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煒雯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問題導學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問題串”是問題導學式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問題串”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層次性的學習,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設計情境式、引導式、梯度式“問題串”,可促進學生迅速厘清思路,把握問題核心,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關鍵詞]問題串;高中生物;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7-0082-02
“問題串”就是以某一問題為中心,設計出的一系列圍繞中心問題的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組。在“學為中心”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串”十分重要,通過“問題串”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層次性的學習。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情境式、引導式、梯度式“問題串”,以此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生物學習。
一、設計情境式“問題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保證所設計的問題背景是真實、完整的。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理想模型進行教學,所以當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情境性式“問題串”,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煉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1.基于原有認知,設計矛盾式“問題串”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問題情境的思考和探究中,教師可借助矛盾式“問題串”引發(fā)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沖突,從而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嚴謹性。
例如,《細胞分化》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細胞能分裂和分化出多個不同的細胞,這些細胞中每一種都包含了不同的蛋白質”這一知識,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教學重點,深刻理解細胞分化的本質內涵,我為他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串”:①我們學過有絲分裂,是不是細胞在有絲分裂后形成的細胞內都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②既然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那么利用中心法則進行分析就能得出其合成的蛋白質也是相同的,然而在不同的細胞里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蛋白質,是什么原因呢?這兩個問題有效地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對問題的探索之中。
2.基于生活實際,設計生活化“問題串”
教師在教學生物時,應致力于讓生物知識回歸本真,使學術形態(tài)的生物知識能有效地過渡為教育形態(tài),緊密聯(lián)系抽象的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就人教版生物教材來看,每節(jié)內容的開始都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導入新課的,而且基本上與學生所經歷的生活是相近的,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熱情得到了有效地激發(f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串”。
例如,在教學《性別決定》這一課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以下“問題串”:①在一個偏遠的山區(qū)里,有一個婦女接連生了四個女兒,沒有生出兒子來,鄰居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她自己也開始郁郁寡歡起來,覺得生不出兒子是自己的錯。你們覺得女人是決定生男生女的主要因素嗎?②請大家對初中生物知識進行回憶,說一說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決定了生男還是生女。
以上案例中,利用學生有感知的生活實例來結合生物知識設計“問題串”,能夠刺激學生聯(lián)系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挖掘出問題核心,并提出適當猜測,然后找出相關依據(jù)來驗證。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了探究,使新知識的學習形式得到了改變,從而使生物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了從學校到社會的轉換。以充滿生活氣息的“問題串”來進行指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增強,同時學生通過親自對問題的探討,也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二、設計引導式“問題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引導式“問題串”,以此引領學生進行生物自主學習。
1.基于過程性知識,設計引導式“問題串”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一些生命活動過程的生物學知識,在教學這一些內容時,引導學生體驗生命活動的過程十分重要。為了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可以先給他們播放動畫視頻,或者讓他們先閱讀課本,去感受變化的過程,有了形象化感悟后再讓學生按照一定的分段標準對整個過程進行分段,并通過探究得到各段之間的相關性,最后再把各階段進行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他們設計引導式“問題串”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一課時,我讓學生先仔細觀察書本上所繪制的“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然后讓他們基于以下“問題串”展開討論:①哪些物質是光合作用的反應物?整個過程的最后生成了什么物質?②試著將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劃分為兩部分,并說說劃分的理由。③光反應在哪里進行?在物質和能量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④暗反應在哪里進行?在物質和能量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⑤光反應和暗反應二者之間相互為對方提供了什么?⑥光合作用的總反應方程是怎樣的?實質上有哪些特征?
這樣,以“問題串”為指引,學生就能夠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并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2.基于發(fā)現(xiàn)性知識,設計引導式“問題串”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發(fā)現(xiàn)性的生物學知識,教師要善于為他們設計引導式“問題串”,以此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這一些生物學知識進行發(fā)現(xiàn)。
例如,在教學《身邊的生物科學》一課時,我給學生呈現(xiàn)了以下一段資料:“隨著生物科技的發(fā)展,遺傳病已經可以通過基因治療的手段來治療了,其主要是通過體內途徑和體外途徑來展開治療。體內途徑就是在轉基因技術手段的幫助下,在患者對應的受體細胞中導入帶有治療作用的基因(也稱其為目的基因),然后在體外進行培育,再把增殖出來的基因引入患者體內,從而實現(xiàn)對缺陷基因的彌補或修正;而體外途徑則是借用一定的載體,把帶有治療作用的基因導入患者的受體細胞中,實現(xiàn)對先天疾病的治療?!被谶@一段資料,我給學生設計了以下引導式“問題串”:①這段話里有哪些詞比較關鍵,請找出三個并給出說明。②請對基因治療的途徑進行復述。③這段話中對基因治療的介紹你覺得可行嗎?
這三個問題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各有側重,問題①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問題②則重在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問題③則是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資料的“陷阱”。對于問題的分析,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學生在不斷地挖掘中,發(fā)現(xiàn)了教師所設的“陷阱”,并對因“陷阱”而造成的錯誤進行了改正。學生在如此的內悟和內省中,深刻地理解了所學知識,提升了獨立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設計梯度式“問題串”,推進探究進程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學生來說,高中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他們的探究性學習過程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梯度式“問題串”,以此推進他們的探究進程。
1.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梯度式“問題串”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教育家維果斯基提出的,他認為要想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教師應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保證所設計的問題難度與之匹配。如果難度太低,就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相近,無法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望;而若是難度太大,就會偏離“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無法投身于對知識的有效探究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他們設計梯度式“問題串”。
例如,在教學《基因在染色體上》一課時,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果蠅實驗”對相關的結論進行討論,我在充分把握學生學情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串”:①在這幾組雜交實驗中,要判斷果蠅的顯性性狀應該通過哪組實驗?請說明理由。②孟德爾分離定律能用于對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分析嗎?③實驗現(xiàn)象有沒有和孟德爾分離定律存在差異?④假如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我們以W來表示它,那么你能把摩爾根所進行的果蠅雜交實驗的遺傳圖用這兩個字母進行表示嗎?⑤倘若你就是摩爾根,你在完成這組實驗后,你怎么對果蠅的白眼性狀遺傳進行說明?
以上“問題串”中的問題是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對于學生來說難度適中,因此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相應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2.基于個性差異,設計梯度式“問題串”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要關注每個學生對學習的個性化需要,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怎樣才能保證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高效性,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呢?教師先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面的掌握,然后根據(jù)學生學習層次的差異適當劃分學習小組,并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小組設計適合他們的梯度式“問題串”。
例如,在教學《DNA雙螺旋結構》一課時,我把準備好的DNA分子的結構模型展示給學生觀察,并設計以下“問題串”:①看到這個DNA分子的空間結構,你們有什么感覺?它屬于什么形狀?②DNA分子在空間上,內外側各由什么組成?③內側的堿基對是如何進行排列的?④請根據(jù)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利用對DNA分子的有關學習來動手做出DNA分子模型。⑤將自己做的DNA模型與其他同學進行對比,看看有哪些差別?
這一組“問題串”中,首先利用前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掌握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特征,為制作模型打基礎。后面緊跟著兩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以刺激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而且還同前面所學的DNA分子的結構特征進行了呼應。這樣的“問題串”利用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結構體系,讓學生形象地認識了抽象的生物結構,并能清晰地對其結構特征進行描述。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利用“問題串”引領學生開展生物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問題串”的指引下,能迅速地厘清思路,把握問題核心。在生物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學生也實現(xiàn)了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當然,在此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問題串”的設計外,還應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評價,以評價來推動學生,從而保證學生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有效地探究每一個問題,保證每個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