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貴州航天林泉電機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2.國家精密微特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81)
航天用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具有調速性能優(yōu)良、最大轉矩比大、功率密度大、效率高、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在航天和國防等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因具有傳動效率高、結構緊湊等優(yōu)點,成為當前電驅動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1-2]。隨著電驅動系統(tǒng)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及其外在特性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如高轉矩密度電機參數(shù)的準確計算、轉子結構強度設計、轉矩波動的優(yōu)化等[3-4]。本文以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為研究對象,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提高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性能奠定了理論基礎。
本文首先從實現(xiàn)電磁性能方面給出了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數(shù)學模型和設計原則,闡述了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設計方法。本文設計了一臺20 kW電機,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定子的輸出性能,dq軸電感等,并對轉子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和結構仿真,仿真結果驗證了該電機設計的正確性,為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設計提供了依據(jù)。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工作性能的計算至關重要,它是設計和優(yōu)化電機設計方案的基礎。為了使計算結果更為準確,應引入電機的控制策略,這樣才能使給定的供電電壓符合實際情況[5]。本文給出的方法采用的控制策略是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方式,首先給定電機的工作狀態(tài),即電機的轉速和轉矩,計算出電機的主要尺寸;然后依據(jù)電機平衡方程式,通過給定不同的直、交軸電流(功率角),結合端電壓、反電勢、電抗和電阻參數(shù),計算得到電機在額定轉速運行時的電流、效率、功率因數(shù)等性能;最后通過仿真和試驗對計算結果進行驗證。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轉矩方程式如下:
=p[ψfiq+(Ld-Lq)idiq]
(1)
式中:id、iq為定子直、交軸電流;ψf為永久磁鐵產(chǎn)生的氣隙磁通密度基波切割定子繞組所產(chǎn)生的磁鏈;Ld、Lq為定子直、交軸電感。
電機運行時的電壓平衡方程式如下:
(2)
式中:R1為定子電阻;ω為電角速度。
當電機的端電壓和電流達到最大值、電流全部為直軸電流分量時,電機可以達到的空載最高轉速為:
(3)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過載倍數(shù)的計算,主要是通過計算電機在不同轉速下的矩角特性,從計算的矩角特性上找到電機輸出轉矩的最大值,即認為此最大轉矩就代表了電機的過載能力,同時復算熱負荷能夠保證電機穩(wěn)態(tài)溫升。
本文設計的電機主要指標見表1。
表1 20kW電機性能指標
在電機設計中,通常根據(jù)公式(4)確定電機主要尺寸:電樞直徑Da、電樞鐵芯長度lt,電機的其它尺寸(包括磁路尺寸、結構尺寸)和重量、技術經(jīng)濟指標都依賴于它。
(4)
式中:P為輸出功率;ai為極弧系數(shù);A為電負荷;Bδ為氣隙磁密;n為轉速;lt為鐵芯長;Da為鐵芯外徑;kw為繞組系數(shù)。
由公式(4)可知,在電機體積(直徑Da和長度lt)給定的情況下,電動機的功率P與電機電磁負荷ABδ及電機轉速n成正比關系,因此要提高電機的功率密度必須盡可能提高電機電負荷A、磁負荷Bδ及轉速n。
經(jīng)計算取電機鐵芯外徑185 mm,鐵芯有效長73 mm。電機基本參數(shù)見表2。
表2 電機基本參數(shù)
對上述電機進行電磁場有限元仿真。建立電機的二維有限元全周期分析模型,如圖1。電機為正弦波驅動,采用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方式,定轉子磁極之間的夾角為114°(電角度)。
圖1 電機有限元分析模型
電機在額定工作點的性能仿真結果見表3。電機在該工作點定子銅耗為232 W,鐵芯損耗320 W,磁鋼渦流損耗為5 W,電機的效率為97.3%。
表3 額定工作點仿真結果
電機的轉矩波形、相反電勢波形、線反電勢波形、定子鐵耗曲線、轉子渦流損耗曲線、分別見圖2至圖6。
圖2 轉矩-時間曲線
圖3 相反電勢波形
圖4 線反電勢波形
圖5 定子鐵芯損耗曲線
圖6 轉子渦流損耗曲線
額定轉矩波動系數(shù)=(19.4932-19.1864)/(19.4932+19.1864)=0.79%。
電機在空載點的性能仿真結果見表4。電機在空載時鐵芯損耗168 W,磁鋼渦流損耗為0.1 W。
表4 空載點仿真結果
電機相反電勢波形、線反電勢波形、鐵損曲線、渦流損耗曲線如圖7-圖10所示。
對電機dq軸電感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波形見圖11。
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機q軸電感為0.444 mH,d軸電感0.193 mH,電機的凸極率為:ρ=Lq/Ld=0.444/0.193=2.3。
圖7 空載相反電勢波形
圖8 空載線反電勢波形
圖9 空載鐵耗曲線
圖10 空載轉子渦流損耗曲線
圖11 繞組d、q軸電感
圖12 電機轉子結構圖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與常規(guī)表貼式永磁電機設計上有很大不同。同時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轉子外無護套等保護措施,其轉子結構的設計顯得很重要,除了考慮電機轉子結構強度外,還要不影響電機的工作性能。經(jīng)過優(yōu)化設計,得到轉子結構如圖12。
對電機轉子進行靜力學有限元分析,模型網(wǎng)格數(shù)量為45715,節(jié)點數(shù)量132225;電機轉子工作轉速為10000 rpm/19N·m時電機變形及應力在整個工作制中最大,其分布圖見圖13和圖14。
圖13 轉子整體最大變形
圖14 轉子整體最大應力分布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電機轉子在10000 rpm/19N·m時,變形最大為0.01 mm,變形量小,應力最大值為145 MPa,出現(xiàn)在轉子磁橋處;轉子所受應力和應變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強度,而且轉子各零部件之間采用粘膠緊密配合,轉子滿足可靠性要求。
本文對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理論和設計方法進行了總結,并設計了一臺20 kW的電機,對其進行了電磁場仿真計算,同時對電機轉子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和仿真,從仿真試驗的結果來看,該電機具有轉矩波動小于0.8%,凸極率大于2,轉子結構強度好等優(yōu)點,證實了該電機設計的正確性,為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設計和可靠性仿真提供了依據(jù)。
基金項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天工技〔2016〕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