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是每一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從師德、教學技能、藝術修養(yǎng)與示范表演能力、教育觀念與教育科研能力幾方面,就一名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所應具有的素養(yǎng)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師;素養(yǎng);能力;改善
音樂老師是學校音樂教育的組織者,在傳承世界優(yōu)秀音樂文化遺產(chǎn),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力和鑒賞力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那么,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應該具備哪些素養(yǎng)呢?本文即從以下幾方面,就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所應具備的素養(yǎng)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音樂教師師德修養(yǎng)
1、為人師表
作為一名普通的、而且要始終戰(zhàn)斗在教學第一線的音樂教師,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音樂教師的工作不僅僅只是教給學生唱歌、彈琴、跳舞、欣賞等專業(yè)技能,同樣也擔負著育人的角色,不僅要教會學生求知,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凈化音樂教師的靈魂,提高音樂老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我們自身健康、美好、高雅的心靈就更至關重要。
2、愛崗敬業(yè)
音樂教師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要有滿腔的熱情和責任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排除在某些地區(qū)、某些學校、某些領導有消極的對待音樂教育的情況,應試教育對音樂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音樂教育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我們音樂教師不能因為學校教學設施缺乏、領導重視不夠、學生素質程度不一等原因而消極的對待音樂教學。既然我們選擇了音樂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要正確地對待教學中的所遇到困境,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充滿信心,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
富有愛心
“愛心”是教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操,也是教師工作的主旋律。要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教育,如果充滿著愛,即使是冰凍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師對學生愛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nèi)部力量,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激發(fā)他們對教師的親近感、信賴感,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跟每一位學生——談心,與他們做知心朋友,從中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缺點、愛好和困難等,這對學生學業(yè)的提高、知識的增長,將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二、音樂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1、完善的知識結構
音樂的世界無邊無際,它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的各個階層。我們更多的了解音樂的過去,更廣闊的的理解各個國家的音樂。新課改下的音樂課也不例外,除了要求教師具備基本的音樂常識和理論技巧,還必須要了解東西方文化。只有在此基礎上才真正上好音樂課。
首先,音樂教師應具備扎實的文化基礎。各方面的基礎知識才能全面加深自己的藝術功力,同時,音樂教師只有具備了全面的文化基礎知識,才能從更高的層次、更廣的層面賦予音樂教學新的內(nèi)涵,正確地引導學生欣賞、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
其次,音樂教師還應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教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音樂課程改革的貫徹和實施,首先需要音樂教師理解、接受新的理念,遇有新的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和問題意識,根據(jù)音樂藝術的特征和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審美認知規(guī)律來實現(xiàn)教育目標。
第三,綜合的音樂學科知識是音樂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如音樂基礎理論知識、音樂技術理論知識、聲樂知識、器樂知識、民族民間音樂知識、音樂史常識等。例如:駕馭鋼琴這一樂器之王就離不開音樂理論知識。
2、音樂能力
《新課標》強調師生的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于一種輕松、愉快、活潑、互動的氛圍中。音樂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于小學音樂課堂來說就顯得很重要。教師應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從而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感受音樂、表演音樂,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音樂教師除了要重視原來的專業(yè)技能之外,還要逐漸掌握合唱指揮、樂器演奏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等復合的專業(yè)技能。教師單一的技能是不能滿足學生日益膨脹的音樂需求。
三、音樂教師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那么,要熟練的掌握和運用這門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對即將踏入工作崗位的音樂教師們有很大的幫助。音樂反思教學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yōu)化后面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
1、教學準備技能
第一,聆聽音樂,激發(fā)興趣。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音樂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和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后唱歌,在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基礎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經(jīng)過大四半學期的實習我發(fā)現(xiàn),在農(nóng)村或是很多偏僻的地方,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并沒有了解,他們沒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質和學習條件,如果采取先識譜后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寶貴時間也白白浪費掉。對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為主。
第二,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實習期間我對自己的音樂課做了相關的調整,前5分鐘是師生的相互問候,用音樂唱出來。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
2、課堂教學技能
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必須要拋棄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nèi)容和模式,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態(tài)、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輕松接受教育。我們教師應當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師生之間的和諧情感交流是音樂教學優(yōu)化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藝術不能靠枯燥的說教,不能依靠單向灌輸,教學雙方則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作為音樂教師,應把情感的紐帶首先拋向學生,改變傳統(tǒng)嚴肅的師生關系,到學生中去,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從最大程度上考慮他們的心理要素,讓他們感受到老師關注他們,喜歡他們,同時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自主合作的學習欲望,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3音樂教師教育教研能力
音樂教育科研能力是音樂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第一,只有不斷進行音樂教育科學研究,結合實際探索規(guī)律,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才能有效地進行音樂教學工作;第二,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按音樂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教學,不僅要學習教育科學知識,還必須親身進行教育研究探索,在自己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探討研究,才能找到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第三,更新教育觀念,改革音樂教育內(nèi)容、方式和方法,需要在音樂教育實踐中去探索研究。
結語
總之,對于即將踏入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大學生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應不斷探索,堅持學習,積累經(jīng)驗。只有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才能緊跟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成為一名合格、優(yōu)秀的音樂老師。
參考文獻
[1] 施紅蓮.樂海新路——音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路.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
[2] 華志嫻.教師應注重師德修養(yǎng)及自身素質的提高[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09(1)
[3] 張榮慶.重視師德教育,讓水融入大海[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9)
[4] 馮蘭芳.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J].中國音樂教育,2004(1):8.
[5] 趙鳳艷.論音樂教師的素養(yǎng)[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3):86-91
[6] 屈斌.談高校音樂教師的素質要求[J].藝術教育,2005(6):90—91
[7] 盧康娥.音樂教學論[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1)
作者簡介
姓名:劉艷(19900207),性別;女,籍貫;陜西榆林神木,單位:陜西榆林神木市第七中學 學位: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