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十四戒
勿作贅婿,
勿以子女出繼異姓及為僧道,
勿嫁女受財,或喪子嫁婦尤不可受一絲,
勿聽鬻術(shù)人改葬,
勿作吏胥①,
勿與胥隸②為婚姻,
勿為訟者作證佐,
勿為人作呈訴及作歇保,
勿為鄉(xiāng)團之魁,
勿作屠人廚人及鬻酒食,
勿挾火鎗弩網(wǎng)獵禽獸,
勿習拳勇③咒術(shù)④,
勿作師巫及鼓吹人,
勿立壇祀山、跳神。
能士者士,其次醫(yī),次則農(nóng)工商賈各惟其力與其時。吾不敢望復(fù)古人之風矩,但似啟、禎間稍有恥者足矣。凡此所戒,皆吾祖父所深鄙者。若飲博狂蕩,自是不幸而生此敗類,無如之何,然由來皆不自守此戒,喪其惻隱羞惡之心始。吾言之,吾子孫未必能戒之,抑或聽婦言交匪類而為之。乃家之絕續(xù)在此,故不容已于言。后有賢者,引伸以立訓(xùn)范,尤所望而不可必者。守此亦可以不絕吾世矣。
丙寅(1686,68歲)季夏姜齋老人書授長子攽。墜失此紙,如捐吾骴骼。
【注釋】
①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牘的小吏。
②胥隸:封建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
③拳勇:勇力,勇武?!秶Z.齊語》:“于子之鄉(xiāng),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眾者,有則以告?!贝颂幍摹叭隆币庵肝湫g(shù)之類。
④咒術(shù):是道教應(yīng)用咒語祈請神明、詛咒鬼蜮的一種方術(shù)。被認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 鬼神,達到除邪消災(zāi)、逢兇化吉的目的。傳說,只有巫師才懂得咒術(shù)地含義,也相傳咒語是巫師呼喚天帝的語言。
【譯文】
不要作上門女婿,
不要將子女給異姓之人做兒女或出家為和尚道士,
嫁女不要收取錢財,或是將已死之子的媳婦的再嫁不可收取一絲財物,
不要聽術(shù)士之言改葬,
不要做小吏,
也不要與小吏通婚,
不要給打官司之人作證,
不要替人打官司或作中人擔保,
不要做鄉(xiāng)團的首領(lǐng),
不要做屠戶、廚師以及出售酒食,
不要攜帶火槍弓箭等獵殺禽獸,
不要習拳斗勇和詛咒術(shù)法,
不要巫師以及敲鼓吹奏之人,
不要建立神壇跳神。
能做官就去做官,其次就去做醫(yī)生,再次就去務(wù)農(nóng)做工經(jīng)商,各人依憑自己的能力和機遇。我不敢期望恢復(fù)古人的風尚,只要似天啟、崇禎年間那些知恥的人士就足以慰我之心。所有這些戒條所言之事,都我們祖父凡此深惡痛絕的。象那種酗酒爛賭猖狂無行之人,自然是不幸而天生這種敗類,甚感無奈,但是其形成都是因為開始他們不守戒條,喪失他們的惻隱羞惡之心。我是這樣說,我的子孫未必能謹守此戒,或許會聽婦人之話言結(jié)交匪類而破戒。我們家存亡的關(guān)鍵在此,所以我不得不說。后代有賢明的人,充實生發(fā)建立家訓(xùn),更是我期望而又很難達成的。謹守此戒也可以不會斷絕我們家的延續(xù)。
【導(dǎo)讀】
王船山的《傳家十四戒》見于王氏家譜,是用來教育王氏后代,其基本思想是教育后代自食其力。實際上寓含著王船山要后代安貧樂道,不要與當時清廷合作以致于喪失民族氣節(jié)。正因為如此,王船山的大多數(shù)后人至今仍以務(wù)農(nóng)為生。
(朱迪光衡陽師范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