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7月25日文章,原題:對中國學生的簽證限制引發(fā)學界擔憂特朗普與中國的對抗開始在美國學術(shù)和研究機構(gòu)蕩起波浪,華盛頓針對一些中國公民的簽證打壓,令美國高等教育界不知所措。美教育人士和學術(shù)機構(gòu)擔憂,這種額外審查或?qū)⒆璧K科學創(chuàng)新、疏遠有才華的申請人、進一步加劇對在美華人科學家的攻擊。
一些美國學者正疲于應付此類日益增多的情況。上月佐治亞州召開的航空航天會議上,密歇根大學教授艾拉·艾特金斯說,她在另一所大學的同事近來為一個項目提交聯(lián)邦資金申請,但擔心自己的團隊面臨審核偏見,因為他是華人。為此,他甚至考慮退出該項目以避免其他同事被牽連。正如一些聯(lián)邦眾議員所認為的,美國這種政策變化背后凸顯種族主義歧視色調(diào)。
美國情報委員會指責“千人計劃”加快了向中國“合法和非法轉(zhuǎn)移美國技術(s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但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國際學生流動的珍妮·李表示,在美中國學生大多是為自己尋求更好機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顯示,2005年至2015年,每10名獲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中就有9人有意留在美國。簽證新規(guī)或?qū)е乱恍┲袊魧W生的學業(yè)半途而廢。
美中關(guān)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芬·歐倫斯說,新政策只考慮到外國留學生給美國帶來的風險,卻沒意識到“驚人益處”。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研究所知識科技主任約蘭達·吉爾說,益處之一就是國際學生為美國提供的才華和創(chuàng)新。若不能在研究會議上與來自中國的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互動并向其學習,那將是“巨大損失”。普渡機器人加速器主任沃伊利斯說,美國科學、技術(shù)、工程和數(shù)學界,尤其是一流大學嚴重依賴外國申請人支撐其研究,實驗室將很難找到能取代中國研究人員的合格人才。
另一種益處是資金。2016年超過100萬國際學生在美留學,對美國經(jīng)濟貢獻390億美元,其中近1/3學生來自中國。有專家已把美國不確定性的政治氣候視為美國國際學生入學人數(shù)減少的原因。在華盛頓與北京的貿(mào)易戰(zhàn)尚未出現(xiàn)放緩跡象之際,這種變化成為美中關(guān)系的另一挫折。
康奈爾大學的中國物理學家程洋洋(音)說,與(中國)科研人員被阻進入美高校相比,更常見的現(xiàn)象將是中國學者獲得學位后就選擇回國——這種美國的“自我傷害”,只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科技、軍事雄心,“家仍在中國,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永遠不會把他們當自己人?!薄八麄儽灰暈殚g諜,被證明清白之前一直都‘有罪?!薄?/p>
(作者亞歷山大·于恩-亨德里克斯,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