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新
摘要:色彩科目是美術藝考中所有院校的必考項目,色彩的形式大多集中于色彩靜物、色彩風景以及色彩人物。由于考生色彩的學習時間往往比較靠后,甚至部分考生只是在藝考前幾個月才真正的接觸到色彩的學習。導致很多考生學習比較吃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原有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在這種狀況下提高學生色彩學習有效性,促進學生色彩技能水平的提高,色彩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美術藝考;色彩學習有效性;色彩技能
色彩是美術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色彩教學質量直接決定了日后藝考的質量。面對現(xiàn)在課堂改革,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色彩教學模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嘗試和探索,根據(jù)筆者從事高考教學經(jīng)驗,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強化色彩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一)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诮虒W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美術專業(yè)的很多學生多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而迫于升學壓力,而選擇了美術專業(yè),對美術專業(yè)的興趣并不高。因此,要想提高色彩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內(nèi)容與教學模式上做到形式新,內(nèi)容新,表現(xiàn)新,思維新,學生才會對色彩課堂教學有興趣。面對寫生遇到的困難,筆者不是急于為學生動手修改,而是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去觀察物體及物體周邊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色彩的奧妙,這樣的教學形式及內(nèi)容都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之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地學習。
(二)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鼓勵學生根據(jù)教學計劃自行擺設靜物,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學生自己擺設靜物,可以充分展現(xiàn)出對靜物構圖的想法,體現(xiàn)出學生個性。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可以一步步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審美意識。從而這種教學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
(三)修改學生作品要抓重點,有的放矢。
在專業(yè)技能訓練過程中,改畫是不可避免的,通過修改學生畫中的錯誤,可以使學生直觀的認識自己畫中的問題,在修改過程中學生關注教師如何修改,從中可以學到一些繪畫技巧和方法。筆者改變了修改方式,不在“照顧”所有畫面。而是挑選具有代表性問題的畫面進行修改,讓有這個問題的幾個學生觀看修改過程,并在修改時進行講解如何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修改方式使學生受益頗多,同時通過講解后,學生自己修改畫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樣的修改也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色彩學習的有效性。
(四)臨摹寫生要與創(chuàng)作默寫有機結合。
以往的教學中,課堂上多是以臨摹為主,學生一味的臨摹效仿,只能被動的接受,雖然能夠臨摹的不錯,但缺乏主觀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主觀地去思考一幅好的色彩作品如何展現(xiàn)。一旦面臨自己主觀經(jīng)營構圖,塑造物體,問題便會接踵而來。寫生是學生直接認識事物的一種有效途徑,如何將三維空間的物體在二維空間完美展現(xiàn),需要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分析畫面因素。因此在學生臨摹和寫生時就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作意識,根據(jù)主觀能動性,色彩理論知識,組合畫面,將范畫臨摹與寫生時畫面構圖、色調的把握技巧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去,做到臨摹、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提高色彩學習的有效性。
二、教師在色彩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的體現(xiàn)
(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安排課程進度與難度,使教學做到循循漸進的穩(wěn)固提高。
課堂上多是以臨摹為主,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往往達不到預想效果,反而打擊學生自信心,降低了學習色彩的興趣。通過提高學生色彩技能水平的策略探究,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色彩知識的不足,知道自己要學的東西很多,技能與水平的增進是一步一步科學化的訓練達到的,從最初的對色彩理論知識的學習,到色彩搭配與色調練習,單個物體色塊組合等等,一步步推進,使學生穩(wěn)固掌握知識,達到最終的色彩教學要求。
(二)針對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學生自身素質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性格差異,決定了教學中出現(xiàn)不同的畫面感覺。如果教學中依然統(tǒng)一安排教學內(nèi)容,那么學生的水平差距勢必會越拉越開,基礎差的學生會失去繼續(xù)學習的信心,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性格的差異決定了學生畫面的面貌,有的學生個性強,畫面效果比較另類,如果教師還是按照統(tǒng)一的繪畫風格教授,效果必將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能夠做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風格特點提供不同的教學指點,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為學生在學習中尋找適合自己繪畫的臨摹范本作為借鑒。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相輔相成促進技能水平提高。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往往會讓學生以多練多畫來提高繪畫水平,在繪畫中遇到困難,只通過簡單的臨摹是達不到問題的根本解決。因此,理論的學習,會讓學生將問題看得更加透徹明了,解決起來就有方向性。通過實踐練習,會對物體的型色理解的更加清晰,有助于學生繪畫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多給學生講解色彩理論知識,一起剖析物體結構,色彩在物體表面隨形體變化與環(huán)境之間的影響產(chǎn)生的明暗變化,物體結構表面變化與色彩筆觸走向的關系等等。理解了這些,無論遇到什么樣的物體,都可以輕松面對。
(四)在提高色彩技能水平教學中,教師應把握的教學步驟。
1.簡明扼要的色彩知識,讓學生了解物體在光與環(huán)境的作用下所呈現(xiàn)的不同色彩傾向,熟知色彩教學用語與表達。
2.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正確的方法去觀察物體,解析物體之間色彩的相互作用,物體色相與環(huán)境下大的傾向。
3.小色稿訓練,主要強化學生對畫面色調的敏感度與畫面色調的控制把握能力。
4.構圖訓練,一個好的構圖就是畫面成功的一半,強化構圖練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
5.用筆訓練,筆觸的擺放位置與方向,能夠交代物體的外在結構變化,強化筆觸,有助于學生對物體結構的理解,使學生繪畫與創(chuàng)作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6.默寫及照片方式訓練,默寫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一個有效驗證方式,通過默寫,可以看出一幅畫的色調,構圖,物體形象,畫面主次關系知否得當。對照片練習,考察學生在對物創(chuàng)作時能否主觀經(jīng)營畫面。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強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根據(jù)學生自身素質制定一套適合時代發(fā)展的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色彩學習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學生在學習中各個階段的學習效果,可以針對性的對學生加以專業(yè)輔導教學,做到有的放矢。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反思和總結所遇到的問題。只有這樣,色彩完美教學才會更加完善,學生的技能水平才會有更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