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萌
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qū)河下鎮(zhèn)赤谷山村,有一大片綠油油的楊梅林,不僅風景如畫,還是當?shù)卮迕竦摹皳u錢樹”。當記者踏入這樣一片楊梅林時,最直觀的感受是楊梅林呈現(xiàn)林海般的色彩,讓人流連忘返。本期采訪的主人公嚴祎華先生有著多年種植與經(jīng)營楊梅的經(jīng)驗,他于2017年成立了新余市仙梅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帶領當?shù)卮迕褚?guī)?;N植楊梅,并幫助當?shù)刎毨裘撠氃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是如何通過種植楊梅致富的吧!
記者:楊梅作為經(jīng)濟價值、營養(yǎng)價值均較高的果樹,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請您簡單介紹下它的栽培現(xiàn)狀以及其價值?
嚴祎華:楊梅屬于楊梅科楊梅屬小喬木或灌木,又稱圣生梅、白蒂梅,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楊梅在我國云南、貴州、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廣西、江西、四川、安徽等地區(qū)均有分布。此外,楊梅在日本、韓國、印度、緬甸、越南、菲律賓也有零星栽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楊梅原產(chǎn)我國浙江省余姚市,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全球90%的楊梅產(chǎn)自我國。目前,浙江省楊梅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均居全國第一。東魁楊梅、荸薺種楊梅、丁岙楊梅和晚稻楊梅為我國四大主栽楊梅品種,占全國楊梅總產(chǎn)量、總種植面積的80%左右。
楊梅果實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果膠及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實中鈣、磷、鐵含量很高,遠遠超過柑橘、蘋果、梨等。楊梅果實、核、根、皮均可入藥,有“果中瑪瑙”之譽。當今,楊梅果實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楊梅罐頭、果醬、蜜餞、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是人們喜愛的保健食品。楊梅果實性酸、甘、溫,有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止吐除煩之效,對食欲不振、痢疾、腹痛、心胃氣痛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楊梅枝繁葉茂,樹冠圓整,果實鮮紅,四季常綠,是園林綠化結合生產(chǎn)的優(yōu)良樹種。楊梅孤植、叢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邊都很合適。若采用密植方式來分隔空間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
記者:據(jù)了解,您從事楊梅種植與經(jīng)營已經(jīng)有10多年了,是什么原因讓您十幾年一直堅守在楊梅種植陣地的?您又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走上楊梅規(guī)?;N植道路的?
嚴祎華:我從2003年開始接觸楊梅。最初是因為浙江省一個老板在我們村投資種植楊梅。他不僅從我們村里招聘了不少工人(我就是其中一個)在他的楊梅基地工作,還從浙江省專門聘請果樹專家給基地的員工培訓楊梅種植技術。由于我們大多具有多年田間地頭勞作的實踐經(jīng)驗,學起楊梅種植技術來很容易上手。但是基地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是忙碌季節(jié),我們的工資是按工作量計算的,農閑時節(jié),我們的收入很低,我就想做一份屬于自己的事。由于那時在基地與楊梅接觸得比較多,并通過專家介紹等也對楊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考慮到楊梅易于栽培,經(jīng)濟壽命長,生產(chǎn)成本明顯比其他水果低,被人們譽為 “搖錢樹”,我看好它的前景。于是,我就決定種植楊梅,加上當時政府大力支持我們開發(fā)種植楊梅等果樹,就這樣,我們10多個村民紛紛從基地出來,每人種植與經(jīng)營著幾十畝楊梅林。
2012年,我們種植的楊梅開始掛果,2013年至2015年楊梅豐產(chǎn),但由于楊梅上市集中,儲藏期短,銷售沒有固定渠道,導致豐產(chǎn)不豐收。于是,我當時就想或許聯(lián)合村民抱團發(fā)展,才能改變現(xiàn)狀。就這樣,2017年我又成立了楊梅種植合作社——新余市仙梅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楊梅樹種植面積300余畝,合作社成員8人,年平均產(chǎn)楊梅40多噸。合作社的主要產(chǎn)品是楊梅鮮果及楊梅酒。近兩年,合作社的年收入約40萬元,純收入約30萬元。
記者:據(jù)了解,楊梅的口感和產(chǎn)量與種植地的土壤類型、氣候特點及種植者的種植方法有很大關系。在這方面,您是怎么做的呢?
