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醫(yī)學(xué)技術(shù)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CT增強掃描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日益廣泛。Solomon[1]研究顯示:美國每年約有2 500萬人需靜脈注射對比劑(contrast media,CM)行增強檢查,而我國2007年對比劑用藥金額也已高達10.98億元[2]。目前常用的CT或MRI增強對比劑為水溶性非離子型對比劑,其滲透壓明顯高于血漿滲透壓,黏稠度較大,容易發(fā)生靜脈外滲[3],造成局部組織間液濃度驟高、液量劇增,形成局部組織水腫,壓迫血管,導(dǎo)致組織供血減少,加重組織缺血、缺氧,局部組織腫脹、疼痛,嚴重者可造成組織壞死、肢體功能障礙[4]。近年來,國內(nèi)護理同行雖然對對比劑滲漏和外滲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5-8],但滲漏處理方法仍未獲得統(tǒng)一,處理效果也不確切。我科采用不同劑型利多卡因外用治療對比劑滲漏,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科行CT或MRI檢查,靜脈注射對比劑后發(fā)生滲漏的病人60例,隨機分為4組,設(shè)1組對照組(50%硫酸鎂)及3組觀察組(不同劑型利多卡因),觀察組分A組(2%鹽酸利多卡因溶液)、B組(2%鹽酸利多卡因膠漿)、C組(5%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每組15例。各組病人穿刺部位均為上肢粗直、彈性較好的靜脈,滲漏范圍為8.0 cm×13.5 cm~9.0 cm×15 cm,組織無壞死,腫脹部位表面無水泡形成。根據(jù)肢體腫脹、感覺和血運狀況將滲漏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度為局部穿刺點周圍腫脹較局限,范圍不超過5 cm,表現(xiàn)為針刺局部皮丘樣腫脹;中度為腫脹范圍超過5 cm,未明顯超越關(guān)節(jié),局部肢體感覺及血運正常;重度為腫脹范圍明顯跨越關(guān)節(jié),穿刺部位腫脹、前臂因腫脹而飽滿、皮膚蒼白,有感覺或肢體血運異常。病人年齡、性別、腫脹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4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
對照組采用50%硫酸鎂溶液局部濕敷。根據(jù)滲漏范圍取4層大小適度的無菌紗布,用50%硫酸鎂溶液完全浸潤,以不滴水為宜,外敷于滲漏部位,覆蓋范圍超過腫脹部位2 cm,外層加蓋塑料薄膜以避免紗布水分蒸發(fā)。濕敷期間指導(dǎo)病人抬高患肢。觀察A組采用2%鹽酸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濕敷,濕敷方法同對照組。觀察B組和觀察C組分別用棉簽將2%鹽酸利多卡因膠漿和5%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滲漏部位皮膚,每次涂抹量為(0.15 g~0.20 g)/cm2,外層加蓋塑料薄膜。
①起效時間:藥物起效為局部疼痛減輕,局部組織張力減小。②治愈時間:治愈標(biāo)準為局部疼痛消失,腫脹消失,血管彈性恢復(fù)。③對比劑滲漏治療有效率:顯效為滲漏處理1 h后,局部疼痛明顯緩解,4 h后腫脹消失,血管彈性恢復(fù);有效為滲漏處理2 h后,局部疼痛明顯緩解,12 h后腫脹消失,血管彈性恢復(fù);無效為滲漏處理24 h后,局部腫脹消退緩慢,血管彈性恢復(fù)緩慢,仍有疼痛??傆行Ю龜?shù)為顯效例數(shù)與有效例數(shù)之和。
表2 4組藥物起效時間及治愈時間比較
表3 4組對比劑滲漏治療有效率比較 例(%)
利多卡因為醫(yī)院常用藥物、價格低廉、使用方便,臨床上使用廣泛。但目前臨床上研究多集中于2%利多卡因,5%利多卡因應(yīng)用研究較少;劑型集中于利多卡因溶液,利多卡因乳膏或膠漿應(yīng)用研究較少。我科通過對不同劑型利多卡因療效進行對比研究,結(jié)果顯示:4組藥物起效時間、治愈時間、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其中觀察B組與觀察C組起效時間、治愈時間相對較短,其治療總有效率均為100%,表明采用2%利多卡因膠漿和5%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療對比劑滲漏有一定療效,可為臨床處理對比劑滲漏提供方法及理論指導(dǎo)。
利多卡因為酰胺類局部麻醉藥,具有表面麻醉、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充微小動/靜脈、促進滲出液吸收與回流,消除腫脹的作用[9],它能滲透皮膚,一般藥效維持時間約1.5 h[10]。2%鹽酸利多卡因膠漿與5%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均是通過其中的利多卡因成分起到局部麻醉作用。利多卡因膠漿是利多卡因加適量去泡劑、黏合劑制成的淡黃色液體,其賦形劑能均勻附著于黏膜,并延緩藥物釋放,減慢黏膜對藥物的吸收,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至4 h左右[11];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中含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彌散廣、穿透力強、無明顯擴張血管作用的特點,丙胺卡因則易于分解,毒性低、起效慢、持續(xù)時間長,二者復(fù)合應(yīng)用可以加強麻醉效應(yīng),具有起效快、持續(xù)作用時間長的特點,其起效時間為5 min~10 min,持續(xù)時間為2 h~3 h[12]。與2%鹽酸利多卡因溶液易揮發(fā)、持續(xù)時間短相比,2%鹽酸利多卡因膠漿與5%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因均有局部皮膚涂抹不易揮發(fā),作用時間延長的優(yōu)勢,可長久保持對比劑滲漏治療過程中的濕敷效果;且利多卡因膠漿及乳膏涂抹后不需要紗布外敷,病人肢體活動自如,不適感減輕;對護理工作者而言,2%鹽酸利多卡因膠漿與5%復(fù)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療操作簡單,可以減輕護理工作量。50%硫酸鎂濕敷的高滲作用可促使局部組織水腫在短時間內(nèi)消退,減輕組織損傷[13],但在具體操作中,由于很難使硫酸鎂紗布始終保持一定濕度,致使藥物在局部有效時間縮短,無法達到預(yù)期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觀察不同劑型利多卡因外用治療對比劑滲漏的療效,可以為臨床醫(yī)護人員治療對比劑滲漏提供方法及理論指導(dǎo),為提高對比劑滲漏的治愈率、縮短治療時間、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滿意度提供可能。但鑒于本次研究對比劑滲漏處理例數(shù)較少,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保證研究結(jié)論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