪輞旋壓定形,將精準成形輪轂通過轉運裝置轉運到鎂合金汽車輪轂成形模具上,進行輪輞旋壓定形,完成鎂合金汽車輪轂的鍛造。
采用上述鍛壓工藝加工成形的鎂合金輪轂,內部組織致密,表面無裂紋、折疊等鍛壓缺陷。
(3)鎂合金輪轂毛坯的鍛造成形優(yōu)點 該鎂合金汽車輪轂鍛造生產工藝,在鍛造過程中通過加熱爐對鎂合金棒料及各工序坯料進行加熱,并通過多個轉運裝置進行轉運,縮短了鍛造時間,生產效率較高,獲得的鎂合金汽車輪轂組織致密,成分均勻,機械強度較高。
鎂合金與鋁合金及黑色金屬相比,鎂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可在高切削速度和大進給量情況下進行強力切削,采用這種方式可提高鎂合金輪轂的機加工效率;但是采用這種加工方法的同時,會造成鎂合金輪轂產生較大的應力變形,因此需要采用相應的熱處理工藝,以消除應力,減少輪轂變形。
(1)鎂合金輪轂鍛造后的機加工工藝 通常情況下,成品鎂合金輪轂重量只有5~6kg;而鍛造成形后的鎂合金輪轂毛坯重量為8~9kg,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對鍛造后的鎂合金輪轂進行切削加工,去除多余的金屬,獲得輕量化輪轂。因為輪轂的輪輞占整只輪轂重量的60%~70%,所以輕量化加工方法主要涉及輪轂的輪輞減重。
本文以鎂合金輪轂輪輞機加工為例,簡述采用CNC立車加工鍛造鎂合金輪轂輪輞的機加工藝,具體工藝詳見附表。
圖1 鎂合金輪轂鍛造工藝示意
鍛造鎂合金輪轂輪輞CNC機加工工藝
由附表可見,鍛造鎂合金輪轂輪輞的機加工工藝,包括對鍛壓后輪轂粗機加工,然后經過兩次精機加工,最后對輪轂進行第三次精加工。
在粗機加工工序中,因為去除金屬較多,所以CNC機床的轉速通常選取得較低,控制在1500r/min以下,采用這種機加工工藝,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輪轂輪輞變形。同樣,為了減少輪輞變形,在第一次精機加工序、第二次精機加工序,將CNC機床的轉速控制在1500r/min以下,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輪輞變形。
需要注意的是,鎂合金在機加工過程會產生較大的熱量,而鎂合金的燃點低于熔點,根據(jù)生產經驗,當鎂合金切屑的溫度達到其熔點600℃時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相結合,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因此,鎂合金輪轂機加工時要合理地采用切削液,尤其是在第三次精加工時,要加大切削液供應量,降低切屑的溫度;同時,主軸轉速盡量控制在3000~4000 r/min,減少鎂合金加工時產生的熱量,避免鎂合金燃燒而發(fā)生安全事故。
(2)鎂合金輪轂機加工過程中的熱處理工藝 鎂合金輪轂在機加工過程中因切削產生的變形量,可以通過特定的熱處理工藝進行校正。通常在鎂合金輪轂粗機加工序后采用特定的熱冷循環(huán)處理工藝,消除因應力產生的變形,減少輪轂的后續(xù)機加工誤差。
在輪轂的粗機加工序后,采用的熱處理工藝包括:
步驟一,將鎂合金輪轂熱處理去應力溫度設定在140~150℃,保溫時間為6h,隨爐冷卻至室溫。
步驟二,隨爐冷卻至室溫后,進行冷處理,工藝方法為在低溫-40℃環(huán)境下保持4h。
步驟三,冷處理后,將輪轂在室溫下保持4h。
步驟四,在室溫下保持4h后,繼續(xù)在低溫-40℃環(huán)境下保持4h,然后在室溫下保持4h。
經過大量生產數(shù)據(jù)驗證,采用該熱處理工藝,可以有效地消除因機加工產生的機械殘余應力,減少輪轂變形量。
通過輪轂彎曲疲勞試驗驗證,當彎曲載荷在5.73kN·m時,鎂合金輪轂的疲勞壽命/循環(huán)次數(shù)可以達到75萬LC,而鋁合金輪轂的疲勞壽命/循環(huán)次數(shù)只有13萬LC,如圖2所示。
圖2 鎂合金與鋁合金輪轂的疲勞壽命/循環(huán)次對比
通過材料試驗驗證,以A M 8 1 M牌號鎂合金做成的輪轂,其極限抗拉強度≥300MPa,硬度≥70HBW,伸長率≥8%,疲勞強度σ≥160MPa;而以A356.2為代表的鋁合金輪轂,其極限抗拉強度≥220MPa,硬度≥50HBW,伸長率≥2%,疲勞強度σ≥150MPa。
綜上所述,鎂合金輪轂更符合汽車輕量化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