嚴祎華:我合作社種植的楊梅品種主要是東魁楊梅,屬于大果晚熟品種,因果特大而著稱。該品種樹勢強健,樹姿直立,樹冠高大、呈圓頭形。抗風性強,成熟時不易落果,果實風味獨特,酸甜適口,是鮮食佳品,近幾年來在全國各地廣為推廣種植,發(fā)展迅速。東魁楊梅的果實近圓球形,微有四棱凸出,略帶方形;果實呈深紅色至紅褐色;果面有縫合線,果蒂部突起,采果期果蒂仍保持黃綠色;單果重20~25克。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5%,含糖量為10.5%,而含酸量僅為1.35%。該品種在肥水充足、管理得當?shù)臈l件下能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一般栽種后5~6年開始掛果,10年后進入盛果期,株產(chǎn)30~50公斤,15~40年生大樹平均株產(chǎn)70~80公斤。
據(jù)相關調查及實踐結果表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qū)的土質肥沃、疏松,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非常適合東魁楊梅的生長,目前仙女湖區(qū)楊梅總種植面積3000余畝,其中我們赤谷山村就有1000余畝。
此外,我基地的楊梅采用的是不施化肥、不噴農藥、人工修剪、人工除草等傳統(tǒng)的種植方法。采用此法生產(chǎn)的楊梅,品質優(yōu)良,色澤、口感俱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記者:楊梅的種植技術難嗎?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嚴祎華:楊梅的種植技術較為簡單,主要體現(xiàn)在:(1)它對土壤要求不高,是較耐瘠薄的果樹,幾乎所有山區(qū)土地都能栽植楊梅,但以山塘水庫邊的山坡地和山巒重疊的山岙中土層深厚、微酸性的土壤上栽植為最佳。(2)楊梅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每畝以栽25~30株為宜。栽植時,低丘要配栽1%的雄株,中高山要配栽3%的雄株。雄株應分散栽植,以利花粉傳播。(3)栽植楊梅一般要做到“大穴、大肥、大苗”和“苗扶正、根舒展、深栽植、土踏實、蓋松土、剪頂梢、夏插陰”。
需要強調的是,在楊梅的種植過程中,除了常規(guī)的澆水、施肥、除草之外,對楊梅的修剪是最為關鍵的。適時對楊梅進行科學的修剪,可以提高楊梅的坐果率,從而提高產(chǎn)量。修剪要遵循“控高刪密,去直留斜,通風透光,立體結果”的原則。一年中修剪分兩次為好,第一次在采摘以后(即7月上中旬)進行,以大枝修剪為主,鋸掉樹冠頂上高豎枝、兩樹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冠內密生枝等。第二次修剪提倡“強樹早剪,弱樹遲剪”,樹勢強壯的可在11月修剪,樹勢較弱的到次年2月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弱枝、密生枝、直豎徒長枝、晚秋梢。
此外,為提高楊梅的商品性,須進行疏果,遵循“樹勢強的多結果、樹勢弱的少結果”的疏果原則,確保適量結果。一般于5月中旬,當幼果豌豆大時,開始疏去全樹1/3~2/3的果實。東魁楊梅的疏果標準為6個結果枝疏3個留3個,或者每個結果枝只留單果。樹冠上部少留果,下部多留果。疏除畸形果、病蟲果、小果。
記者:楊梅是我國南方特有的佳果,其營養(yǎng)成分豐富,但由于楊梅果實無外皮包裹,且成熟期正值梅雨季節(jié),儲藏及運輸十分困難,有“頭日采收,次日變色,三日色味俱變”之說。請問,在如何保證楊梅的品質及采后保鮮、加工等方面,您采取了哪些措施?
