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潛江市教育局努力探索民辦學校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著力從“三抓三促”入手,為民辦教育嵌入“紅色引擎”,逐步形成了以黨建引領民辦學??焖俳】蛋l(fā)展的工作格局。
抓規(guī)范促提升,讓基層支部“硬”起來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從加強全市民辦教育黨建工作頂層設計入手,在批準設立民辦教育機構時,堅持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同步設置、黨的工作同步開展。制定《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把民辦教育黨建納入全市教育系統黨建整體布局,公辦民辦一體謀劃、黨建業(yè)務同步部署,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要問題,確保了民辦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fā)揮。堅持和完善局黨組成員聯系民辦學校制度,每位黨組成員聯系一所民辦學校,每年到聯系學校作一次形勢政策報告,開展一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調研,推動工作,幫助解決問題。
二是強化支部建設。按照市委《關于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強化黨建的若干措施》的要求,成立市委教育工委,理順了民辦學校黨組織隸屬關系,為全市6所民辦學校、81所民辦幼兒園和32所民辦培訓機構建立黨組織28個,從公辦學校遴選出61名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擔任民辦教育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公辦學校校長或副校長到規(guī)模較大的民辦學校支教,擔任黨支部書記或第一副書記。召開民辦學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建立和完善民辦學校黨組織“六個一”標準,即一塊黨支部牌子、一個黨員活動室、一套黨建工作制度、一個活動陣地、一本工作臺賬、每月一次有意義的黨建活動,從而更好地推動民辦學校黨組織的規(guī)范化建設,實現了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民辦教育機構的有效全覆蓋。
三是強化培訓考核。定期開展民辦學校黨支部書記培訓,增強黨支部書記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組織民辦教育黨建工作季度交叉檢查,加強民辦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切實提高黨組織建設能力。局黨組為每個新建黨支部發(fā)放啟動資金1000元,贈送一年的《黨員生活》等學習資料。嚴格落實民辦學校黨組織工作評議制度和黨組織負責人雙述職制度,與系統年終績效考核掛鉤,不斷強化規(guī)范辦學、依法辦學意識,將民辦學校黨建工作作為民辦教育機構注冊登記、年檢年審、評估考核、表彰獎勵的必備條件和必查內容。
抓先鋒促引領,讓黨員隊伍“強”起來
一是突出思想引領。師德師風是教師之魂,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積極引領各民辦學校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領作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在“三會一課”的助力下建立常態(tài)化的政治理論學習制度,領導干部和優(yōu)秀黨員教師講黨課,建立黨組織學習微信群組,關注黨的理論宣講公眾號,通過多樣化學習活動,傾力引導教師增強政治意識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以“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為標準,堅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
二是突出專業(yè)引領。各民辦學校充分發(fā)揮黨支部和黨員教師的作用,即“一名黨員樹起一面旗幟,一名黨員挑起一副重擔,一名黨員奉獻一片熱忱”。德風學校的每個黨支部都成立了一個“黨員名師工作室”,依托該校的省市名師資源,以教師專業(yè)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培養(yǎng)培訓為重點,整合資源、高端引領、團隊培養(yǎng)、整體提升,引領中青年教師提高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學水平,建設了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江漢外國語學校黨支部實施“青藍工程”,即 “一名黨員承擔一節(jié)公開課、一名黨員結對一名青年教師”,黨員教師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真正做到教研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服務,教研為學生自主能力培養(yǎng)服務,有力地促進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是突出示范引領。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在民辦學校開展“黨員示范崗”主題創(chuàng)建活動,引導學校的一線教師爭創(chuàng)“教學示范崗”,班主任爭創(chuàng)“育人示范崗”,領導干部爭創(chuàng)“管理示范崗”,后勤人員爭創(chuàng)“保障示范崗”活動,切實增強黨員教師的宗旨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充分發(fā)揮黨員教師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先進典型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積極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黨員主動對標中央要求、對標先進典型,見賢思齊、錘煉黨性,檢視自己、提升自己,自覺把“四個意識”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爭做一名“四講四有”的合格共產黨員。
抓特色促創(chuàng)新,讓黨建品牌“亮”起來
一是黨建+學校文化。把黨建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考核的重要內容,深入開展以黨的先進文化引領學校文化建設活動,積極探索“一校一品”黨建文化建設的路徑和機制,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和黨建文化特點,不斷擴大黨建特色文化的輻射影響力。引領各民辦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和特點,充分挖掘文化積淀,提煉符合學校特質、體現時代特色的黨建品牌。博雅學校打造詩歌育人辦學特色,每月都有詩詞活動,每年舉辦詩歌節(jié),以及與詩詞文化主題相結合的書法、繪畫比賽。潛龍學校依托特有的歷史資源,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活動,通過組建武術隊、武術進課堂等途徑,將武術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中,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是黨建+課題研究。申報了省級課題《新時代背景下民辦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研究》,以課題為載體,從黨建與年級管理、學校文化、德育工作、青年教師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探索,緊緊把黨建工作和學校日常工作結合起來,為民辦學校發(fā)展掌舵定向、把脈問診、提質增效,助推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德風學校開展新時代民辦學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策略課題研究,以“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為載體,把黨員培養(yǎng)成名優(yōu)教師,帶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把名優(yōu)教師培養(yǎng)成共產黨員,帶動黨員提高素質,實現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雙推進、共提升。熊口學區(qū)和高石碑學區(qū)以黨建工作指導員在民辦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為課題,選派黨性意識強、黨務工作熟、黨建能力高的黨員干部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成了民辦學校黨建活動的組織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發(fā)展黨員的聯絡員、經濟發(fā)展的協調員、依法經營的監(jiān)督員,使黨的工作在民辦教育機構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保證政治方向、凝聚師生員工、推動學校發(fā)展、引領校園文化、加強自身建設的作用。
三是黨建+志愿服務。150多名來自民辦教育的黨員志愿者以“靠近我,溫暖你,共筑教育夢”為宗旨,身披“紅馬甲”活躍在城市的每一條街道,遍布在鄉(xiāng)村的每一個角落,守護著身邊的每一個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志愿者精神,輝映黨性光彩。志愿者們走進貧困村與74名貧困留守學生結對認親,成為們他們的愛心爸爸(媽媽),經常性開展學習輔導和談心談話,并贈送生活、學習用品和慰問金。組建“蒲公英”心理健康志愿者團隊通過開展講座、團體輔導、心理咨詢等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惑,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促使學校育人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系潛江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