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興
摘 要: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經濟快速發(fā)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十九大中強調支持農村經濟發(fā)展、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本文中以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為對象,分析解決土地流轉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解決措施
農民處置土地權利的一種行為便是土地流轉,本質就是農戶保留承包權的基礎上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耕種協(xié)議并獲得收益。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農村土地流轉已經成為一種常見情況,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需要采取解決措施。
一、農村土地流轉特點分析
1.政策逐漸完善
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土地改革,而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態(tài)度直接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變化體現出來。國家政策法規(guī)不斷強調引導農村土地有序發(fā)展,支持農村發(fā)展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
2.流轉面積增加
隨著國家支持土地流轉及相關政策持續(xù)出臺,對于土地流轉主體而言無益于定心丸。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快速發(fā)展,目前已達到3000余萬家。目前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的主力軍已經逐漸演變成想種地、會種地及能種地的人。
3.流轉形式升級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呈現出多種形式相融合的形式,流轉形式日趨豐富,包括出租、低壓、入股等。各地區(qū)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土地流轉形式持續(xù)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問題
1.保證力度不足
盡管從政府層面上,土地流轉作為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推進,但實際上仍存在一定困難。對于農民來說,土地不僅有就業(yè)功能也有社會保障功能。首先,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強化了土地的社會保障性質。其次,農村人口結構變化導致子女數量普遍較少子女贍養(yǎng)壓力大,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已不能適應現實。
2.交易成本增加
我國土地流轉市場基本建立,中介組織也開始運行,各基層組織也在積極推進,但總體上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交易成本和流轉產生的費用過高。流轉土地過程中的信息費用、談判和決策費用、監(jiān)管和合約履行費用過高限制了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發(fā)展。細碎化土地產權增加了土地改良的協(xié)商成本和監(jiān)督管理成本。
3.農民認知偏低
當前農戶對于土地產權、經濟收益、政府服務及法律的認知程度較低,對國家出臺的農地流轉相關政策如“三權分置”等認識不清晰,導致了土地流轉意愿不強甚至心存擔憂的狀況。另一方面,輿論導向的失真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媒體輿論在自身認識不足或存在差錯的情況下向農民傳遞諸如政策不穩(wěn)定、補償標準變動等虛假信息干擾了農民對流轉土地做出正確決策。
4.政府行為失當
一些地方政府在執(zhí)行上級決策時往往從中提煉出最易顯示出政績的表面內容來落實,具體體現在基層政府主導農村土地流轉現象突出,導致土地流轉的實際效果出現偏差。一些基層政府在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時沒有向群眾征求意見,在部分流轉項目中進行主觀決策,農戶存在抵觸情緒導致參與度不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戶流轉土地的信心。
三、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解決
1.完善保障制度
一是要突出政府對農村社會保障的主導作用,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的報銷比例和報銷范圍,加大力度推進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解除農民對養(yǎng)老問題的后顧之憂。二是要破除城鄉(xiāng)社會保障二元體制,推動城鄉(xiāng)社會保障一體化發(fā)展,使農村居民公平享有公共服務。
2.降低交易成本
一方面,要強化信息平臺建設。完善信息渠道減少農戶自行搜尋的成本,如對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程序、地價評估等提供解答。另一方面,要加強服務平臺建設。如為流轉雙方提供談判、協(xié)議簽訂、資金管理等服務,提高土地流轉的效率。同時,也要加強監(jiān)管平臺建設,對土地流轉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全方位監(jiān)管,減少交易風險,降低流轉的交易成本。
3.提高認知水平
首先,政府部門要強化輿論監(jiān)管,客觀理性的發(fā)布農地流轉和規(guī)模經營的相關信息,使群眾及時掌握國家農村土地改革的政策方向,避免錯誤信息對其形成誤導。其次,要通過培訓班、宣講會、新媒體、宣傳車、電視、廣播等媒介宣傳好土地流轉知識。最后,要強化示范引導作用。對積極參與土地流轉的典型人物和經驗進行推廣宣傳。
4.規(guī)范政府行為
地方政府應進一步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堅決抵制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侵害農民利益,做到科學合理決策。一方面,基層政府進行涉及土地流轉的決策時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將群眾的訴求考慮到決策中來,各項流轉信息和決策要及時向社會公布,維護好農民的基本權益。另一方面,基層政府部門強化自我監(jiān)督意識,規(guī)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對土地流轉過程中的違規(guī)行為嚴厲查處。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直接牽扯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整個大局的和諧與穩(wěn)定,因此要意識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的重要性,不斷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農民工市民化視角下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 李淑妍 遼寧大學 2013-12-01.
[2]集體所有制下中國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的新設想 羅玉輝; 林龍飛; 侯亞景 中國農村觀察 2016-07-20.
[3]農戶認知視角下廣東省農村土地流轉意愿與流轉行為研究 鐘曉蘭; 李江濤; 馮艷芬; 李景剛; 劉吼海 資源科學 2013-10-15.
[4]農地確權促進了中國農村土地的流轉嗎? 程令國; 張曄; 劉志彪 管理世界 2016-01-15.
[5]面向土地綜合整治背景下的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及實現研究 劉藝 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4-05-01.
[6]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 田歐南 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2-06-01.
[7]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法律問題研究 楊光 吉林大學 2013-06-01.
[8]農民就業(yè)、農村社會保障和土地流轉——基于河南省479個農戶調查的分析 閆小歡; 霍學喜 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3-07-26.
[8]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 宋宜農 經濟問題 2017-02-15.
[9]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與農村土地流轉——以《土地管理法》修訂為中心 李長健; 張紅展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7-22.