嚴祎華:采收的方法和步驟對楊梅的品質有關鍵性的影響。楊梅果實成熟后極易腐爛,要及時采摘。東魁楊梅具有采前不易落果和果實成熟期繼續(xù)增大的特性,因此采收宜選擇近成熟的果,且分批進行。采收期一般為6月上旬至7月中旬,當果實飽滿、果肩圓渾、種殼變硬、肉色變黃時即達到采收標準(成熟度70%~80%),并注意輕采、輕放、輕挑,勿壓、勿傾倒,同時進行果實分級淺裝,所采果實裝在底部和四周墊有新鮮蕨類或松葉的淺果籃中。隨采隨裝,減少擠壓,以每籃不超過5公斤為宜,便于運銷,提高果實的商品性。采收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宜,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否則果實水分多,容易腐爛。
楊梅的儲藏保鮮一直是個難題,針對此種情況,我們主要以現(xiàn)場采摘為主,并開發(fā)楊梅酒等深加工產(chǎn)品。為保證楊梅酒的品質,我們用來制作楊梅酒的楊梅全部是從樹上采摘的新鮮果,不選落果;用來制作楊梅酒的原料酒都是采用稻谷釀制的米酒,絕不添加任何不利于健康的添加劑。一般500克米酒浸泡200克的楊梅鮮果,這樣加工出的楊梅酒的酒味濃郁、醇香。
記者:您合作社的基地處在深山之中,在交通條件沒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您是如何做到讓產(chǎn)品大賣的呢?
嚴祎華:提起我合作社楊梅的大賣,首先,我非常感謝政府;其次,感恩自己身處這樣一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再次,經(jīng)營者要學會利用資源和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吧钌介|秀有人識”,其實是不容易的。前幾年,我們的楊梅雖然豐收卻銷路不暢,每到端午節(jié)后,守著漫山遍野熟透了的楊梅,村民們卻樂不起來。為了打開楊梅銷路,從2016年開始,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連續(xù)舉辦了兩屆楊梅節(jié),包括舉辦品楊梅、賽楊梅、摘楊梅等系列活動來吸引眾多游人前來采摘、游玩?,F(xiàn)場采摘的模式不僅使楊梅的售價提高了,而且減少了運輸、人工、包裝等費用,摘下來的楊梅鮮果在當?shù)厥袌鲆话忝抗锸蹆r15元,采摘價則翻倍,每公斤達30元。同時,合作社借助政府力量宣傳,借助網(wǎng)絡眾籌和網(wǎng)絡直播,并通過電商平臺將開發(fā)的楊梅酒推廣銷往全國各地?,F(xiàn)在,合作社的楊梅鮮果和楊梅酒都銷售得很好,合作社成員每戶收入增加了兩三萬元。
記者:對于合作社下一步的發(fā)展,您有什么規(guī)劃嗎?
嚴祎華: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作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旅游資源優(yōu)勢明顯,作為經(jīng)營者,我認為應該充分利用仙女湖旅游資源優(yōu)勢,將游客努力培養(yǎng)成我們產(chǎn)品的消費者。下一步,一方面,我將擴大合作社楊梅種植面積,帶動更多農戶種植,尤其是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打造一個“楊梅園”,園內景觀別致,花草繁茂,游客可以一邊品楊梅、摘楊梅,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進一步開發(fā)楊梅果脯、楊梅果汁、楊梅果醬等深加工產(chǎn)品。另一方面,深挖農戶土特產(chǎn)品,豐富合作社的產(chǎn)品種類,讓更多人知曉我們的產(chǎn)品,了解我們合作社,同時以優(yōu)質產(chǎn)品為仙女湖旅游景區(qū)的發(fā)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